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19年老美对华为进行制裁以来,近几年华为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但是华为一直以一己之力硬抗老美的压制,攻克了无数的技术难关。更是在今年9月份的华为Mate50发布会上宣布支持北斗卫星短报文功能,而这项“吹上天”的技术居然只值10块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11月4号,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了一场北斗的发布会,表示通过技术进步、联合攻关,解决了基于北斗短报文的通信射频基带一体化的芯片技术,芯片的成本价格控制在10块钱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什么意思呢?我们原本以为Mate50能首发这个技术,是因为华为在背后做了很多的工作,没有想到北斗短报文技术居然是公开的,一颗短报文芯片的成本才10块钱,难道Mate50首发卫星短报文功能就跟首发骁龙8plus天玑9200一样?都是供应商提供的技术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讲一下北斗卫星短报文功能是怎么实现的。据笔者查询,用在华为Mate50手机上短报文的芯片,宽度仅有2毫米,在发送卫星消息的时候,数字信号就从SOC传到这颗芯片上转换成模拟信号之后,再由手机一切发射到卫星上,所以它的作用就像是让手机支持卫星频段的基带芯片,也正因为它的存在,Mate50才能拨号上网连上北斗卫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天线的功率。为什么我们在电影里边见到的卫星电话都有个巨大的天线?为什么马斯克的“星链”上网还要买个卫星的锅?就是因为距离太远,哪怕是全球星跟星链已经是低轨道的卫星,距离地面也有几百公里到1400公里。而北斗3号提供短报文服务的卫星,是地球的同步轨道卫星,距离地面是36,000公里,这个距离对于信号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非要算出一个具体的数字,哪怕是北斗卫星用的180瓦功率向地面广播,最后我们接触到的也只剩几十亿分之一,这个距离听起来就不可能是手机可以搞定的。这个问题就用到了2021年的天线复用专利技术,简单的来说就是通过利用GPS芯片进行发送信号到北斗卫星,利用WIFI蓝牙芯片来接收来自卫星信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就是功耗的问题,手机的电池能够支持多少次卫星短报文的发送?从整个功耗数据来看,发送一条卫星短报文,Mate50会发出了4次信号,每次大约是0.7秒,峰值的功率可以达到20瓦,平均功率是13瓦,4次发射的总功耗不到2.5毫安。对于智能手机来说,这个功耗完全不是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芯片究竟是怎么发送信号的?资料显示:Mate50发送北斗短报文一共4个信号,每一个信号的平台都在1613MHZ~1617MHZ之间,这个就是短报文的上行频段,这4个信号的内容是一样的,因为第1条信号发送之后,就可以收到短报文,而剩下的三次则是尽可能提高发送的成功率,进行饱和式救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短报文芯片是怎么来的?首先说一下苹果的卫星短报文芯片。从苹果的公开资料来看,它采购的是全球星的移动卫星服务,今年的iPhone14用的是高通的X65基带,已经把卫星通信跟移动通信的基带集成在一起了。其使用的就是全球星的N53频段,N53频段是全球星下行的S频段,已经被写进了美国5G标准里,所以在iPhone14的背后,是有两个供应商,全球星的卫星和高通的芯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苹果的芯片靠高通,那华为Mate50的10块钱的短报文芯片是谁做的呢?据相关资料显示,是那些中字头集团以及华为联合完成了短报文芯片的研制。在2021年央视就已经报道过一篇很重要的文章《大众手机实现北斗3号的短报文功能》,而北斗短报文功能本来是打算在2021年年底上的,但由于调试测试等等原因,一直拖到了今年9月。就在11月份华为在东莞举办今年的开发者大会的时候,北斗也在北京举行了一个发布会,表示北斗短报文芯片成本做到了10块钱。

在这颗短报文芯片上,可以说华为把高通跟苹果两家要做的事儿跟北斗一起全干了。当然未来更好的方案可能还是像高通的x65基带一样,把卫星通信跟移动通信基带集成在一起,但是目前应该是做不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的来说,目前大部分人是用不到这个功能,但对于有需要的人可以省去一个卫星终端。尤其是中国有全世界最多的移动基站,甚至吉林延边的深山,青藏高原的公路上,都有自己的基站,但是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只有1/3是盆地跟平原,2/3都是山区,让每个角落都覆盖网络是通信行业不可能的一个梦想,但是等到地空融合的时代,也许卫星通讯就可以做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卫星短报文功能的背后确实是一颗只要10块钱的芯片,而这颗芯片背后是18个月的测试时间,是2021年的天线复用专利,是2019年立项的卫星消息。而在短报文服务的背后是2000年发射的两颗北斗1号卫星,是1994年立项的北斗系统工程,是1989年验证的双星定位原理,所有荣誉的背后都是我们看不见的伟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