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再度侵袭中国,给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困扰,常态化核酸检测在今年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大城市甚至已经建立起居民步行5分钟核酸检测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场公共卫生事件蔓延到今天已经快要3年了,很多居民在心理上已经感觉到了严重的疲劳,因此各地的控制政策也在因时而变。这样的政策趋势下,很多朋友提出一个问题,如果阳性患者居家隔离替代方舱隔离是否可行呢?

一、 核酸新变化

各地严格的防控措施本质上是为了预防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快速传播,但这同样也给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困扰。当常态化的核酸检测逐渐融入人们生活的时候,给人带来的心理压力是非常大的。但如今已经有很多地方放宽了政策。

北京市卫健委新闻发布会公布新措施,辖区内临时管控的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4小时,严禁进行硬质隔离、架设硬质围栏。并且小区内的消防通道、小区门、单元门严禁被封锁,小区也不得拒绝接收方舱隔离归来的居民。

广州越秀区对部分街道开展核酸检测工作,但文件中明确提出长期居家老人、网课学生、居家工作人员如果没有外出需要的话不用进行本轮核酸检测。严格的核酸检测政策正在悄然放松。重庆、杭州的官方文件中同样进行了核酸检测的放宽,杭州建议居民每两天接受一次核酸检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政策放宽的背景下,众多居民又把目光聚焦到了隔离话题上,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如果用阳性患者居家隔离替代方舱隔离这是否可行呢?

二、 居家还是方舱?

如果在征得邻居同意的基础上,阳性患者可以实现居家隔离的话相信会得到大多数居民的支持。因为在熟悉的环境下,人会觉得非常舒适和放松,没有那么大的心理压力。但这种建议可行吗?

据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介绍,在现实中他确实看到过老年患者因感染而发展成重症病例,甚至加重原有基础病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案例,专家的观点实际上还是支持患者进行方舱集中隔离的。

并且李侗还指出,如果要实现阳性患者居家隔离,必须要对社区环境、家庭通风、下水环境进行专业的评估。现实中没有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并且很多的社区是达不到这个要求的。言下之意,如果采取居家隔离的方案,有可能会造成和更大规模的感染。

专家虽然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但居民们却有截然相反的观点。如果采取集中隔离的方案,会造成公共资源的短缺,如果在家庭进行隔离的话,就不会发生这种情况。当然对于一些感染的大龄患者来说,他们需要更多的医疗资源支持,而居家隔离政策出台正好可以促进更多的医疗资源向大龄患者倾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专家和老百姓的观点再次对立,大家支持哪一方呢?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新冠后遗症”已经开始发威,为什么这么说呢?

三、 后遗症

这里所指的后遗症并非是患者感染以后在身体上留下的症状,而是整场“公共卫生事件”发酵之下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巨大后遗症。今年“双十一”,各大电商平台一改传统,不再公布销售额数据的事件就足以证明这个社会消费力量的萎靡。

7月国家统计局一项数据指出我国16-24岁劳动人口的失业率竟然高达19.9%,这创下了这项统计数据出台以来的最高峰。老百姓开始变得没钱了,没钱就没消费,没消费企业就开始裁员、倒闭,职工失业率攀升,老百姓更加没钱,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经济最重要的两个字就是“流动”,只有当资金、产品、人才高速流动起来的时候,一个国家的经济才会保持繁荣。而这场“公共卫生事件”让所有的经济要素流通速度空前减缓,由此造成的经济后遗症正在开始发威。这样的情况必须得到重视,否则将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总结

多地“核酸通知”有了新变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松绑”,层层加码的行为得到了有效的遏制。根据专家的看法,居家隔离仍然是一个不可行的方案,再一次和老百姓的观点产生了对立。当下我们应该分出更多的精力来关注中国经济,关注那些挣扎求生的普通人。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