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湖独白专栏

11月29日11点43分,著名评论家胡锡进建议“各地不要大规模建方舱”,这个建议引发网友的热议,紧扣“核酸检测造假”的话题,让方舱的建设成功地走向了人前。

对于胡锡进,不少人亲切地称呼“老胡”,评论之中不乏对其的称赞,作为资深媒体人,他对事件的看法一直是深入人心的,每一次事件的发酵都会给出理性的分析,以此来宽慰网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锡进)

虽然胡锡进在发布这则建议时强调了“以上完全是老胡的个人意见”,但是还是被不少人引用,这是群众对他的信任感,老胡也是从群众的角度出发,对各地兴建的方舱提出自己的建议。

方舱是配合防疫措施的另一重要举措,在隔离场所不够时,可以给患者提供住处,统一安排,在一定程度上是缓解了地方的医疗压力,可是胡锡进谈到“如果建方舱医院的目的是收治全部无症状感染者”,那么就会出现将部分需求排除掉,或者大打折扣。

不得不佩服胡锡进的“点到为止”,他并没有说出部分需求是什么,只是希望从这个角度解释一下他的建议,让各地兴建方舱医院的有所考虑。

必须清楚的一点是,方舱医院的兴建成本并不低,后续是需要通过收治患者进行牟利,而这与经历了三年疫情的现状有着本质的冲突。

防疫模式已然走过了三个年头,在核酸检测结果出现质疑的情况下,胡锡进的建议确实戳中了很多人的心,希望能够将这个建议从重考虑。

在建议的第二段,胡锡进给出了他的原因,从现实意义出发,“新冠患者越来越抵触前往方舱医院”,这个原因是我认为老胡说的最有力的说法,如果患者不愿意前往方舱医院,那么势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结合越来越多人选择居家隔离,从这一点能够看到老胡的良苦用心。

近期以来,疫情防控工作出现问题,多方进行调整,证明以往的防疫模式正在优化,无症状感染者越来越多,大家反而倾向于居家隔离,结合新闻之中提到的三类人群排除核酸检测,不需要尽检尽查的情况,接下来的方舱医院需要会出现不小的改变。

(工人们兴建方舱)

胡锡进的建议往深了想,还是为地方经济考虑,因为某些地方兴建方舱是由压力的,面对短时间准备的地方,不仅是耗费人力,还需要发行了政府债券,向市场筹集资金来建设方舱医院来收治感染者,未来就会用方舱医院收治的病人的收入来偿还这笔债务。

这对于人们想要尽快恢复正常生活的呼声背道而驰,一方面是财政压力,一方面是患者的心理正在逐渐变化,更倾向于居家隔离的方式。

对于这一点,虽然胡锡进没有讲得很明白,但是他又提出了另外一个建议,“建议把停止或压缩建方舱省下来的钱用于增加正规医院的床位特别是重症监护的床位,还要加强医疗物资储备。”

不得不服气胡锡进的举一反三,用对疫情变化的理解,提出了更为人性化的建议,用兴建方舱医院的资金来增加正规医院的床位,这样一来,将临时性的床位变成固定,为以后的工作做出了有力的支持。

因为方舱医院有一个弊端,就是用途单一,仅仅是为了解决隔离人员的情况,在陆续出现允许居家隔离的情况下,增加固定床位更加有前景。

尤其难得的一点是,胡锡进强调了“随着奥密克戎感染者基数的扩大,重症患者肯定会增加,防止医疗资源挤兑将是现实考验。”短时间兴建起来的方舱医院,无法满足于收治重症患者的情况,除非是特殊的方舱医院,这就代表各地兴建起来的方舱会面临尴尬的场景:“无症状患者太轻用不上,重症患者太重慎重考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连夜兴建方舱医院)

在核酸检测结果引发质疑之后,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官方微信公众号“浙江宣传”发布文章《“人民至上”不是“防疫至上”》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而老胡也是借助这个时候,提到了以上这个建议。

必须强调一点是,“不管采取什么样的防控措施,都应该是为了让社会能够早日回归正常,让生活尽快回到正轨。”

而胡锡进的建议指出了各地兴建方舱的不足,极大地考虑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引发了网友的共鸣,个人认为两篇文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均是以人民的呼声为上。

可以说在疫情防控的三年时间里,在大部分人看到曙光时,有人以五年为回报来指定方舱的兴建,没有从实际的情况出发,甚至于出现了频繁建立方舱医院的行为。

这样一来,在疫情防控允许居家隔离后,那么方舱医院就成为弃之可惜的场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防控疫情为口号,将其称为一个牟利项目,可是项目并不是只有盈利的,一旦出现亏损,这会带来多大的影响?

抗疫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而不是选择刻板印象中的隔离+封控,三年积累下来的经验,足够我们勇敢面对接下来的路。

让人遗憾的是,胡锡进的建议消失了,在此只能将这个建议再讲一次,再温和一些改变,慎重考虑兴建方舱医院,从民生和疫情的变化出发,避免出现浪费资源的情况。

如今,疫情不能成为一门生意,它更应该是群策群力,一同解决出现的“层层加码”、“一刀切”的问题。

任何一种建议都可以思考,防控疫情就是要集思广益,只要是能够提升效率和改变现状的有效途径,都可以成为后续优化的策略,这是20条的明确态度。

引用《“人民至上”不是“防疫至上”》的最后一段话:“建造疫情防控这艘“大船”,最终是要载着14亿多人顺利到达对岸。船到湍流处,更需心劲齐。要相信,我们不会一直漂流下去,只要团结一致、步调平稳、节奏不乱,一定能在不远的将来平安下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