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

有思想 有深度 生活即教育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计划经过两个阶段的教育评价改革,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我们希望以评价方式研究撬动更多的教学改革实践。

研究问题的提出与思考

《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促使教育工作者们不断反思学校的教育模式,从评价改革入手驱动课程、教学行为变革,以新型评价方法为抓手来改变浅表化、被动式学习成为教育发展的新需求。表现性评价指向课程、教学与评价的统整设计与实施,能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联系,能将教学和评价有机结合,是撬动学生自主开展深度学习的引擎,适应新的教育形态的要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以表现性评价为代表的评价方式,更能客观、有效、全面地评判学生的学习表现。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可以通过对评价规则的学习培养反思意识,对照评价规则、评价量表的要求,开展自主深度学习,从而提升探究水平,培养深度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因此,以表现性评价提升学生探究性学习效果具有必然性。

近年来学校围绕“落实核心素养”,以评价为驱动推进教学改革,这些研究成果都为探索表现性评价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多元化评价方式,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奠定了理论基础。但在研究过程中,也发现存在一些比较凸显的问题,比如教师的评价素养限制了表现性评价在探究性学习中的研究、设计和实施效度;表现性评价的目标不聚焦,与核心素养培育目标脱节;评价量表指向性不明,评价内容和细则不具体,缺乏可操作性;多元评价的缺位,评价主体单一等。

因此,从理论层面讲,还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表现性评价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模式及实施的途径,促进表现性评价在以探究性学习为代表的更多教学活动的深入实施;而从实践层面来讲,则还需要有更多的实际案例来进行引领示范,细致到具体的年段、任务等,以促进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提升,成为学校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跨学科融合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和生长点,以引领未来教学改革的方向。

表现性评价任务的开发与实践

周文叶教授提出的表现性评价实践方案核心内容包括: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表现性评价实践模型、嵌入表现性评价的课程方案设计与实施、学校层面促进深度学习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学校组织的问卷调查也反应出教师对如何从落实核心素养出发设计相应的评价目标,设计高质量的表现性评价任务和具体评价实践方法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指导和引领示范。

(一)培训带领转变

先锋示范,提升理论认识,更新教育理念。为了帮助学校教师深入理解课题研究相关理论,科研室定期在全校开展科研培训工作会,向全校教师介绍学校课题研究进展;指导教师学习探究性学习和表现性评价的最新研究文献和理论知识,了解探究性学习的特点,设计表现性评价任务的一般步骤和评价规则的制定要点;同时请小课题研究获奖小组向全校分享开展研究的经验,提升全校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理论认识。

重视激励,定期课题研讨,促进实践研究。学校为激励老师们勇于探索,勤于思考,及时完善、创新学校的评优制度,增设“学科创意作业奖”“团队创意作业奖项”,将校级评优的权利下放到学科组,促交流、共成长,形成教育教学成果,并予以推广。同时为了推进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课题组定期开展课题研究讨论会,鼓励学校青年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开展基于探究性学习的表现性评价小课题研究,并给予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指导。

(二)理念引领探索

基于教师设计表现性评价任务能力较弱的问题,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在学校管理层的带领下,共同组成了芬兰渐进式探究性学习先锋组,涉及学科覆盖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和美术。学校特邀芬兰教师教育学院院长Heikki教授和EICP欧洲国际合作促进会负责人卢威对先锋组教师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线上培训,主要介绍探究性学习的基础理论、探究性学习任务的设计方法和表现性评价任务设计方法。培训采用沉浸式的学习方式,借助可以实时互动分享的VICL软件,在Heikki教授的指导下,骨干教师们对探究式学习过程进行了深度实践。基于“设定语境——呈现研究问题——创立工作理论——批判性评估——搜索深化知识——发展深化问题——新的理论”芬兰探究性学习过程,重点学习了教师如何确定评价目标,如何设计探究性学习任务,如何设计有信度和效度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自己的表现进行批判性评价,从而探索表现性评价任务设计路径。并结合学习成果,开展重点案例专项研究。

(三)实践探索步骤

针对教师在探究性学习中实施表现性评价步骤不清这个问题,课题组以重点案例为示范,指导教师结合自身教学情况确定特定的评价目的和目标,在不同类型探究性学习中实践表现性评价。

基于融合学科探究性学习的表现性评价。各年级组和学科组以跨学科为特征,将课程进行整合,根据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和期望学生具备的高层次能力点来确定学习目标,再根据目标设计融合学科探究性学习任务、制定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在评价驱动下开展探究性学习。

例如科学组借助“碳足迹”“碳中和”“碳达峰”等环保概念以及实施“碳中和”的意义,按照表现性评价任务设计步骤,设计了“助力碳中和,拥抱低碳生活”项目式学习任务。通过表现性评价驱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反思,以及在表现性任务中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实践探索、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等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 “助力碳中和,拥抱低碳生活”评价反馈

基于学科探究性作业的表现性评价。学校各年级各学科都尝试结合本年级学习内容和学科培养目标,以“创新”为特征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学科探究性作业设计,并借助评价标准对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进行评价和指导。在评价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探索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以及深度学习的能力。如数学组通过滴水实验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选择少城小学四年级两个班级,分别作为独立的两个研究对象,开展前测、活动实施、表现性评价这三个阶段的工作。在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对比不同评价量表产生的效果,以指导将来表现性评价策略的制定。

图 2 “滴水试验”中部分学生表现性评价结果

实践成果与效果

形成丰富的校本特色案例集和学生作品集。依托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年级组探究性学习任务设计,学校目前已初步形成具有少城特色的基于探究性学习的一批典型表现性评价任务案例集和表现性评价学生作品集,包含小报、PPT、研究报告册等个性化的学习成果。

基于探究性学习的表现性评价基本流程。基于丰富的教学实践,我们初步总结提炼出基于探究性学习设计和实施表现性评价的基本流程。教师先确定评价目标,引导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再发布学习任务;师生共同讨论、制定指向性明确、维度清晰的表现性评价标准;学生在任务驱动下继续开展自主学习,在思考解决、收集资料和数据的过程中请教师作出表现性评价,并对标表现性评价标准不断反思改进,深化自己的探究活动。最后,学生根据任务要求、教师反馈、评价结果,对获得的资料进一步归纳、比较、统计、分析,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再自主选择PPT汇报、研究小报、研究报告册等不同方式呈现研究成果;学生本人、家长、教师三方共同对学习过程及成果做出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3 基于探究性学习的表现性评价流程图

师生评价素养和综合素质提升。基于表现性评价和探究性学习的要求,教师原有以“课堂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得以根本性改变,并借助表现性评价全面了解和把握学生表现情况和学习目标达成度,从而重新审视、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出更多的多元化、实用性强的表现性任务,为学生提供更多具有真实性、复杂性、与真实世界关系密切的探究性学习机会。

跨学科探究性学习给予了学生打破学科壁垒,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经历问题提出、信息收集和处理、问题解决等高阶思维活动来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根据教师反馈、对照自己的表现和目标表现之间的差距,不断反思改进,通过“实践——评价——反思改进——再实践——再评价——再反思改进”的深度学习过程,有效调动起学习内驱力。以学校五年级下期开展《百家姓.甲骨文》探究性学习为例,介入表现性评价后,学生学习行为发生明显变化,始终保持探究兴趣的学生总数达到140人,主动完成思维导图帮助探究的学生超过40人,坚持反思改进的学生超过150人,说明绝大多数学生有了主动进行深度学习的意识。

学生评价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通过探索提高表现性评价任务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和学科培育目标契合度的方法,依托学生的能力点培养补充完善表现性评价标准,形成具有少城特色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范例和表现性评价样本,从而得到具有一定普及性和推广性的研究成果。并且借助深入探索检验和运用评价成果的方式,通过评价反馈促进学校的课程改革和学科整合研究,落实五育并举,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国内刊号CN51-1677/G4

国际刊号 ISSN1672-8181

选自 |《时代教育·行知纵横》(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学术指导)2022年7-8月刊/栏目:学科教学

作者 |王婉 颜佳俊 王璟 彭文彬 王曾惜 成都市少城小学

编辑 |张競之

这是我们为你准备的第1033次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