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入选“人类非遗”!这两个项目登上世界舞台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报片

据悉,本次入选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堪称我国历次人类非遗申报项目中的“体量之最”,共涉及15个省(区、市)的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浙江有6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金华的两个国家级茶非遗项目——绿茶制作技艺(婺州举岩)和庙会(赶茶场)

入选“人类非遗”!这两个项目登上世界舞台

本次浙江入选的6个国家级非遗项目

荣登“人类非遗”的
婺州举岩和赶茶场,到底有多绝?

一起来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8年入选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众所周知,能以地方冠名,总是在某些方面十分出彩。

婺州举岩茶便是如此。

举岩茶的制作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是唐五代时期的十大茗品之一,也是明清时期成为皇家的贡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更是把婺州举岩列为最佳名茶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直以来,上佳的举岩茶细紧略扁,微带茸毫;色泽银翠交辉,香味持久;冲泡时汤色奶绿明亮,叶底嫩绿匀整;入口则鲜醇甘美,清新宜人。古时的举岩茶,也因此被称做碧乳茶,说起来,竟和现代奶茶形如“双胎”。

每年清明到谷雨之间的十五天,是举岩茶采摘的唯一时节。

由于举岩茶对茶叶的要求几近苛刻,茶农们只选取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一万枚芽叶只能制成三到四两茶叶。

而无论多么难得,茶园一年一次的采茶都会随着谷雨的到来,准时结束。

婺州举岩制作技艺主要由拣草摊青、青锅、揉捻、二锅、做坯整形、烘焙、精选储存7道工序组成。炒制时以焙为主,炒焙结合,既保持了原有的茶芽特色,又能使举岩茶独具风格。

胡招余,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出生制茶世家,家族中数代人都从事婺州举岩手工制作,至今已有230余年。因为从小耳濡目染,胡招余对于婺州举岩茶的制作有着自己的独特心得,并将其融会贯通,创新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8年入选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磐安自古有“界三郡而邻五邑”之称,这里山脉延绵,层峦叠嶂,壑深谷幽,泉清溪曲,竹密林丰。磐安县的“赶茶场”从高山秀水中走来,根植山水、粗犷豪放,神秘而原生。

什么是“赶茶场”?这先要从磐安的茶文化说起。

磐安是“中国生态龙井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与茶渊源颇深。

赶茶场又称“茶场庙庙会”,盛行于磐安玉山一带。这是一场以茶叶交易为中心的聚会,既是为了纪念茶神,也是为了会市活动,其特色就在一个“赶”字。

庙会期间,玉山区域以及周边地区的群众都不约而同“赶”到古茶场,邻近地区的商人也会到此设摊布点,现场声势浩大,热闹非凡。

赶茶场共分春、秋两社,即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与十月十五。

春社时,茶农会盛装打扮祭拜“茶神”,祈求茶叶丰收,茶场内还会举行挂灯笼、迎龙灯等民俗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赶茶场

迎龙灯

等到秋社,茶农和百姓带着秋收的喜悦前来赶集,其间还有三十六行、叠罗汉、抬八仙、大花鼓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表演,以及迎大旗、迎大凉伞等民俗活动。

迎大旗

清代磐安人周显岱曾在《玉山竹枝词》中描写了这一盛会:“茶场山下春昼晴,茶场庙会春草生。游人杂还香成市,不住蓬蓬社鼓声。”由此可见当时万人空巷的景象。

金华市非遗资源丰富,近年来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一直走在全省前列。据统计,目前金华市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1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6个,居全省第2;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17个,居全省第3;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80个,居全省第2。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6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75人,均居全省第3,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76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1个,省级各类保护载体69个,市级各类保护载体268个。

来源| 金华发布

融媒编辑 | 胡凌霄

校对 | 朱琳 一审 | 应栩漪 二审 | 秦小建 终审 | 蒋中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