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位来自广东的网友,在关于封控还是解封的话题下,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摘录其中的部分内容,描述如下:

“别忘了沉默的大多数人!

中国600多座城市、1636个县、66万个村。真正被封控的地方,究竟是多数还是少数?

书生一个最大的臭毛病,就是眼高手低,自以为能知天下事。

不好意思,我是不相信‘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的。

我只相信奋斗在一线的,那些实干的人们。”

事先声明的是,作为一个专注于数据的账号,我们只说基于数据的结论,不站队、不发表数据以外的观点。

这位网友的这番话,提到了一个重要的数据论点:真正被封控的地方,究竟是多数还是少数?

在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条优化措施中,明确以单元、楼栋为单元划分高风险区,以县(市、区、旗)为单位划分低风险区。这一点,是接下来统计的参照标准。

600多座城市、1636个县、66万个村,这种说法是不够精确的。

基于2021年末的行政区划代码,大陆地区共有31个省级行政区(本篇所述,不包括两个特别行政区,是统计需要,与立场无关)、337个地级行政区(包含4个省直管县级单位)、2843个区县级行政区、38556个乡镇级行政区和606575个村(居)委会。

既然以单元、楼栋划分高风险区,以单元、楼栋统计高风险区域数量占全国的比例,自然是最精确的统计方法。但此事工作量特别巨大,别说个人,就是两三级统计机构,也没法在短时间内完成。

退而求其次,按照高风险区所在的村(居)委会、乡镇级行政区统计,也是一种相对精确的方法。我们曾尝试过,超过3.6万个高风险区,需要事先统计出高风险区所属社区或街道,统计工作量同样特别巨大,非三五个人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的。

再退而求其次,按照风险区所在的区县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省级行政区统计,是三五个人可以容易完成的统计工作,虽然精确度低了很多。

今日的数据,提取全国省级、地级及区县级行政区数量和人口,结合高风险区名单,统计得到省级、地级及区县级行政区划数量和人口的比例分布情况,观察封控的地方,究竟是多数还是少数?

区分省级、地级和区县级,并区别行政区划数量和人口数量,共计得到6个分布比例图表,绘制在一张图表中,如下图所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按照省级行政区划分,比如说,某区曾经要求所有来自广东省的人口,按照高风险区管控。在目前的情况下,随着安徽省蚌埠市和池州市新增高风险区,大陆地区100%的省份,都有高风险区了;受影响的人口,自然也是100%。

按照本篇开头网友所说的,这属于全部人口,所以按省份划分风险区的做法,断然不可取。

如果按照地级行政区划分,比如所有来自深圳的人口,需要集中或居家隔离七天,共有63%的地级行政区,会受此做法的影响;按照人口算,则是70.9%的人口受影响,也属于前述网友所说的大多数。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很多地方是按照这种做法进行疫情防控的。

如果按照区县级行政区划分,比如仅对来自深圳南山区的人口,集中或居家隔离七天,紧邻南山区的宝安区,如果没有新增病例,保持三天三检即可。在这种划分方法下,2843个区县级行政区中,共有33.6%的受影响;按照人口算,则有44.1%的人口居住在风险区。

44.1%,不再是大多数了。但按照人口数量算,则是6.17亿人口。

如果能精确统计到乡镇级或村(居)委,这个比例肯定会进一步降低,甚至可能是少数地区和少数人口。

但是,多地对于低风险区出行,同样有着明确的规定,大概有几点:非必要不流动,主动报备、离开须持48小时核酸、三天三检等。

显然,相对于没有任何限制的出行,低风险区出行的不便利,还是比较明显的。

现代经济是建立在流动基础上的,没有了流动的人口和商品,现代经济的发展之中路,又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