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虹口区通报了多例感染新冠肺炎的病例。而其中的2例本地病例,均没有去过疫情高风险区域,也找不到感染源头。经过“抽丝剥茧”,虹口区防控办有了重要发现……

11月25日,虹口区在常态化核酸检测中发现2例感染者,随即对病例孙某、陈某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但初步调查结果却让流调人员陷入一片迷雾:2个病例都是本地人,生活轨迹较为单一,近期也没去过疫情高风险区域,也找不到感染源头和感染场所。

“接到报告后,我们觉得非常棘手,也很紧迫,因为传染源没有找到,就意味着疫情在继续传播。”区防控办相关负责人说。

当晚,围绕这2名患者的流调工作继续进行。而就在调查陷入僵局的时候,一段11月22日的街头监控视频,引起了流调人员的注意:

视频中,病例孙某正在家附近的沿街商铺购物,全程没有佩戴口罩。不多久,一个同样没有佩戴口罩的路人走来,并与孙某迎面而过。这名路人,就是来沪不久的务工人员霍某,11月23日,已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

针对这一情况,流调人员再接再厉。最终,在11月24日的监控视频中发现,不知自己已被感染的孙某,在上班途中与同样骑车上班的陈某有过短暂的“时空交集”,那一刻,两人也均未佩戴口罩。至此,2名患者莫名感染的原因,终于真相大白。

两次不经意间的“擦身而过”,却导致2名患者被感染。区防控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本轮疫情流行的病毒变异株传染性、隐匿性较前增强,存在多元传染途径,尽管室外区域空气相对流通,但在人流密集的情况下,仍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因此,不论在室内还是室外,只要还有他人在场,都应规范佩戴口罩,并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

人未离沪

随申码却显示“来沪返沪未满5日”?

原因找到了

近日,有不少市民反映,他们在未曾离开过上海的情况下,随申码出现了“来沪返沪未满5日”的字样,给正常生活、工作带来了不便和困扰。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市民陈先生24号早上市内驾车经过沪芦高速康桥收费站,在道口防疫人员的要求下,扫了场所码,随后就出现了“来沪返沪不满五天”的字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未出市,却被冠以“来沪返沪未满5日”的市民,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扫过高速道口或者市郊火车站的场所码,而他们的行程卡,都没有外地的记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市民王女士:开车去的青浦区淀山湖,下了高速之后到了一个叫金泽镇的地方,有一个检查站,让我们扫了一个码。 市民李女士:当时我还问他,我是从金山过来的,也要扫码么 他说要扫的。 市民曹女士:我们从金山火车站出来,一定是每个人都要扫码,然后到旁边的核酸亭去做落地检,然后就变红了,还有好几年没出过上海的同事也一样。

目前,这些市民均已向12345和大数据中心进行了反映并申诉,但尚未得到反馈。

为调查缘由,记者随后来到江桥收费站,看到车辆通过道闸时,电子屏幕上分别以黄字或绿字显示是来自外省或是本市的车辆,防疫人员据此甄别并要求外地来沪人员扫码。在张贴出的场所码下方,也有较为醒目的提示,一旦扫码,就会有“来沪返沪不满5天”的标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记者来到道口后方的核酸检测点,发现这里张贴的场所码,就没有任何提示。但询问防疫人员后得知,这些核酸检测点的场所码,跟道口的场所码是同一个,一旦扫码即会显示“来沪返沪不满5天”标记。

对此,有市人大代表建议,应该利用一网统管的信息化手段,把防疫工作落实得更为精准。同时,人大代表也建议,要捋顺事后的申诉反馈机制,让“误判”能够及时得到纠正。

友情提醒:如果只是市内通行的市民,建议不要扫道口的场所码,避免被赋以“来沪返沪不满五日”字样。

静安区房地产交易中心窗口临时关闭

根据本市及所在地区疫情防控要求,自2022年11月28日起,静安区房地产交易中心受理大厅(老沪太路1233号)临时关闭三天,停止办理相关业务,恢复时间将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另行通知。

在此期间,建议通过“随申办”移动端(或支付宝、微信小程序)、“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平台网页端进行相关业务线上办理。如需咨询,请致电962269。由此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同时,为了自身与他人的健康安全,提醒各位市民在出入公共场所时务必佩戴口罩,自觉出示随申码,并配合工作人员做好测温登记、手部消毒等工作。

《老人报》10年前就预告了新冠肺炎疫情?

别再传了,此病毒非彼病毒

近日,一张出版于2012年10月3日的《老人报》照片在网络传播。部分网友根据版面上一篇题为《中国不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输入可能》的报道称,《老人报》预测了新冠肺炎疫情,还有部分自媒体据此演绎,出现各种解读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人报》真的预测了此轮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吗?当然是假的。

上海辟谣平台发现,网传旧报纸照片非常模糊,除了标题清晰,正文内容几不可读。经过查阅比对,该新闻正文报道的“新型冠状病毒”并不是“新冠肺炎病毒”,而是当时被世界卫生组织(WHO)通报的、在沙特阿拉伯发现的一种新型冠状病毒。2013年5月23日,这种新型冠状病毒有了正式的名字:世卫组织将这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命名为“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相关病毒则叫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

查询还发现,10年前,不仅《老人报》报道了引发中东呼吸综合征的冠状病毒,卫健委还在当年9月28日通过官网发布过关于该病毒的问答。在中东呼吸综合征被正式命名后,多家权威机构均通过官网等渠道,介绍过中东呼吸综合征等相关知识,并发布过防止中东呼吸综合征传入我国的公告。

由此可见,2012年《老人报》等媒体报道的并不是对眼下新冠肺炎疫情的预测,而是对当时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的提醒。然而,如今部分自媒体翻出10年前的报纸,模糊报道正文内容却只留下标题,显然混淆了事实,存在误导公众的嫌疑;至于部分自媒体只凭借一个标题就对疫情进行解读,那更是以讹传讹、别有用心。

据了解,“冠状病毒”是一大类病毒的统称,因其表面有皇冠状的突起物而得名,但并非所有的冠状病毒都会感染人类。20世纪30年代,人们从鸡身上发现第一种冠状病毒;20世纪60年代中期,首次发现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目前,全球共发现7种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包括2003年出现的SARS冠状病毒SARS-CoV、2012年的MERS冠状病毒MERS-CoV,以及2019年末发现、至今尚在肆虐人类的2019-nCoV新型冠状病毒。

新民晚报(xmwb1929)综合上观新闻、上海虹口、新闻透视、上海网络辟谣等

编辑:唐梦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