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湖独白专栏

11月28日,网传广州一号线地铁车厢有儿童被硫酸准灼伤,经多方报道证实,引起网络的广泛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续的广州通报)

事件曝光之后,广州公安局对此事进行通报,说明了男孩是在地铁车厢内被地上不明液体滑倒,进而出现身体被灼伤的伤势,在接到报警信息之后,办案人员立即将涉案人员李某采取刑事拘留措施。

而在通报中指出,犯罪嫌疑人李某为26岁男性,不明液体是携带的强酸性溶液发生塞渗透,原本是用于首饰加工。

可是在通报中未指出的一点是,李某是如何将强酸性溶液带到一号线上,在经过上车前应当经过安检才是。

这样的情况照常规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李某有意避开安检,在上车前将溶液放置在身上,避开车检的检查;另外一种是在上车之前,并没有详细的车检避免发生此类情况。

要知道安检的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犯罪门槛,查堵非故意携带违禁品可能造成意外伤害的乘客,从而降低伤害事件,13岁男孩的意外侧面反映了在安检上有所疏漏。

(后续的通报)

因为事关公共安全的问题,所以广州地铁立即启动了事件调查,公安部门也介入处理,经过初步的核查,李某是“从体育西路进站,在乘车的过程中溶液意外渗漏至车厢地板,李某发现后,未留在现场看守,也未告知地铁工作人员便下车自行离开”,从这一点来看,李某是知情液体渗透的,没有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风险。

有网友指出,李某的行为十分危险,如果是对其他乘客进行攻击,后果不堪设想,应当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等刑事罪行。

但是从李某的行为来看,更多地是倾向于处理不当。

针对李某的违法行为,将具有腐蚀性的浓硫酸泼在地铁车厢较为密集的地方,导致13岁的受害者在短时间皮肤受损,能否从重处罚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之中。

网传信息指出,孩子妈妈对孩子滑倒的场景有印象,“孩子被地面上不明物体滑到坐下,不明液体颜色像可乐伴随有少量气体,车厢周围大概有10个乘客。当时跌

倒后,孩子马上起来,我让他过去下一节车厢有空位让他清理衣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的伤势)

如果是浓度较低的硫酸,是不会造成那么大的灼伤范围,随后孩子的妈妈用随身的雨衣给孩子遮挡,协助其脱下有硫酸的衣物,发现两两层裤子已经腐化出一个大洞,孩子屁股到大腿位置已经出现大面积灼伤及红肿痕迹。

孩子的家属只能寻求车厢的工作人员帮助,在地铁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到员工厕所将衣物更换,考虑到孩子疼痛难耐,联系到附近的中医院进行诊断,随后骑自行车前往海珠区红十字医院诊断。

在网传的信息之中,能够看到父母在孩子出现意外后,积极地为孩子伤情寻求帮助,尽可能地减少灼伤的严重性,广州地铁的工作人员也及时地给予了帮助。

幸运的是,孩子的手术顺利完成,因此广州地铁还慰问了家属,并且会全力配合家属处理治疗等事宜,结果并没有让人失望。

对于此事的回应,广州地铁并没有拖泥带水,立即对前因后果和抓捕嫌犯等两个舆论关注重点进行回应,大大地降低了谣言的出现。

对于小孩子的意外,大众都是格外在意的,只有正面回应意外,积极地配合家属解决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可是对于安检上车的细节,还是没有补充。

安检的存在是为了避免意外,在长期的接触之下,携带危险物品上地铁的几率并不高,乘客也会积极地配合工作人员的调查,如“包裹过机器”、“随身携带的液体喝一口”等等,所以大家谈到此事都有些意外。

(广州地铁)

不可否认的是,此类事件时极低的概率出现,换句话说,在安检前发现李某携带危险物品拦住,不让其带上车造成风险,这才是安检存在的意义。

可是由于出现的概率低,往往就会出现松懈,这是需要长期培训和提醒来弥补,进而将意外的苗头掐死。

标准化的过程,可以让乘客快速通过安检,而居安思危的思维能够提升安检人员对可疑物质的排除,两相结合之下,如“李某”一类的浑水摸鱼者就会被排除。

广州一地铁车厢内有儿童被硫酸灼伤,防止如硫酸等危险物质被带上车是重点,后续还是需要追责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