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老知青贾爱春回到了当年插队的黑龙江省逊克县奇克镇山河村。

见到当年和家人一样的老乡们,贾爱春打心眼里高兴,大家的热情也让她十分感动。

然而已经过去了40多年,乡亲们的日子过得依旧很不好,原来的村子成了屯,并入了另一个村子。

乡亲们的收入很低,生活质量和其他城镇相比并没有提高多少。

年轻人纷纷离开家乡打工,而留在村子里的人除了干农活没有什么积极向上的娱乐活动,就连村民活动室也被征用了,连一个固定活动的地方都没有。

村子里现在的情况让贾爱春忧心,她想要给乡亲们建造一间新的活动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她的四处奔走之下,2011年5月初,一座两层小楼盖起来了,白墙红瓦,崭新的活动室让乡亲们有了属于自己的活动场地,贾爱春取名为“知青会馆”。

活动室开馆的当天,很多曾经在这里插队的知青都赶了过来,大家高高兴兴见证这一件喜事。

他们大多都是上海知青,在乡亲们的心中,他们都是有文化的、见过大世面的,一位名叫郭冬生的老人偷偷找到了贾爱春,对她提出了一个让她很意外的要求:“山河村现在还是很落后,你能不能找一个上海知青来给我们当村官,带着我们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贾爱春很震惊,她还问了其他的老乡,发现村子里上了年纪的人都有这个想法,他们一直怀念当年上海知青在这里的日子,觉得这些年轻人是真正在为乡亲们着想,会为这个村子做实事儿。

但现在知青们都到了退休的年纪,他们本来可以在城市里面安享晚年,含饴弄孙,谁还会再来到曾经奉献过的农村继续吃苦呢?

但老人家的话一直在贾爱春心中回荡,她太清楚“上海知青”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

当年在逊克县,从上海来的知青有数千人,他们来了之后改变了当地一代人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

生活在闭塞农村的人们终于知道,原来他们还可以过上这样的生活,除了生存,他们也可以追求艺术、文学、音乐,有属于自己的精神追求。

我们要回来,我们要在有生之年看到“第二故乡”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贾爱春思来想去,除了她自己之外,还有一个合适的人选,她叫徐桔桔。

徐桔桔这次没有来,她被韩国一家企业聘用,没有时间。

从前徐桔桔和贾爱春同住一屋,关系很亲密,这么多年来也当作姐妹一样走动。

贾爱春给徐桔桔打了一个电话,将郭冬生老人的请求告诉了她,同时也告诉她这是山河村许多乡亲们的渴望,郑重邀请她回来带乡亲们致富。

徐桔桔一听就乐了,觉得这根本就是一件不切实际的事情:“这怎么可能呢?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啊!”

对徐桔桔的回答,贾爱春并不意外,郭冬生老人刚开始跟她说起的时候她也觉得没有可行性。但她相信徐桔桔对这片黑土地有感情,她肯定会答应的,这种感情只有老知青自己能理解。

从那天开始,徐桔桔每天晚上都会接到贾爱春的电话,贾爱春这电话一打就是一到两个小时,徐桔桔心动了,她能感受到贾爱春不输青春时期的激情,她和徐桔桔述说着当年下乡时的往事,畅想着未来。

徐桔桔犹豫了,她如果二度“下乡”,要舍弃的东西很多很多。

当年徐桔桔回到上海之后一直在上影集团做财务管理,做到了财务处副处长的职位,退休之后,她被韩国一家公司聘用,专门负责电影投资方面。

徐桔桔在韩国,每个月的工资过万,在当时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徐桔桔来说,放弃这份高收入并不是舍不得的事情,唯一让她放不下的就是家人。

徐桔桔的老母亲已经九十多岁了,作为儿女,能陪伴在身边的时间越来越少。况且从上海到东北,相隔着大半个中国,母亲如果生病,她赶回来还要花费一天。

另外,徐桔桔的小孙女才刚刚出生没过百天,儿子希望母亲能够帮助带带孩子,现在孩子这么小,儿子、儿媳工作也忙,正是需要老人帮把手的时候,她要怎么和儿子开口说去农村呢?

不仅仅是徐桔桔,贾爱春其实也有很多困难。

她的老伴因为脑溢血半身不遂,在给乡亲们建设“知青会馆”的时候,她就把老伴带在身边,方便随时照顾,还在县城租了一间房子。白天,贾爱春下乡去监督造房子,晚上就回县城照顾老伴。

但东北到了冬天气温实在太低了,老伴实在无法适应,贾爱春就将老伴送到北京,让儿子照顾。

这些都是放在她们面前的困难,上有老下有小,自己也即将踏入晚年,但所有的顾虑都抵不过他们想要重新回到第二故乡的决心。

她们要带乡亲们致富,要将青春时的事业延续下去!

徐桔桔在计划的同时,已经在思考着怎么改变小村子的现状,她找了很多资料,不仅仅参考国内的新农村,还找了很多国外的案例,希望未来不久,东北也能实现现代化的大规模生产。

2011年下半年,徐桔桔在上海和逊克县来回5次,贾爱春更是在北京、上海和逊克县之间来回十几趟。

贾爱春做了100多张问卷调查,想要征求乡亲们的意愿,是否同意老知青们回来,所有的乡亲们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支持”。贾爱春将结果告诉了徐桔桔,这更加坚定了徐桔桔回来的决心。

两名知青姐妹一切准备妥当,2011年国庆节后,徐桔桔瞒着家人,将自己的组织关系转到了逊克县,她被县里任命为山河村党支部书记。

做完这一切后,徐桔桔才惴惴不安地回到家,她先找到儿子,和儿子说起了这件事。

儿子听后沉默了,想了一会儿,对她说:“你既然已经决定了就去吧,去做你喜欢做的事情。”

儿子的支持让徐桔桔格外感动,她告别了幼小的孙女,安排好母亲,带着一腔热血前往东北。

2011年2月,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之下,山河村重新恢复了村建制,而且还成立了种植合作社。

贾爱春担任合作社的法人代表和董事长,徐桔桔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她们决定从两方面开展工作,一个就是要进行新农村建设,改变山河村落后的面貌;另一方面就是带动大家致富,开展种植合作社的各项活动,扩大种植的规模。

贾爱春和徐桔桔当年离开山河村的时候,山河村就没有一条好路,这么多年过去了,她们回来看到的依旧是泥泞的乡村小路,连一条像样的水泥路都没有。只要下雨,这路就不好走,泥泞不堪。

家家户户的房子都是老样子,用土垒起来的,夏天还能熬过去,一到冬天寒风一直往里面灌,老人和孩子根本受不了这寒气。

为了修路和给家家户户装上塑钢窗,徐桔桔和贾爱春一直在往县里跑。

其实之前山河村是有机会拿到这笔钱的,但当时没人重视,就不曾享受过这个优惠政策。现在恢复了建制,贾爱春和徐桔桔去县里想要要回这笔钱非常困难,县本身就是贫困县。

两人也不气馁,去“堵”建设局长的门,两个人性子都很倔强,带着水和饼干,从早上5点多就往县里赶。

局长在开会,两人就在外面等,一等就是一整天。有一天,贾爱春和徐桔桔在两小时之内找了局长6次,局长一看到他们就头疼,嚷着:“唉呀妈呀,你们怎么还在?”

建设局长话是这么说着,但也被她们的坚持以及对乡亲们的真情所感动,他一直在想方办法,最终还是满足了山河村的要求。

现在项目可以动工了,但钱怎么来?现在修路的钱由村民垫付,之后能不能拿回来,这就又是一个问题。

徐桔桔和贾爱春又去找财政局长,拿出那种锲而不舍的劲,在吃了一次次闭门羹之后依旧每天都来,最终还是打动了财政部长。

当两个人领会这笔钱的时候,整个村子都沸腾了,他们知道两位老知青有能力,一定会帮他们把事情办妥,但没想到效率如此之高,从前想要拿这种钱,最起码要一两年。

徐桔桔和贾爱春走马上任一年之后,整个山河村都变样了,水泥路足足有6、7米宽,干净宽敞,整个村子焕然一新;村民们都安装了新的塑钢窗户,家里保暖性好起来了,而且还格外亮堂。每户人家都是用统一的蓝白相间的铁栅栏隔开,一眼望去整齐美观。

村民们每天的生活就是种田,娱乐的方式就是唠家常和打牌,贾爱春和徐桔桔想要改变村子,就要从改变人开始,而要村民们精神富裕,得先致富。

徐桔桔提出的种植合作社是她们的新理念,她们想要的不仅仅是搞大生产,而是希望能够在山河村推广新概念农业。用现代化手段来经营,将来能够和世界接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桔桔收集了很多农业新科技,她在制定山河村的蓝图之时就站在很高的起点上。

山河村原本有农田420多公顷,集体所有的机动田为40公顷,当年村里为了还外债,用很低的价钱将部分农田承包给了一些村民,一包就是20年。

这就给徐桔桔两人带来了难题,现在想要搞合作社,这些田就要收回,不然影响土地连片,没有办法大面积开展机械化种植。

手上之掌握着这些机动田的村民一部分是愿意支持徐桔桔和贾爱春的,但也有小部分就是不同意,他们有自己的顾虑,就是不愿意入社。

奇克镇的党委书记陈越两找贾爱春,贾爱春说起刚刚找一户村民劝说,结果没有成功,反而被对方奚落了一顿。

贾爱春觉得又委屈又无奈,在陈书记面前实在没有忍得住,嚎啕大哭起来:“书记,我不行了,我要回家,回北京!”

陈越没有做声,等待着贾爱春发泄掉这些日子积压在心中的消极情绪,他明白贾爱春说的都是气话,不会真的半途而废的。

果然,在贾爱春哭完之后,也就再也没有提过这句,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再去想办法。

徐桔桔和贾爱春建议继续用民意调查的老办法,他们找到乡亲们做民意调查。

这些调查表发下去之后,98%的村民都签名了,同意收回土地,他们盖上了红手印,坚定支持两位老知青的工作。

知道贾爱春的说服工作不好做,不少村民们主动去帮忙,亲戚劝说、邻里劝说、朋友劝说,一切都变得顺利起来。

种植合作社办起来了,有一位村民对徐桔桔说了一句话,让徐桔桔铭刻在心:“这件事只有你么来能办成,因为你们没有私心。

还有一名上交了机动田的村民,对她们说出了藏在心中的话:“不瞒你们说,想到把土地交给你们,我两三天都没有睡好觉,土地就是我们的命,现在我们把命交给你们了!”

因为两位村民的话,贾爱春和徐桔桔深深感觉到身上的重担,她们绝对不能辜负村民的信任和支持。

种植合作社刚刚成立的时候,徐桔桔手上有上一届村委留下来的2.3万元,参加合作社的村民每户上交5000元的股金。贾爱春和徐桔桔多方筹集,最后带回了60万。

逊克县对两人开办的合作社非常信任,一下子就投了200万。

徐桔桔在村里建立了农机专业户,农机购买回来后,十几个驾驶员就能机械化耕种。

2012年5月,一年一度的春播开始了,山河村7500亩农田实现了连片种植,全部种上了黑龙江农垦总局支援的高产玉米品种。

这一年,黑河遇到了建国六十多年来从未建国的特大干旱,许多农民田里的玉米叶子都干枯了,不少农田收成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山河村的村民们也很担心,不过他们没有想到,因为用了大马力的拖拉机,土壤耕得很深,农作物的扎根也很深,山河村的玉米受干旱的影响并不大,这一年迎来了第一个好收成。

秋天粮食卖完之后,农民每公顷增收3000多元,和周围的村民相比,他们这年的收成是最好的,而且一年到头很省力。

2012年12月25日,徐桔桔和贾爱春自费买来了鞭炮,在村里放了起来。

这一天是山河村的分红大会,大家都穿上了新衣服,比过年还要热闹。

村民们用大秤分金,每家每户都分到了好几万元,乡亲们每个人都心满意足,笑得合不拢嘴。

郭东生老人成了村民们之中最高兴的一个,当初是他和贾爱春提了一个恳求,没想到改变了整个村子的命运。

种植合作社搞好了,贾爱春和徐桔桔开始计划着下一步,她们还要计划建一个蔬菜合作社,对白菜进行统一的采购和销售。她们还提出了一个养殖千头以上养猪场的计划,以及在村里面开辟一块茶花花田,将来可以成为村里的一处景点,为村民增收……

贾爱春和徐桔桔铆足了劲忙碌着,起早贪黑,吃穿用度和村民们都一样,她们住的也是租村民的房子,从田地里回来的时候,两个人自己做饭,没有半点特殊。

而且徐桔桔因为不住在上海了,上海的房子就免费给在上海打工的山河村人居住,她觉得只有这样无私地对待乡亲们,乡亲们才会真正地相信自己。

2013年,山河村又迎来了一个丰收年。村里富了,徐桔桔和贾爱春还给村里添了新的设备——投影仪、电脑、卡拉OK等等。

她们还给村子里修建了1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县文化局还帮助他们办了“农家书屋”。

东北农村冬歇的时间长,乡亲们休息的时候就可以看书、学文化,还能和边防部队一起举行联谊活动和篮球赛。

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赌博现象自然而然就减少了。

贾爱春和徐桔桔觉得这第二次下乡,比第一次更有了干劲,虽然更加辛苦和劳累,虽然离开了家人心中总是会担心,但她们说:“我们原本就是普通的退休老太太,能被乡亲们需要,到当年插队的地方做一名村官,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天气暖和的时候,贾爱春就把老伴接过到山河村一起住,看到村子里变化这么大,妻子受到乡亲们的爱戴,老伴心里别提多高兴。春节到了,儿子想要接父母一起去北京过年,贾爱春和老伴连连摇头,想要在这里过年。

当年下乡的青年们大多数都是自愿来到农村和边疆建设,对当时全国的农业建设都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在最好的年华,他们和老乡们一起吃苦一起收获,人生最美好的年龄奉献给了农村,现在又将生命的余热献给了黑土地。没有了解她们过去的劳作和生活的人,是无法去理解知青们对相亲胜似亲人的感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