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4月,邹习祥出生于贵州务川县泥高镇栗园村何家矸,一户仡佬族农民家庭。栗园村地处高寒山区,平均海拔1300多米,土地贫瘠,草场广布,没有农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邹习祥7岁起就开始给地主放牛牧马,当雇工、干农活,日子一直过得很清贫,他也得上山打猎,以改善、贴补大家庭的开销。

邹习祥父辈兄弟七人都爱玩火药猎枪(俗称鸟枪或鸟铳),他从小就跟随父辈们边学边练。他从打死目标学起,逐步练打活目标;大山里飞禽走兽众多,野猪、野鸡、飞鸟都是他的射击目标。他所使用的猎枪,构造简单,射程很短,每放一枪,都要重新装火药和散弹丸,因此,邹习祥格外珍惜每一次的出手机会。

日久月深,邹习祥练成了一身好枪法,拥有了强壮的体魄和坚毅的性格。他,只要有猎物,哪怕是晚上,他也能够准确地观察到动物出没的位置,预判它逃跑的方向;他,土制火枪的瞄准十分不易,但经过无数次的捕猎、射杀,练成了百步穿杨、弹无虚发的绝技;还有他身手,在崎岖不平的山野间穿梭、奔跑,如履平地;更难得可贵的是他有超常的,在静候猎物时,尽管蚊虫叮咬、寂寞难熬,他都可以长时间蛰伏,纹丝不动,直至狩猎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婚后,为了养活家庭,邹习祥还学了木匠,跟着师傅给有钱人建房搭瓦,一家人生活勉强过得过下去。不出意外的话,邹习祥将像祖辈们一样,在老家平平淡淡、终老一生;那时候,

1948年2月,战争的残酷还是波及到了这个远离世俗的闭塞小山村;国民党军队在西南地区疯狂抓壮丁,身强力壮的邹习祥被抓入伍,编进国民党部队17军35团;在国民党军队的日子里,拿不到军饷,也没有像样的训练。穷苦人家的邹习祥目睹了国军的种种不是后,一直试图逃兵,可惜无果,只好隐藏起自己的射击特长,随队伍消极地转战各地。

同年9月,在河北省山海关,邹习祥所在部队被解放军俘虏。解放军让他们自由选择,愿意回家的,每人发两块大洋作路费,愿意参加解放军的,可就地编入革命队伍。虽然邹习祥离家时已有两个孩子,妻子正怀着老三,十分想念家人,但邹习祥认为,解放军是人民的好军队,是为穷人打天下的,而自己就是穷人,理应加入解放军。于是,他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6军135团的一员。

淮海战役打响后,邹习祥凭着一手好枪法和强大的野外生存技能,点对点地击毙了许多国民党官兵;战争结束后,他被提拔为副班长,还经常被连部抽调去教导其他士兵射击。

新中国成立后,邹习祥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5兵团17军51师,参与解放大西南,贵州纳雍县的川子洞、苗子洞、四方洞等战斗中,都有他那活跃的身影。每次战斗,邹习祥总是冲在前面,由他率队拔掉匪军的暗哨和机枪手。 

有一次,邹习祥和两名战友在山谷里发现了很多土匪,他担心回去报告后来不及消灭掉他们,于是和战友商量:土匪里面那个正在讲话的应该是头头,我把他打了,你们再把枪朝天打,喊“缴枪不杀”。 邹习祥一枪放倒土匪头子,余下的土匪乱成一团,在他们三人缴枪不杀的喊声中乖乖投降。

1950年底,邹习祥所在部队在贵州黄平消灭了 “黔东反共救国军” 的主力,但匪首皮老满却跑了。部队对黄平所有的村寨、山头、洞穴进行搜索,希望能抓到皮老满,进而打掉他手下的残余势力。但10多天过去了,仍然没有皮老满的一点儿线索。

有那么几天,邹习祥带领全班人员在黄平街道上巡逻、搜捕,他发现一个10来岁的小女孩,每天都要背着一个小包出去,去时鼓鼓的,回来却空空的,这一现象引起了邹习祥的怀疑;他跟踪发现,小姑娘每天都是到山上去,一路走一路看,生怕有人跟着。

为了不打草惊蛇,邹习祥身着便装,寻机跟小姑娘套话,但人家根本不理他。邹习祥随后从路边小货店买了一包糖,等小姑娘出来后,假装若无其事地送给她,并套近乎取得好感;连续几天后,放松警惕的小姑娘无意中说出了一句,她每天背的是饭菜,送给一个带双枪的叔叔吃,那叔叔就躲藏在她家山上的红薯洞中。

得知这一信息,邹习祥连忙回来招集全班人员布置任务。第二天中午,邹习祥像往常一样给了小姑娘几颗糖后,说要与小姑娘一起上山保护她叔叔,其他队员则悄悄尾随。就这样,

全国都解放了,西南的匪患也基本被肃清,邹习祥盼望着解甲归田;不料随后不久,朝鲜战争爆发,邹习祥的人生因此而彻底改变,他即将迎来自己人生的高光、辉煌时刻。

(未完,敬请看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