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大V九边说:我们这三年是在“防疫”,真正的“抗疫”还没开始。

初看这句话,或许心中一惊。但他的整篇文章,是在谈放开还是继续封控,谈疫情的分析和预判,说“抗疫”还没开始,也是基于放开后面临指数级感染的假设。

自10月以来,疫情形势急转直下,许多城市被攻陷。除了乌鲁木齐,重庆、广州、北京等等感染数居高不下,就连一直较好的云南也不能幸免。

许多地方静默了,你根本不知道。中国太大了,你不可能每个都关注得到。

但我们些许能感觉到,进入防疫的第三年,民众的心理在悄然发生变化。

比如我所在的小区,已经进入封控的第四天了。

就在昨天,一大群业主和物业发生了冲突,掀掉了封门的铁栅栏。业主们群情激愤,一面小区被封,外面的人却进来卖高价菜;另一面,突然封了小区,许多人没有来得及买物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早上六点多,小区大门口就喊起来,一些人要出去,要工作,要生活。

防疫近三年了。第一年大家齐心协力抗疫,第二年家中尚有余粮,但也只能勉强支撑。

第三年,很多人房贷还不起断供了,尤其是前些年高消费高负债的模式,这些年都遭到重创;很多小企业倒闭了,员工失业了;对于手停口停的个体户、体力劳动者来说,封小区就等于断了财路。

任何一个时代,钱对于底层人民而言,就是命。

我们好像进入了一个死局。

社区工作者很难,我们社区工作人员跟我说他已经两个月没回家了,就睡在办公室;居民们也很难,说家里没米,小孩天天上网课不行;决策者们也难,不封控,一下全放开,真的很怕出现事故。

除了核酸企业赚得盆满钵满,百业凋零。

三年来,我们的忍耐似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堰塞湖,时时刻刻都要面临崩溃。倘若这堰塞湖真的决堤了,后果不可想象。

但我也看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首先,我在今日头条上看到了越来越多大v和网友在讨论放开的问题,这说明舆论的管控在放松。

上面让大家充分讨论,给大家充分的心理预期,以便后续对政策进行调整。

另外,新华社的发文也有了变化,新华社26日发文的标题是:抗疫,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是的,抗疫的主体责任,不能仅仅依靠政府,要将这种责任转移到民众个人身上,才有解法。但这其中,需要有配套的政策和措施。

我认为,优化防控20条出台之后,像石家庄这样放开又收紧的案例,虽然开了一个不好的头,但不管如何,都是有益的尝试。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文件,我们民众的诉求也有了底气,倒逼地方进行政策调整。比如合肥最近就出台了“十六个不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很显然,眼下这些还远远不足以满足民众的期待。

不管怎样,再耐心等一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