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当前电动汽车“充电难”“充电慢”等“补能焦虑”问题成为困扰车主的最大痛点之一。慢充给车主带来不菲的时间成本,而超快充方式不仅对汽车动力电池有一定损耗,而且超快充基础设施发展较慢,因此产生用户需求与充电模式的矛盾,阻碍汽车充电现阶段的发展。
在此背景下,换电模式为现阶段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存在的补能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国家各类政策出台,加上各路资本涌入,商业模式逐渐成形,换电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2021年10月,工信部发布《关于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安排11座换电试点城市,计划推广换电车辆超10万辆,新建换电站超1000 座。
2022年以来,各省“十四五”期间充换电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相继出炉,部分省市更是明确了换电站建设数量,比如吉林提出规划新建换电站120座;北京到2025年计划全市换电站达310座;安徽到2025年换电站达到180座以上;海南省发改委要求,2022年各市县要加大换电站建设力度。还有地方政府为换电站建设开辟绿色通道,厦门市《关于补充工程规划许可豁免项目清单的通知》中指出,在停车场内增设换电站,无需办理工程规划许可证。
在政策推动下,换电相关企业积极布局,各主车厂推出“车电分离”车型,东风、一汽、吉利、蔚来等积极研发换电车型,部分已实现量产。蔚来汽车宣布在中国市场已累计建成换电站1200座;飞凡汽车预计今年将投建40座换电站,明年将建成300座换电站,到2025年将建成3000座换电站。
我们知道,电动汽车的换电模式是通过集中型充电站对大量电池集中存储、充电,然后在换电站内对电动汽车进行电池更换服务,在这一过程中对电池的集中充电,成为实现换电服务的关键环节,优优绿能针对换电站集中充电的特点,开发出更好适应换电站的充电模块产品,为建设安全高效的新一代换电站提供核心技术支持。
优优绿能一直专注于充换电技术领域,针对换电站应用场景,先后推出不同技术路线的大功率充电模块产品,包括IP20 30kW/40kW和IP65 30kW/40kW充电模块。模块支持300~1000V的超宽范围恒功率输出,可适配主流高电压平台的车型。大颗粒功率密度,不仅能够支持换电站向更大的容量、更高的效率方向迭代升级,还能极大节省空间,30kW和40kW模块同尺寸的结构设计,为换电站进行平滑扩容提供便利条件。
优优绿能IP65充电模块产品
此外,优优绿能独家研发的IP65充电模块,采用独立风道设计,是专为重卡、矿卡、工程车辆等商用车换电站而设计,在应对沙尘,高湿、高盐、凝露、厂矿等严酷应用环境时,高防护特性的优势更加明显,可以保证换电站的充电系统长时间、稳定可靠运行,极低的故障率,确保换电效率,增加换电站收益。同时元器件与风道的隔离设计,避免出现明火隐患,满足换电站的消防要求。
充电模块不仅在换电站建设运营中起到主要技术支撑的作用,同时也是各地政府对换电站进行补贴的标准和依据,比如,今年4月份,广西则按换电设备充电模块额定充电功率,给予1.5元/瓦的一次性建设补贴;5月份重庆换电站补贴就是按换电设备充电模块所组成系统的总额定充电功率,给予0.4元/瓦的一次性建设补贴。
随着换电技术日趋成熟,换电标准有望统一,各方看好换电赛道的发展,大量资本涌入换电领域,产业进入资本投入密集期。市场预测到2025年新能源换电汽车销量将达192万辆,国泰君安分析,到2025 年底我国有望建成2.21万座换电站,形成383亿元的设备市场空间;到2030年,换电站保有量有望进一步提升至8.83万座,形成1091亿元的设备市场空间。
现阶段换电模式被认为更适合商用车,尤其是换电重卡的补能需求。商用车的运行时间固定,运行路线固定,车型单一,且能耗大、使用频次高,对于电池的保护要求较高。换电自卸汽车等重卡可以在卸载货物的同时进行充能,有效利用时间,因此换电重卡相比充电重卡的补能成本和充电成本更优,各企业的换电商用车类型持续推出。
目前换电重卡在诸如港口、园区、矿山、电厂等封闭场所转运,以及城市渣土清运等场景应用中逐渐体现其经济效益。但是像港口码头、矿区、建筑工地等都是尘土飞扬,暴风雨侵袭等极端恶劣的应用场景,因此在建设换电站的过程中,其充电系统只能采用高防护等级的模块才能有效保障安全。
优优绿能IP65独立风道充电模块对沙尘,高湿、高盐、凝露、厂矿等各种严酷的工作环境的高适应性,模块具有的极高可靠性,五年免维护特性,节省每年多次的巡检、维护成本,能够提高换电站的工作效率和利用率,进一步提升换电重卡的实用性和经济性价值。
所以,在未来的技术发展过程当中,根据细分场景和占比规模不同,换电模式在汽车补能领域必然会占有其一席之地。而作为换电站集中充电环节的核心部件—充电模块,面对未来换电产业的巨大市场,有着广阔的前景、更是充满无限商机。(车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