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唯度,万物唯度,万物唯度。

万物唯度是度学的宇宙观、世界观的核心,是度学本体论的集中表达。万物唯度是贯穿度学理论体系的主线。万物唯度也是度学的第一原理。明白万物唯度是理解、掌握、运用度学的“敲门砖”,是进入度学世界的“百灵钥匙”。

这里,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本体论。

大凡开宗立派的哲学家都会提出自家学说的本体论。本体论探究世界的本源或物质构成的本来元素,揭示的是看得见的万事万物表象背后的本质和为什么是这样的根本原因。比如,宇宙的起源、天体的起源、生命的起源来自哪里?宇宙万物由什么构成?宇宙万物产生、存在、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和根本依据是什么?我们眼界所及的日月星辰、山川湖泊、飞禽走兽、花草植物等万千存在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等等,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回答属于本体论。再比如,听到一只青蛙的叫声,艺术家说这叫声是多么美妙,注重青蛙叫声的表象;而哲学家听到同一只青蛙的叫声,他会深思这只青蛙美妙叫声的背后是什么,它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叫声,注重探究青蛙叫声表象背后的原因,这就进入了本体论。一句话,本体论探究的不是事物的表象,而是事物背后的本质、原因、依据。

提出本体论有什么意义呢?对于哲学家们来说,提出本体论是为了将其作为一个更深入解释和理解世界构成的理论基础。对于科学家们来说,将本体论扩展应用到科学研究与探索领域,可以发现新的物理定律,可以在诸如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具体科学领域发现新物质构成,获得相应的知识,创新相应的技术。对于企业家们来说,按照本体论所解释的物质世界构成原理可以设计生产出丰富多样的新元素产品。对于社会大众来说,面对纷繁复杂、充满矛盾的世界,运用本体论可以帮助人们既观度万物纷呈的表象,又不为那些表象所迷惑、所主导,进而探寻纷呈表象背后的本质及相互关系究竟是什么,从而做到心知“度”明、趋利避害并求得善始又善终之正果。

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们围绕万物的本源、本质及运动变化的根本动力原因发展出多种多样的本体论,所形成的思想流派可谓百花齐放、万紫千红。围绕世界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精神的,形成了唯物主义流派和唯心主义流派。唯物主义流派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精神是物质的反映;唯心主义流派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精神的反映。围绕世界是一个本源还是多个本源,形成了一元论流派和多元论流派。一元论流派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多元论流派认为世界有多种本原构成。大多数理论认为世界由各种形式的物质组成,对一些人来说宇宙最基本的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的,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宇宙最基本的物质是由连续的质量组成的。

在中国历史上,朴素唯物主义本体论的代表有:道学创立者老子,他提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万物的创生、存在、变化的根本源自“道”,“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战国时期的荀子,他提出阴阳说,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东汉时的王充,他提出气理说,认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唐代的刘禹锡,他提出“五行之气”“天与人交相胜”。北宋时的张载,他提出“太虚即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象皆象也,凡象皆气也”。南北朝时期的范缜,他提出形神说,认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明代的王夫之,他提出气理说,认为“气者,理之依也”“天下唯器”“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道家学派提出的五行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生成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是典型的多元本体论。

在西方历史上,朴素唯物主义本体论代表有:古希腊哲学之父泰勒斯,他提出水基说,认为“水是万物的始基”“万物有灵”。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他提出活火说,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原子是世界的共同基础”,他进一步提出“一切皆流”的核心思想,认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主张“万物皆动”“万物皆流”。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本体论流派承认世界是物质的。如,十七世纪英国的培根认为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英国的霍布斯认为哲学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物体是不依赖于人们思想的东西,它是世界上一切变化的基础,世界上除了具有广延的物体之外不存在其它任何东西。十八世纪法国的拉美特利认为统一的实体是唯一的存在,运动同广延一样是物质的本质属性。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本体论流派把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如霍布斯提出“运动就是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本体论流派以孤立、静止、片面观点解释自然界问题,否认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否认事物内部因矛盾而引起的发展变化,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实质上是不变的,即使有变化,也不过是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没有质变,也没有飞跃。

主观唯心主义本体论流派是“唯我论”,他们把主观精神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至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如在中国,战国时期的孟轲提出“万物皆备于我”。唐代的禅宗五祖慧能认为“不是幡动,不是风动,唯有心动。”南宋时期的陆九渊提出“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明朝的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如在西方,古希腊的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英国的贝克莱提出“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德国的费希特提出“我们应该抛弃物自体这个概念,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绝对自我的概念。”法国的笛卡尔(二元论)提出“我思故我在。”德国的康德提出“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奥地利的马赫提出“物是感觉的复合” 。

客观唯心主义本体论流派把某种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如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等)。如中外的“神创论”提出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纪。宋朝的朱熹提出“理在气先。”古希腊的柏拉图提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影子”。他在《理想国》中说“可见的世界只不过是一个被阳光抛到洞穴墙壁上的影像,而我们这些洞穴的居民却把它当作真实的世界,因为我们没有见到过其它的东西。”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物黑格尔提出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绝对精神”的自我辩证发展到一定阶段外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辩证唯物主义是辨证的历史的系统的统一本体论,它是在批判唯心论和唯物论抽象的僵死的形而上学的认识观点和方法基础上,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既承认世界的本源是物质,也承认意识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解决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促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的规律,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毛泽东说“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依照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随着人类实践活动度场的扩大,尤其是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度场的不断延伸,无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无论一元论、多元论,其对万物的本质、本源性揭示的相对性或者局限性也越来越大。在我看来,传统意义上的唯物主义的真理性比之唯心主义的真理性成分更多、更占优势。尽管如此,唯物主义仍然具有广阔的修正、完善与拓展空间。同样,传统意义上的一元论、多元论也具有广阔的修正、完善与拓展空间。

万事有度。无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无论一元论、多元论,都各有其度。无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无论一元论、多元论皆为人所立,皆为人所用。宇宙之大,人类之微,万物之无量,岂可妄言以往的真理已经穷尽一切?万千宇宙、无量事物的真貌全貌怎么可能被人类全部度量?真理有度,真理之度也是动态的,真理的度场无限广阔。

宇宙万物之间存在动态平衡,依附从属于万物的思想、意识、精神等之间存在动态平衡,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一元论与多元论之间存在动态平衡。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一元论与多元论若失去了自身的度,就会走向极端,变成列宁所说的“真理超过一分,就会变成谬误”。

百家学说、百家主义的终极价值不在于就思想论思想,而在于实践,在于人们能够把它们运用于工作、学习、生活等生命存在的过程并有助于改善提升生命的质量。推而广之,百家学说、百家主义的终极价值在于能够为人类正确认识处理面临的各种矛盾问题、促进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和谐统一、改善人类与自然界万物之间的关系,实现更高水平的和谐与平衡提供境界方法智慧。百家学说、百家主义终极价值影响的度场范围大小取决于其普适性。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一元论与多元论等百家学说、百家主义虽各有其度,但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之间存在一种“纠缠性动态平衡”,存在基于相对的矛盾对立和变化着的实践需要而形成的平衡与统一。我基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论,基于唯物辩证法,提取以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一元论与多元论的合理内核进行融合,提出无论唯物唯心,唯度是真,唯度为上;无论一元多元,唯度是真,唯度为上。百家学说、百家主义在度这里达到平衡、得到统一。我称之唯度主义。唯度主义是一个承接以往而又富有新鲜生活意义、新鲜实践魅力和动态平衡灵魂的全新学术概念。唯度主义对于人类的价值、对于自然界万物的价值、对于世界的价值将随着时空的推移日益彰显出来。

万物唯度是度学世界观的集中表达,是度学本体论的核心,是唯度主义的灵魂。

万物唯度作为度学本体论的核心具有复杂性、辩证性、系统性。其含义主要包括:

万律归度,度是宇宙万物之道,度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度是宇宙中最伟大的力量、最伟大的过程。度是万物之源。度催化万物、创生万物,一切皆在度中。日月星辰、大地山川、江河海洋、动物植物等,一切生命体和无生命体都在度中产生、演化、自新,都在度中走向自己的归宿。宇宙中的万千世界,从有形到无形、从物质到精神、从实像到虚像,有什么能够脱离度而存在呢?万律虽殊,终归于度。万律统一于度。万物唯度是宇宙万物万事创生、存在、运动、变化的统一律。

一切皆有源因(度因子)。源因因度而成“新有”。太阳在现成之前,构成它的源因早就存在了,诸多源因在度中形成了太阳这个“新有”。人在现成之前,构成它的源因早就存在了,诸多源因在度中形成了人这个“新有”。植物的果实在现成之前,构成它的源因早就存在了,诸多源因在度中形成了果实这个“新有”。世人所创造的一切物体在现成之前,构成它的源因早就存在了,诸多源因在度中形成了所造之物这个“新有”。事物的本源都是有的。一切“新有”在现成之前都是有源因的。人之所欲,皆得“新有”。去度吧!在度中催化源因,创造“新有”,尊享“新有”。

万物有度。

万物各有其度。宇宙万物各有自己的度性、各有自己的度界、各有自己的度场。度性是万物的本质属性,度性是己度与共度的统一。己度代表着事物独立自主、自新自化的个性与本能,共度代表着事物自身与外界事物通达的和谐性与平衡性。度性体现着事物各有其完美性。度观万物,一切存在皆完美。度界是事物之间保持相互安适存在的边域点线。度界的稳定性存在是万物之间基于度的自由、和谐与平衡的基础。度界的适度性、开放性、灵动性、包容性为创新活动开辟广阔空间,为大和谐大平衡开辟广阔空间。度场是事物存在的生态位,是事物运动变化的空间和能量释放及影响的范围。万物各有自己的度场,万物在各自的度场自主自由运行。万千度场之间存在能量互换,度场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行生动融合,形成动态大平衡系统。万物都在动态大平衡系统中寻求自己的适度,自新自化。

万物无度。

相对于万物有度,万物无度,体现着度学本体论的复杂性。其一、万物无度体现着事物之间缺乏度的链接或者说没有能量互动关系的相对独立相对静止的存在状态,实证着事物的自在性和潜在力。比如,白纸与我,一张白纸上本无“度”字,那白纸静静地放在那儿,除了白纸,并无其他附着物,这白纸与我没有关系,白纸无度,我也无度。对于这白纸,我心有度而心外无度。之后,我把心中的“度”字写在这白纸上,实际上是我把我的能量施加在这白纸上,与这白纸的反作用能量进行互动,产生了这白纸上的“度”字,白纸也就有度了。此时我与这白纸的关系不是空无的关系,而是具有能量互动的关系。我心有度这个潜在力转化为活动力,这白纸有静态力变为充满美的活动力的一幅书法作品。于是,我与这白纸之间都各自摆脱了独立存在的原始状态,进入到融为一体的新度状态。其二、万物无度体现着事物因自身矛盾对立,突破了自身运动变化的度界、度场所呈现的绝对自由状态。这种绝对自由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构成事物创新扩大自身度场的动力,并引发自我更新、与他事物进行能量互动直至达到善治性动态平衡;另一方面构成事物与它事物之间形成极端对立,导致自身处于失衡状态甚至崩裂毁灭。对于人事变化而言,万物无度是创新的根本动力。万物无度也会导致社会的失序失衡。因此,万物无度在伦理道德上的善恶两极性十分明显。在万物无度这个复杂的度学本体论应用上,无论科学研究探索,还是人们的生活实践,要讲究万物无度中的善治性,心外无度心有度,无度中有度,有度中适度。无度有度,有度适度,善莫大焉。

万事适度。

度是宇宙万物万事之理,度是宇宙万物万事合和平衡的至高无上的法则。宇宙万物万事的产生、发展、变化都有其度理,都有其最适合点、最佳平衡点,都有其度界。唯有适度才能育化万物,唯有适度才能达到和谐平衡。人类的独立行为与合作行为的方向、方式、状态及善治性取决于度。心外有度心有度,实事求度,实事求适度;时事求度,时事求适度。以适度为源、以适度为本、以适度为真、以适度为上、以适度为优、以适度为法、以适度为镜,度行天下,与万物共和谐,与万物同潇洒。

万物皆在寻求动态之度,达到动态平衡。度自度,度自变,度自新。

自度之度创生新度,新度创生新事物、创生新世界。人由小到大,是自新了。种子变为禾苗,到开花、结果,是自新了。水变成云、雨、雪、冰、霜,是自新了。宇宙万物都在不断地变化自己的存在形态、存在方式、存在时空。有什么永恒不变的存在吗?新我者,天道人道也。

万物唯度,万物唯新。宇宙万物存在动态平衡,这是度学的重要原理。动态平衡的本质是在动态之度中寻求并达到新度。万物都在寻求自己的适度、寻求自己的新度,在自我更新中达到自己的归宿——动态新平衡。人生的全部意义、生命的彼岸与自由王国在动态新度中,在动态新平衡中。

万物处于矛盾之度中。

我在度学里提出:矛盾存在即是度,这个论断体现了度学本体论的复杂性、辩证性,也是度学本体论区别于其他本体论的显著特征。矛盾是两种事物或多种事物之间的一种特殊对立关系。矛盾充满世界、充满所有生命体的创生及变化过程。如人性的自由与法律制约之间的矛盾;得到赞美与多种非议、反对、批判之间的矛盾;科学探索过程成功与失败之间的矛盾;事业发展与家庭之间的矛盾;多种选择与最优选择之间的矛盾;既想尝试又不想尝试之间的矛盾等等。可以说,万物都是一个矛盾体,万物都处在矛盾关系中。我们无法回避矛盾,即是是那些隐居山林的人也无法回避与山林之中的各种动物之间的矛盾,只是矛盾的度场不同、形态不同而已。万物都处在矛盾运动、变化中。矛盾的普遍存在是万物之间形成动态平衡的基础。矛盾的普遍存在推动万物不断自化自新。没有矛盾,人类就会失去理性。矛盾促使人们克制感性冲动与妄作,进行理性思考分析判断并不断度正完善。矛盾致明。矛盾是度的一种高级存在态。没有矛盾,人类就会处于无度状态,犹如骑在脱缰的野马上随时可能失去平衡陷入危险境地。矛盾有度,叫矛盾之度或矛盾度。在多种对立关系中,存在不会导致事物之间相互崩裂毁灭的度界和平衡点,存在维系和促进事物之间达到动态新和谐新平衡的更高级的度。找到这个度界和平衡点,找到这个更高级的度,需要矛盾双方或多方进行能量运动,达到摆脱了各自原始度场的新度场,在新度场中达成适度与统一。矛盾有度,矛盾度外有新境。犹如飞船克服地球引力进入太空,人类超越了地球这个小度场进入更广阔的大度场。心外有度、心外有物、心外有新。克服孤立之心、僵化之心、狭隘之心、自利之心,以万物为师,以大度为镜,从多个维度度观万物万事,把潜在力转化为活动力,实现矛盾中的超越,以自新的状态进入新的更高级的矛盾运动,达到更高级的动态平衡,这是度学本体论之于生命的根本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度学创立者李云飞,号度知。代表作有度学专著:《度:1+1=1》、《度家·度语》、《度学》、《度经》、《老子与度:<道德经>度学解析》;书法专著《度风竹韵:度知度体书法字库》、《度体书法教程》、《度学句典》、《度知墨迹》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