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许多国家大都市相比,古巴首都哈瓦那就是一个灰头土脸的小孩,又像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总会让人想起曾经充满了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的黑暗时代,以及至今看不到尽头的无情封禁。
▲哈瓦那的城景,因为经济困难和管理不善,这座城市中的许多建筑都已经年久失修。
但2020年,随着周杰伦《Mojito》的发行,这种刻板印象似乎开始动摇。
作为歌曲MV的取景地,哈瓦那——古巴首都的“战损”之美,“加勒比海明珠”的热情浪漫,以及城市间五颜六色的风景、建筑和老爷车,全都被毫无保留地收录进小小的现代设备,又在天时地利人和中展现给所有的歌迷。
▲周杰伦《Mojito》,MV的整体色调非常鲜艳,饱和度极高,但又不会显得很夸张,而是给人一种热情、明媚又开朗的感觉。
于是许多人惊讶地发现,虽然历史坎坷苦难、现实残酷炎凉,但是哈瓦那的天空依然是明媚而自由的,逆境中的心态也一样可以像歌曲的节奏那样轻快。
这就是哈瓦那,这才是哈瓦那。
一、麻烦给我的爱人来一杯Mojito
如果你不小心唱了出来,可以留意一下自己是怎么念“Mojito”的。
——莫吉托,那么恭喜你,你的小学拼音和英语语法应该都学得不错,甚至可能还掌握了一定的日语罗马字技巧。或者是你在饮食上偏爱西餐厅和鸡尾酒吧,因此和这款鸡尾酒有过几面之缘——它在中文菜单上的名字正是莫吉托。
——莫黑托,那么恭喜你,你要么非常了解鸡尾酒,要么非常了解英语或西语。
没错,Mojito,一款诞生在古巴的鸡尾酒,一个起源于西班牙语的单词。因此只有根据西语语法来发音,才会更接近它原本的风味——“j”在西语中发类似“h”的音,Mojito就成为了莫黑托。而后来的英语体系在吸收这个单词时,并没有改变它原始的拼写和读音,所以作为英语单词的Mojito,同样也是莫黑托。
▲西语字母发音表,可以发现西语和英语的发音习惯确实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
两种念法都合理存在,区别只在于你看到的是“莫吉托”还是“Mojito”。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Habana和Havana上。它们的发音和含义都是哈瓦那,只不过前者是西班牙语,通常以LaHabana的整体造型出现,后者则是它的英文名。
至于西班牙为何会在哈瓦那的故事里有如此高的出镜率和极强的存在感——
大约500年前的1511年,正是来自西班牙的征服者迭戈·贝拉斯奎斯·德库亚尔踏上了这片原本平静的土地,强行在瓜纳哈塔贝人、泰诺人和西波内人居住的家园里建造起了所谓的新定居点,并带去了万恶的殖民糟粕。
▲西班牙征服者迭戈·贝拉斯奎斯·德库亚尔,他于1511年首次登陆古巴,并开始尝试征服这里,1515年(一说1519年),他正式建立了哈瓦那。
不过西班牙人的运气和眼光着实不错。哈瓦那几乎没有毒虫和猛兽,原住民也是既不好战、又好欺负,所以生命安全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与此同时,哈瓦那地处墨西哥湾附近,流向和风向能够使船只借力而行,再加上优越的位置和避风的港口,只能说这里的确是一块宝地,很适合打造为殖民和贸易的前哨站。
根据1561年颁布的皇家法令,所有前往西班牙的船只都必须在哈瓦那集合,这无疑为哈瓦那日后发展成贸易中心创造了坚实的基础。而由于船只在远航前必然要补充大量的物资,特别是食物和水,因此也间接推动了当地的农业发展。
其中一个成功案例就是甘蔗和甘蔗制成糖。作为从旧大陆带来的新作物,甘蔗很快适应了哈瓦那的水土,并在这里茁壮成长。广泛种植甘蔗的原因主要在于它制成的糖非常具有经济价值,是西班牙王室甚至愿意放宽贷款条件来资助糖厂建设的程度,所以渐渐的,糖业就成为了当地重要的收入来源。
▲哈瓦那郊区的好时糖厂和围绕着糖厂发展起来的小镇,建立和辉煌于20世纪上半叶,现在已经落败。有趣的是,这个好时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那个好时。
当然,这些种植出来的甘蔗们还有一个妙处,那就是为调制Mojito提供新鲜的原材料——用甘蔗糖蜜生产的朗姆酒以及糖和甘蔗汁。
关于Mojito的起源,似乎没有固定的说法,但许多人认为,它很可能由古巴的一种名叫瓜拉波(guarapo)的,大概类似于简易版甘蔗汁的饮料演变而来。16世纪前后,水手弗朗西斯·德雷克前往古巴探险,偶然间尝到了这款饮品,并突发奇想地把瓜拉波和酸橙、薄荷和低质量的白兰地混合在一起。
于是最初版本的Mojito就这样诞生了。那时正值海盗时代,人们会用它来治疗胃病、预防霍乱、缓解酷暑,而它清爽酸甜的口感也能够给予忍受着煎熬和压迫的奴隶些许安慰和能量,Mojito的名声便慢慢在社会各个阶层间流传开来。
据说,上一位被Mojito迷得神魂颠倒的著名“酒鬼”,还是大文豪海明威。他在哈瓦那居住的时候,几乎每天都会到一家叫做LaBodeguitadelMedio的小酒馆报到,说一句“麻烦给我本人来一杯Mojito”。
▲哈瓦那的著名酒吧LaBodeguitadelMedio,据说是海明威的最爱。
二、跟她笑容一样浓郁的雪茄
可惜商业的繁荣并不是殖民者的功绩,被裹挟着前行也和主动顺应有着本质的区别。自始至终,西班牙人的目的都残忍而明确:鱼肉百姓、掠夺资源,进而发展奴隶贸易,他们只需要借助哈瓦那的土地积累财富,不必理会旁人的死活。
所以其实在黑暗的殖民历史中,哈瓦那也是哭泣的一份子。
西班牙人带去了奴隶制和传染病。第一份黑奴的皇家许可证在1513年就已经颁布,随后奴隶制度便开始生根发芽,直到19世纪才终于结束。传染病则杀死了哈瓦那超过半数的土著,剩下的幸存者也不太幸,大多沦为了西班牙人的奴隶。
1762至1763年,哈瓦那被英国短暂地攻陷和统治。这又是一群经验丰富的殖民者,于是哈瓦那与北美和加勒比殖民地之间的贸易被开放,黑奴贸易几乎达到了新的峰值,最多时可能有近10000名非洲黑奴被带到古巴服苦役。不过很快,在1763年,西班牙和英国达成协议,用佛罗里达换回了哈瓦那。
▲1762年英国登陆、占领哈瓦那的场景,由于当时西班牙在防御上出现了许多失误,所以整个围攻过程显得很是顺利。
但无论所有权如何交替、更迭,哈瓦那都只是一个商品,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至于那些从非洲运来的奴隶和“就地取材”的土著居民们,统统被安排到人手不足的种植园里工作,除了种植甘蔗以外,也同样种植和生产烟草。
不管是甘蔗还是烟草,都是一本万利的好生意。烟草的体积小、价值高,利润空间很大,而欧洲市场特别是法国市场的需求又十分旺盛,因此,17和18世纪的时候,烟草一度成为了足以与甘蔗制成糖平分秋色的热门出口商品。
但这也同样意味着,种植园的奴隶们不得不夜以继日的工作,才能用辛勤劳动的果实满足欧洲烟鬼和贪婪商人的愿望。无穷无尽的工作、一眼望到头的生命和虚无缥缈的未来,可能在这些生产烟草的人们脸上,是很难看到笑容的。
▲正在古巴劳作的奴隶们
而烟草商人们也没能笑多久,因为利益的蛋糕实在太具有诱惑力,烟草贸易被王室垄断了。
王室会预先把钱支付给烟草种植者,半强迫性地以固定价格承包全部的产出,并采用暴力手段去镇压所有对政策不满,试图起义的商人们。
一直到18世纪,哈瓦那的烟草商人们才终于通过结交西班牙高层、讨好王室的方法获得了许可,成立起真正的贸易公司。只是略显遗憾的是,当时,更加有利可图的糖业早已攻上市场高地,挤占了烟草的空间,迫使后者开始走下坡路。
不过,雪茄倒不曾没落。由于雪茄作为烟草具有很强的致瘾性,导致一代代雪茄消费者不断接续。
▲手工制作雪茄
如今的雪茄和Mojito一样,是古巴的代表和象征,更是古巴赖以生存的重要经济来源。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认可古巴手工雪茄的价值,这对于古巴的生产商和卷制师来说一定是值得高兴的事。
(本号支持《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反对一切形式烟草营销,并且提示读者:包括雪茄在内的烟草制品会致人死亡)
雪茄这种对使用者造成健康危害的土特产,成为古巴的支柱产业,从一个侧面也说明古巴经济还十分初级,也有几分落后。
▲英国销售的雪茄都印有显著的健康提示语
三、缤纷的老爷车跟着棕榈摇曳
1898年,一艘名为缅因号的美国军舰在哈瓦那海港沉没,原因不明。当时正值美西关系恶化,古巴人民也觉醒了民族意识而开始反抗西班牙的统治。美国本就担心自己在古巴的经济利益以及巴拿马运河的战略部署,这下正好借题发挥。
于是同年4月,美西战争爆发。美国很快以胜利者的姿态从掌权了几个世纪的西班牙手中接管了古巴,从此拉开了美国与古巴相爱相杀的序幕。
▲美西战争期间,双方的领土范围以及主要进攻路线图
首先到来的自然是新伙伴之间的“蜜月期”。虽然美国也有自己的算盘,想把古巴变成后花园的一部分,并且确实持续性地把控着古巴的财政和军事,但在古巴人民的不懈努力下,美国还是在1902年“有条件地”“被迫地”同意了古巴的独立,至少在表面上达成共识,使双方的关系变得微妙而密切。
在美国的影响下,古巴的许多城市都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哈瓦那,它成为了非常热门的目的地,美国的企业到这里来投资,美国的游客到这里来观光,哈瓦那借此获得了大量的收入,豪华的酒店、赌场和夜总会也应运而生。等到19世纪初,哈瓦那已然是整个拉丁美洲最繁荣、富有的城市之一。
哈瓦那街头随着棕榈摇曳的缤纷老爷车们,大多就出现在这个时期。
▲哈瓦那街头排队等着做生意的老爷车们
那时,美国还是古巴汽车的最主要供应商,古巴还是拉丁美洲最大的美国汽车进口国,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成就了哈瓦那和古巴随处可见的彩色老爷车。据说1956年,古巴的公路上一共有14.3万辆汽车,仅哈瓦那就有接近9.5万辆。
就连那位著名的“酒鬼”海明威,也是汽车的忠实爱好者和发烧友。他在哈瓦那居住了20多年,坐拥后宫佳丽7辆车,每辆都各不相同,光颜色就有灰色、黑色、蓝色、黄色、红白相间等好几种,时髦又有趣。
但变故发生在1959年,古巴国父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的革命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者巴蒂斯塔,开始在古巴实行共产主义制度,将全部私有财产和企业收归国有。由于涉及到了国家利益,原本亲密的伙伴瞬间反目成仇。
▲菲德尔·卡斯特罗
从1960年开始,美国对古巴实施了严重的贸易禁运,并于次年与古巴断交。可怜的小汽车们只能和生产商就此别过。美国连一个零件或者一颗螺丝钉都没有再出口给古巴,所以车主们只能把已有的汽车敲敲打打,直到它们变成老爷车。
更严重的经济危机发生在苏联解体以后,古巴失去了来自慷慨朋友的绝大部分补贴、能源、物资和外贸机会。在那样的艰难时期里,与其说哈瓦那是因为喜欢这些五颜六色的老爷车而留下它们,不如说是没有别的选择——他们真的很需要用这些仅存的老爷车来作为交通工具和养家糊口。
所以我们现在在哈瓦那看到的老爷车,说不定就是海明威写《老人与海》时,那些偶然从棕榈树前经过的老爷车——当年应该还是“少爷车”。它们从1960年前一直摇曳到现在,可能未来也还会继续摇曳下去。这其实本身更像是一种无奈和黑暗,只是古巴人太擅长苦中作乐,才让它们变成了美丽又独特的风景。
▲哈瓦那的海明威故居,维西亚小庄园(LaVillaVigía),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座博物馆。
说到这里,也就顺便提一下周董歌词中不曾涉及的冰淇淋的故事。
被美国和西方世界封锁以后,古巴的奶源变得非常紧缺,人们不得不在黄油和冰淇淋之间作出抉择,生产一种,放弃另一种。古巴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冰淇淋,尽管它既无法填饱肚子,也不能用于烹饪,但它确实是个必需品——生活已经很苦了,古巴人需要一些甜,才能支撑他们度过那些难熬的日子。
哈瓦那的国营冰淇淋店ParqueCoppelia就是这样被保留下来的,它占据了一整个公园的空间,是古巴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冰淇淋店。
▲ParqueCoppelia冰淇淋店
因为物资缺乏,店里一度只能提供两种口味的冰淇淋,但就是简单、浓郁的巧克力和草莓味道,俘获了所有品尝过这种冰淇淋的游客的心。ParqueCoppelia也兑现了创始人的愿望和诺言——无论条件有多艰难,做出全世界最好的冰淇淋。
如果有一天你去了古巴,千万别忘记尝一尝这代表着古巴所有浪漫的冰淇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