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人们对2023年养老金调整方案的关注度普遍提高。继2022年全国基本养老金实现18连涨后,如何科学制定养老金调整方案,特别是促进社会公平,缩小退休人员养老金差距的问题引来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讨论。
有人提出按照一定分界线对养老金进行调整,比如退休金在3000元以下的,涨幅更大一些,而退休金在5、6千元的,上涨的幅度要更小,甚至干脆不调整,从而起到补足差距的作用,这种方式真的可行吗?
一、为何要定期调整
在探讨如何科学制定调整方案前,我们先要弄清楚国家为何要持续推动养老金调整和相关方案改革。养老金动态调整机制是建立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变化的基础之上。按照官方的话来说,国家推行的养老金调整机制是与各地社平工资发展以及物价整体水平直接挂钩的,不然就可能出现严重脱节的情况。
当然调整养老金方案的另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当地财政的收支情况,长期入不敷出肯定是缺乏合理性的,但也必须让退休人员享受到时代发展带来的红利。影响个人退休金计算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对退休金的整体影响最大,在制定调整方案时,这两个因素也被视为是调整的主要依据。
二、国家采取的方案
国家在制定养老金调整方案时,特别注重逐步缩小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差距,“限高提低”是大方向,不过调整的过程总体温和。毕竟每年都有新的退休群体,每年的财政收支状况也不尽相同,激进调整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激化社会矛盾。
现阶段国家在制定养老金调整方案时,主要是通过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和适当倾斜三种方式进行。定额调整顾名思义,即所有的退休人群上涨的数额一定,不过考虑到公平性的问题,这部分固定上涨的额度不会太高。
挂钩调整即按照退休人员的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进行调整,多缴多得是养老金制度的根本基础。不过下一步对于退休金数额较高的群体来说,养老金调整的幅度可能出现下调。
倾斜调整主要取决于地方整体情况,调整的对象比如高龄群体、艰苦地区群体、军转干部等等,其调整的依据也多以缴费年限为主,一般平均每年可多涨几元钱。考虑到国家养老金调整主要与缴费情况相挂钩,所以退休金较少的群体无法成为倾斜调整的对象。
三、明年调整的方向
根据目前国内社平工资和物价波动的水平来看,明年国家基本养老金的上涨幅度可能继续维持在3%~4%之间。按照“提低限高”的整体方向来看,退休金在3000元以下群体,明年的整体上浮幅度可能在1~3百分点之间,总体可能维持在4%左右。按1%的增幅来算,低养老金人群的额外上调金额可能在20~50元之间。
与之相对的是,退休金在6000元以上的群体明年养老金调整的幅度可能在基准幅度内取下限,涨幅没有低养老金群体得多,但是总体上还是持平的,完全不调整也是不可能的。多缴多得一直都是国家倡导的缴费模式,加大低养老金群体的倾斜力度是基于国情的现实考量,不过总体而言,高退休金群体每年上涨的金额也并不会少多少。
随着国内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国家在基本养老金收支平衡上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通过动态调整的方式缩小养老金收入差距是正确的方向,但也要保障多缴者的利益,这样才能促进收支的正向平衡。未来我国养老金调整机制必定会随着退休人群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做出调整,不具备大幅上涨的条件,且弥合差距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四、总结
现阶段国内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的重心依然倾向于“提低限高”,明年在整体调整时会对低养老金退休人群做出适当倾斜。但总体上涨幅度可能不会超过5%,动态调整只是缩小差距,而不是完全弥合差距。
对于6000元以上的养老金群体,调整的基数可能会取下限,但不会不调整。因为多缴多得依然是我国基本养老金制度的基础,也是维持国家财政收支平衡的根本保证,结合定额调整和倾斜调整,低养老金群体的生活依然可以得到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