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有孩子的你,有没有碰到这些情况:

●孩子小学乖宝宝,初中高中却成了叛逆王

●天天抱着个手机玩游戏,一说就嫌你太烦

敏感、情绪化、一句话说不对就爆炸

●小小年纪就抱怨没意思,心态消极孤僻

遇见这种情况,家长总是会说:

“我不明白,我只是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他能好好学习、以后能过上好的生活,为什么孩子不能理解我,还抑郁了?”

其实家长不知道的是,孩子的厌学逆反、抑郁焦虑,不是偷懒矫情, 其实是在求救!

这是很多家长花了14年把孩子养废,拿到孩子的抑郁诊断书后才明白的道理。

01

我的儿子就像随时会炸的“火药桶”

我的儿子从进入初中以来,就像变了个人,脾气越来越大,说什么都不听,就像一个火药桶,一点就爆炸。

一放学回家,就拿着手机跟同学边聊天边打游戏,一喊他学习吃饭,就大声吼我们:“烦不烦啊?别管我,我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段时间,儿子梗着脖子跟我吵架,逼急了就暴跳如雷,疯狂地砸东西,家里就像硝烟弥漫的战场,再也没有往日的温馨。

在学校里,也不用心学习,经常和老师作对:上课说话,不听讲,不完成作业,甚至上课玩手机……

老师经常打电话来投诉,每次我都是低声下气地跟老师道歉。到了后来,我都有了心理问题了,一接到班主任的电话,我就恐惧到发抖。

初二开始,儿子的叛逆行为变本加厉!完全不想学习,课堂上睡觉,甚至从家里偷偷拿钱买游戏装备!成绩更是一塌糊涂,变成班上倒数!

初二下学期,学校要求我们给儿子办理休学,我向老师和学校苦苦哀求,依然无法改变结局。

回到家里孩子爸爸把儿子游戏机砸了,自那以后儿子就把自己关在屋里,彻底把自己封闭了,孩子原话是,不想看见我,以后都不用见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原本幸福的家庭变成这个样子,我整个人非常焦虑,为此去做检查,聊起孩子的变化,这时候才知道儿子这是抑郁了!

这些年,看到了太多因为抑郁而选择轻生的孩子,没想到,我的儿子竟然也走到了这一步。

在那段黑暗、痛苦的时光里,我每天都很痛苦,真的是束手无策。

“为什么小学还好好的孩子,初中就像换了一个人,明明那么暴躁的一个人,怎么就抑郁了呢?”

当孩子出现厌学、逆反、辍学等外在表现时,其实出题已经出现很久了。

孩子是想通过这些“过激”的行为抓取家长的注意力,而家长的硬碰硬和不理解会让孩子理解成:

我爸妈不喜欢我——别人也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我自己,进而加重孩子的叛逆、厌学、抑郁,甚至酿成大祸!

尤其是,12-18岁这个年龄段,孩子会经历很多人生的转折点,例如:

因情感需求的变化,开始从家庭关系走向社会关系;

从父母走向同伴;

因性的发育从儿童走向成人;

同时,还需要经历中考、高考等压力事件

一旦出现人际受挫、自尊受挫、父母的不理解、考试压力等,就会出现抑郁焦虑情绪。

02

20天破釜沉舟,只为挽救孩子

想起那些因为抑郁走向极端的新闻,我的心里一阵后怕。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扭转这一切,帮孩子走出抑郁?

这时候, 我还是相信专业的力量,在专家组的介入下我和孩子爸爸调整了做法:

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吼不骂跟孩子沟通,学会倾听
开始和儿子聊爱好,接纳孩子现在的状态,培养共同话题
平等的交流对话,增加生活共同体验,爬山,打球,看比赛......
和孩子一起畅想未来,让儿子找回自己的内驱力,明白学习是为了自己

同时给我制定了一个详细的改善计划,方便执行:

通过现状评估(1-3天):找准孩子厌学、叛逆的心理行为根
借助环境营造(3-5天):让孩子愿意沟通,保持情绪稳定
善用心理疏导(5-12天):支持孩子自信、自律、自爱、自强
制定成长方案(12-20天):提高孩子学习内驱力,不再厌学叛逆

30天后,孩子主动提出返回学校,看到我的犹豫,儿子竟然主动安慰我说:

“妈妈,我觉得自己已经不像之前那样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你就放心吧!”

儿子没有了思想包袱,也会参加一些学习之外的比赛,来结交一些新朋友。

其中不少孩子还有抑郁、焦虑或强迫等问题,甚至伴有躯体障碍、自残等过激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孩子的学习成长过程中,有些“困难”对大人来说不值一提,但对缺少阅历的孩子来说,任何小小的困难,都可能成为最后一根稻草。

甚至有时候,父母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句脱口而出的话语,都会在孩子伤痕累累的内心上,再划上一道口子。

所以,想帮助孩子走出抑郁情绪,家长必须及时看透孩子的“伪装”:

那一句“你好烦”背后,其实是“多陪陪我”;

那些“叛逆暴躁”背后,其实是“救救我”。

在和孩子重建关系的过程中,我也意识到,15岁孩子承受的压力并不比50岁的人少。

为了让自己能长久的跟孩子和谐的相处,每个家长需要学习以下三个技能:

▶1.学会控制情绪,不吼不叫:通过“情绪暂停法”,帮助我们觉察和调解自己的情绪,学会冷静智慧地处理教育问题;

▶2.学会有效沟通,让孩子听得懂、做得到:通过正向表达与正面管教,配合“黄金沟通法”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不再逆反、愿意听话;

▶3.激发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通过“三四一肯定法”“微习惯法”,帮助孩子提高行动力与自控力。

作为一个过来人,提醒大家,想让孩子,走出叛逆厌学陷阱,让孩子成为拥有学习能力、有独立生活能力、有良好习惯和性格的人

03

厌学叛逆其实是孩子的求救信号

在咨询过程中,老师常说的一句话是:“半大小子,气死老子”,这句俗话,反映出来的是,家长对孩子心理成长关注的缺失。

老师说自己接待过一个耗时2年,才帮孩子彻底走出抑郁的案例。

当时就是妈妈把厌学、叛逆理解成孩子青春期的烦恼,不重视,拖延错过最佳疏导时机。

导致问题集中爆发导致“小叛逆”变成“大叛逆”、“装抑郁”变成“真抑郁”。

孩子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就不想读书怎么了?大不了当乞丐!再逼我,死给你看!”

当逃课离家出走成为常态后,父母俩人不管是威胁、恐吓、央求,孩子依然我行我素,不上学,不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就是在外面疯玩。

为了让孩子去学,夫妻俩轮番上阵,换来的却是孩子的破口大骂和自残相逼!

用美工刀在自己胳膊上、腿上划了很多口子。看着那些伤口,深深浅浅,新伤垒旧伤,触目惊心。

老师说,当自己第一次跟妈妈沟通的时候,妈妈说:“有时候我就想走到窗户旁边,俩人一起跳下去,真的是感觉自己太失败了。”

这也是在提醒我们,父母要从“经验主义,主观判断”的教育误区中走出来,避免硬碰硬诱发或加剧了孩子的厌学、叛逆等心理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先是介入父母,帮助父母重新认识孩子,让父母知道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心理诉求,能够有效沟通。然后同步介入孩子,帮孩子做心理疏导和情绪释放。

在和孩子的三次交流中,孩子向我们吐露了心声:“读书是给爸妈读的,他们只有在成绩差的时候才会关注我。我的努力,在成绩面前一文不值。

孩子感觉自己是在为父母而活,找不到生活的意义是,一旦做的不好就用大道理狂轰滥炸,感觉他们看着我,就像看着一团垃圾,我现在一听他们说话就烦。”

根据获得的信息,以及双方的预期结果,我们给他定制了一套家庭调整方案,要家长照着试一个星期:

  • 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

  • 找到“情绪和压力缓冲垫”,帮孩子应对外界压力,自己的压力不要传导到孩子身上。

  • 善用“优势发现法”,帮孩子找回内驱力,激发现实价值感。

这套组合拳,针对性很强,仅用两周时间就让亲子关系得到了缓解,经过系统性的、针对性的、稳定性的疏导,孩子再也没有发生过自残行为!

孩子抑郁的这次经历,让我想了很多,我们努力工作为了什么呢?

有很大因素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对吗?对于很多家庭而言,孩子高于一切,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教育孩子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对吗?

如果你的回答跟我一样是肯定的,那么从现在起,就做好孩子身边的 “警报器” ,千万不要让厌学叛逆,抑郁焦虑彻底毁了孩子的未来,一定要及时介入!

最后的提醒

厌学、叛逆、抑郁、暴躁、偏执这些心理障碍,不是感冒,不会自己消失,不要觉得熬过去就好!

孩子的教育成长,需要孩子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家长早咨询,孩子早成才!家长早改变,孩子早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