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火灾引发的悲剧将公众的视线再度吸引到似乎被遗忘了的——乌鲁木齐。

高层住宅起火,10人抢救无效死亡,9人为中度吸入性肺损伤,这是在本月24日发生在乌鲁木齐的一场悲剧。事故发生之后舆论焦点集中于:涉事居民楼是否存在被铁丝捆绑,住户门、单元门是否封闭?

为什么会有上述疑问呢,那是因为在火灾发生后部分当地的网友在网上爆料之所以当时小区的消防通道被居民的小汽车堵住了,那是由于小区内停放的汽车的电瓶一时间打不起火了。而造成汽车无法发动则是因自今年的8月中旬以来当地开始因为疫情进行大范围的封控,至今仍未解封。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公众会在出现重大伤亡事故后将关注点集中于封控上。

按照这个时间算下来,差不多有100余天都是处于封控状态,这种长时间的封控无论是对于当地居民的生活还是心理上都是极大的折磨与考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事后当地相关部门已经做出解释,涉事居民楼并没有存在被铁丝捆绑,住户门、单元门封闭的状况。但也正如胡锡进所言:“这样的超长时间的封控显然是不合理的,超过了人们身心能够承受的限度,这种情况下,公众自然会把这座城市里发生的不好事情都往防控上关联,无论它们之间实际关系的强弱,以此迁怒防控。”

确实正如胡锡进所言,当地如此长时间的防控已经是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了。诚然疫情防控是重要的,但是如国务院的疫情防控“二十条”所言要求各地“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确性,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从这一点看来,事发当地的居民对封控有怨言也就不难理解了。其实在更早之前就有不法分子利用乌鲁木齐当地疫情做出违法的勾当,其中最本质的核心就是人们在经历长时间的封控之后急切要离开的心理。陪睡、3000元可办出疆证?骗局有多离谱,现实就有多残酷

所以对于当地相关部门而言在当前情况下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防疫,如何最大程度上保证居民的生产生活,如何更加科学、精准地进行防疫工作,这确实是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大范围简单一封了之很简单,但对于居民的影响很大,对于社会整体的运转伤害也很大,特别是在疫情已经到了第三个年头的当下,确实不应该再犯这样的错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许有人会说当地长时间的封控可能是由于疫情确实很严重,不得已而为之。诚然从出发点而言当地的所有防控手段都是为了保障人们的身心健康,但是这也不能够成为采取长时间封控的理由。

再结合当地的整体疫情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新疆本轮疫情起始于今年的8月中下旬,后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月均增幅至今维持在600-700例的水平。月增600-700例,不能说当地的防控压力不大,但是对比于我们其他也存在疫情的城市而言,当地的封控措施是否得当确实是需要斟酌的。

我们就以广州为例,进入11月以来广州也经历了疫情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广州在11月23日单日新增确诊病例1645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7192例。但即使就是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之下,广州也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封城,那我们可以说是因为广州的疫情防控压力还不够大吗?

正如前文所说,一封了之很简单,但如何精准、科学的应对才是更大的考验。

悲剧已经发生,我们在为逝者哀悼的同时确实更应该反思如何避免此类事故的再次发生。水火无情,人有情,在当下也唯有万众一心才能寻得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