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人生求得荣华富贵无非是为宫室之美,所识穷乏者得其与。当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巨大能量之时,大抵会尽己所能地帮衬自家的亲朋好友,毕竟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人情社会,这么说来倒也无可厚非。

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大都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他们不会仰仗手中握有权力,就随意给亲属开后门,有时甚至表现的些许不近人情,周恩来总理曾稳坐共和国第三把交椅,但他就从不滥用公权。

(一)、行端坐正,天下为公

周恩来与夫人邓颖超伉俪情深,既是革命伴侣也是模范夫妻,只可惜两人一生未有一儿半女,只有一个名唤孙维世的养女,和侄女周秉德与周秉建以及侄子周秉和常伴身旁。都说子侄子侄,在许多人心中,侄子和儿子都是一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还没有亲生的孩子,对侄儿当是格外的关照。事实上周恩来对侄子侄女们只是尽了一个长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从未动用过权力为他们谋福利。当年上山下乡运动如火如荼地进行,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建将要到内蒙草原去牧羊。

临行前周恩来把她叫到西花厅,将家中唯有的半导体收音机赠予她,这饱含着伯伯对侄女那份沉淀而又无法言说的爱。紧接着1969年,周恩来的侄子周秉和也将成为知青,前往革命圣地延安,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周恩来在他临行前,特地邀请其前往西花厅共进晚餐,周秉和与伯父、伯父围坐一起,吃着粗茶淡饭,在灯光下惬意的交谈。周恩来开口说道:“你下乡插队一定不要辜负毛主席和党中央的信任,在那里好好地改造自己,一定保持着谦虚谨慎的学习心态。”

或许周总理觉得这番话太过官方,接着语调一转又说道:“陕北农村条件艰苦,少不了蚊虫叮咬,一会儿让你伯母教你怎么掐虱子。”周秉和回忆道:“在伯父伯母的循循善诱下,我不仅学会了如何掐虱子,还学会了怎么防虱子。”

周秉和到往陕北乡村,时刻牢记伯父的悉心教诲,他从来不觉自己高人一等,也不认为吃苦锻炼是一场灾难。他经常写信给远在北京的周恩来,告诉他自己的近况和学习成果。

周秉和终于等到了去北京汇报工作的机会,趁着休息期间来到西花厅探望伯父和伯母。周总理见到侄子十分高兴,也很欣慰他这段时间以来的成长。身为长辈,周总理还是不忘教导一下周秉和,希望他能够紧跟政策,不要落于人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此,还专门让爱人从为数不多的工资中拿出钱财,让侄子再买个半导体收音机。周恩来还劝诫侄子,能力大些就为党和人民多做些事情,能力小点就不要去当什么大人物,老老实实地做好百姓就可。

(二)、恪己严明,两袖风清

上山下乡运动总共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全国共计有一千七百余万知识青年奔赴农村。这其中既有高干子弟,也有平头百姓,他们所到之处大都是穷苦落后的山村,所以很多人受不了当地的环境,不遗余力的想办法调回城里。

周秉和初到陕北之际,身边就有许多人动用关系离开了此处。其实周秉和曾经也屡次想过离开,但每每想到伯父那殷切的眼神和关于愧对陕北父老乡亲的演讲,都让周秉和不由得放弃了这种想法。

到了运动中后期,选择回城之人越来越多,他们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有的是去参加解放军,有的则是趁着探亲便一去不复返。周秉和的心中一直有个军人梦,他从小就想成为人民子弟兵,而后建立赫赫战功,让家人们都为自己感到骄傲。

1970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招募兵员,远在陕北的周秉和得知消息后寄希望于伯父伯母,他知道,只要周总理一句话,再大的困难都不是问题。他小心翼翼地试探,先写信给宽厚仁慈的伯母,告诉她自己对部队的向往和参军的想法。

在那些日子里,周秉和每天都在期待中度过,每日都祈盼着伯母的回复。然而事情却非常出乎他的意料,伯母在信中对侄子说:

  • 你的大伯查阅了相关文件和政策,父母在接受审查中的子女不满足当兵条件。一些政审无法通过的人虽然可以走其它途径参军入伍,但这样的事情决不允许发生在总理家中。毕竟你的父亲正在接受党的审查,所以你的当兵条件不够,还是回去当农民吧。

不仅仅是周秉和的入伍夙愿被驳回,就连他妹妹周秉建亦是如此。当年北京军区招兵,周秉建阴差阳错地通过了政审,部队驻地在燕郊地区。她兴高采烈地利用休假前往西花厅向伯父伯母汇报,可也是以父母在接受审查为由,将其劝退。

周秉建也明白,自己之所以被选拔参军,完全是伯父伯母的缘故。倘若她的大伯不是共和国总理,不是开国元勋,不是外交部长,那么成分有问题的她完全不可能为部队接纳。

兄妹两人在通信中得知了彼此的境遇,起初他们都十分难以理解伯父的不近人情,认为伯父太过于铁面无私,而且身边的许多朋友都通过捷径当了兵,自己背景如此之强,却不得不在穷乡僻壤之中继续扎根生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件事情在很长时间里,成为兄妹二人心中难以解开的疙瘩,倘若他们的伯父能够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成为解放军那是势在必得的。不过毕竟是高干子弟,虽然一时转不过弯来,但经过细细的思考,他们也理解了伯父的难处。

如果伯父对此视而不见,置若罔闻,那么很可能成为其它人攻击伯父的话柄,何况周恩来总理一向是完全遵从党的领导,完全服从党的指挥,作为一个铁骨铮铮的共产党人,他眼睛里又怎能容得了沙子?

周总理无儿无女,侄子侄女便是至亲。他作为一个长辈,又怎么会对侄子的前程不管不问。周恩来早就为侄子想好了后路,既然按照党的政策和国家要求无法参军,那么求得一身学问也同样可以为人民服务。

周总理在事后经常写信教导周秉和要勤加学习,充实自己。周秉和也没让伯父失望,终于在1972年成功进入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后又就职于自动化研究所、作家协会以及图书进出口公司。

虽然未能如愿参军,倒也另辟蹊径,选择了其它的美好道路。周秉和对伯父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对外不要拿叔侄关系跟别人去炫耀,更不要跟组织和单位上提特殊要求”。

就在周秉和与周秉建兄妹当兵未果之际,周恩来把另一个侄子周保常从高高在上的广州军区官员,调到了湖南乡村的基层武装部。按照周总理自己的说法:“离人民群众越近,越能帮大家解决困难。”

(三)、高处不胜寒

常言道:“朝中有人好做官”,在普通人的眼里家中的亲朋好友身居高位,那自是不胜荣幸。许多事情办起来,也会十分方便,这样的情况在生活中也是司空见惯,可周秉和一家却并未因伯父是总理而获得一丝便利,也没有享受过周总理的一毫特权。

周恩来身为一家之主,制定了近乎严苛的家规家训。他在1956年特地印发了《告亲戚朋友书》,并派人亲自送到每位亲朋好友手中,后人将其称之为“周氏家训”。

其中周总理明确表示,所有后生晚辈不得抛弃工作,专门去探访;不论关系再亲再近,一律由周总理自掏腰包住在国务院的招待所;决不允许公车私用的情况存在;杜绝一切请客送礼;自己力所能及之时,绝不能托关系找人等等。

周秉和的父亲周恩寿是周总理的亲弟弟,他是一位老革命,曾经从事过税务方面的工作并周游全国各地,工作能力异常突出。在文革未爆发之际,周恩寿凭借着优异的表现,得到了一份人人艳羡的工作。

可是周恩来找到相关领导,提出了一点要求,那就是“职务尽量低,工资待遇尽量低。”不仅对直系亲属如此,旁系亲属亦是如此。周恩来有个表弟名叫王贶甫,两人的关系十分要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次王贶甫去西花厅拜会周恩来夫妇,兄嫂都会劝诫他不要动不动的向旁人提及亲属关系,更不要打着自己的名号去铺路。

周总理不光是严以待人,更是严于律己。他每天宵衣旰食,工作时长都在十二小时以上,为国计民生日夜操劳,是世人皆知、万众敬仰的劳动模范,可以说,周总理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为人民服务,是当之无愧的好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