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我国航天英雄杨利伟吗?他在2013年乘坐者神舟五号踏上太空,为中国人的太空梦踏出了关键性一步,回来后开始转入文职工作。

神舟五号的飞行是一次巨大的成功。当我们为新中国的创举而感到自豪时,很多人不知道那时杨利伟到底经历过多少危机。

国外社交媒体上有人发了一个视频,宣称杨利伟在太空上听到了非常奇怪的敲门声,还信誓旦旦的表示:杨利伟听到的敲门声实际上是太空垃圾对于飞船的撞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杨利伟也有回应,他确实是听到了敲门声,但并没有说明这个敲门声到底是什么。

一直等到13年后人们才知道了真正的答案,这也给我们的航天事业蒙上了一片神秘面纱。

杨利伟究竟是怎样成为我国第一位宇航员的,他在执行航天任务时到底经历了多少危险,那个神秘的敲门声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让我们逐一解答。

伟大的第一步

1996年,为了向航天大国努力迈进,我国决定在现役飞行员中挑选宇航员。当时的要求极高,首先必须是现役人员,其次对身高体重,视力的要求都要比飞行员高得多,甚至身上连一点伤疤都没有,这都是为了适应太空中极为严苛的环境。

战斗机飞行员本身就是万里挑一,至于航天员更是飞行员中的精英。在经历了一系列严格的体检之后,当年已经31岁的杨利伟顺利通过检验,接下来等待他的还有更为严酷的训练。

杨利伟一开始属于空军管辖,可是航天员大队却属于陆军管辖,因此他便从空军转到陆军。

那时苏联刚刚解体不久,能够有能力踏上太空的只剩下美国一个国家。至于继承了大部分苏联财富的俄罗斯,因为还没有从解体中缓过劲来,根本就没有任何力量继续探索太空。

这对我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我们能够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必然会成为第三个踏足太空的国家。

要知道苏联人在1961年就进入太空,美国更是多次登陆月球。他们的起步比我们早了30多年时间,这是一个巨大的差距,想要追赶他们又何其容易。

这一次对航天员的选拔是中国人一次伟大的尝试,能不能成为世界航天大国,杨利伟和同事们身上的担子很重。

为了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确保他们在执行任务时候的安全,残酷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他们而言,第一个摆在面前拦路虎便是基础知识。

如果把所有的理论基础知识书本摞在一起,足足有一个房间那么高,他们必须用两年的时间就融会贯通。

这些基础知识大部分非常枯燥,充满了各种数据和符号,他们必须要一一记熟,这对航天员的记忆力提出了极为严苛的要求。

要知道在充满变数的太空,稍微有些错误就可能酿成大祸。那里可没有后勤救援,唯一能够依靠的只有自己。

那个时候的航天员宿舍经常会灯火明亮,没有人知道他们到底什么时候休息。

除了要学习理论知识之外,强健的体魄也必不可少,这一切同样需要大量的训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6年杨利伟收到通知,成为航天员的首席人选。杨利伟的成绩一直在训练中最为优异,展现了极强的个人素质。

此时他已经拥有了飞上太空的基本素养。但这毕竟是新中国的第一场太空首秀,决不允许有任何错误发生,他还必须要进行更多的训练。

他必须要迅速熟悉神舟5号的操作系统,要了解极为复杂的飞行程序指令,这都需要在短短100天左右就熟记于脑海中。

当他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时,他的脑海中已经不知道多少次进行过模拟发射,里面的设备放在哪里,指令是什么,应该是个怎样的程序,他都能做了如指掌。

2003年10月15日,吃瓜群众们坐在电视机前欢乐地观看着,但他们不知道杨利伟到底经历了什么。我们只看到了飞船升空的画面以及地面控制中心的欢呼雀跃,却不知道当时的气氛有多么的紧张。

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之旅

当飞船离开地面大约30km的时候,控制中心突然和飞船失去了联系,这让所有人冷汗直冒,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通讯员不停地呼叫,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杨利伟也正在经历生死考验。

此时飞船内的所有物品和飞船一起发生了共振,这是之前始料未及的情况。要知道当时飞船的速度极快,宇航员身上承受着6G以上的负荷再加上高达10 hz的振动频率,都会让航天员的身体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似乎整个人都要被撕成粉碎。

杨利伟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写道:这是一个我从没有承受过的痛苦,我觉得这次任务或许要失败了。

这次共振持续了26秒钟的时间,监控视频上人们看到的仅仅是杨利伟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可他们却没办法通讯,所有人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看着这一切,一直等到飞船的整流罩彻底脱落,第一缕阳光洒到杨利伟脸上时,人们才看到他微微抖动的眼皮,心中这才松了一口气。

那一刹那间整个指挥是欢声雷动,这26秒钟对于每一个人而言就像是26年那样漫长。

这样的意外当然要写一篇详细的报告,后来经专家研究表明,是因为火箭助推器出现了过载问题。

科学家迅速对该问题进行了针对性解决,从神舟7号飞船之后,就再也没有产生类似的共振问题。

航天就是这样,哪怕在地面上设计得再好,也不能保证飞上高空之后会产生怎样的意外,因此每一个航天员的出征都是在和死神打交道。

当飞船进入球轨道时,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这次任务已经算完成了一大半了,杨利伟也有空静下心来,好好欣赏一下美丽的地球。

他的眼前并不是一个标准的圆形球体,而是一个巨大的弧线。此时飞船距离地球大约300km在这个高度上,的建筑物根本就无法用肉眼识别,宇航员只能通过大陆的轮廓来判断自己处于哪个位置。

现在他又必须要克服天地反转,本末倒置的错觉。他上天时是头上脚下的,但来到了太空中失重的环境中,则没有任何上下之分,会让人感觉到天旋地转,时间长了人就会恶心呕吐,之前的美国和苏联航天员都经历过这种问题。

但杨利伟是新中国第一个登上太空的宇航员,没有人告诉他应该怎么做,在训练时也没有相关科目,他只能凭借着丰富的太空知识来进行自我调节。

他的眼睛微闭,幻想自己仍然处于地面训练站中。大约几十分钟,他终于克服了这种上下颠倒的错觉。

当时神舟5号设计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宇航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因此整个舱室上下不分。经过杨利伟的反馈,之后的飞行器都对天花板和地板进行了不同的颜色区分,会帮助航天员更快地进入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就当杨利伟开始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时,他在飞船内突然听到了一阵阵的敲门声,这一瞬间他感觉头皮发麻。

这些敲门声毫无规律,但却清清楚楚地传到他的耳中,白天和黑夜都能听得到。要知道在太空环境中,他怎么可能会听到声音?

如果我们在家中听到奇怪的声音,我也要小心看看。假如是一人在家的女士,无论如何也要拿个棍子防身,万一有他人进入可咋办?

但这里确却是在太空,地面上无数人都在看着他的一切行动。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杨利伟在确保飞船安全的情况下,并没有讲述他听到敲门声的这个事情。

但之后每一次听到敲门声,他都会仔细聆听到底是哪里出现的声音,只可惜一直没找到答案。

10月16日,杨利伟乘坐返回舱返回地面,而这一次返回再一次展现出他强大的专业素养。

英雄回归

飞船的返回伴随着大量危险,因为人类太空事业而丧失生命的22名宇航员中,有11个是在返回过程中丧生的,因此这是整个太空旅程中最为危险的阶段。

在返回地面时,返回舱只能利用重力落向地球,极快的速度会让返回舱的表面和大气产生剧烈摩擦,温度可上升到数千度。同时和地面控制中心的联系也会中断,航天员能够依靠的只有自己。

杨利伟当然非常清楚这一切,他知道这是返回时必然会出现的状况。可当他双眼望向窗外时,却发现舷窗玻璃上产生了裂痕。

一旦玻璃破碎本次任务就将宣告失败,他的生命也必将结束。十年以前,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船就是因为隔热系统出现问题而导致坠毁。

此时的他没有任何办法,和地面的联系已经暂时中断,他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去修补窗户,或许只能期待奇迹的降临。

此时杨利伟又注意到,另外一侧的舷窗居然也出现了问题,这反而让他冷静下来。

他绝对相信我国的工业制造水平,两扇舷窗不可能同样出现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解释只有一种——窗户本来就是这样设计的。

后来在地面杨利伟和见专家们交流时才知道,那其实并不是舷窗破裂,只是外面的涂层被烧开之后产生的裂纹罢了,舷窗极为安全的。

就这样有惊无险,杨利伟的返回舱缓缓地落入内蒙古境内。在一片热烈的欢呼声中,杨利伟完成了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伟大梦想。

他现在必须要和飞船设计专家们交流经验,将他在一路上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做出总结。在此过程中,大部分问题都已经找到了解决方式。但只有当时的敲门声却无人能够解答,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有人说太空并不是无一物的,也有可能是细小的太空尘埃撞击飞船而产生的声音。而且据美国和苏联些航天员的讲述,他们在太空中也听到过类似的声音。

杨利伟的讲述也有些模糊,只是表示就像是使用木棍在铁皮桶上敲击的声音,听起来有些沉闷。为了更好地找到这种声音来源,专家组使用了不同的材料在杨利伟面前敲击,一直测试了一年多,最后也没有找到一个相近的。

虽然敲门声并没有给飞船带来任何损害,但对于不容许出现任何意外的太空飞行而言,如果不能查找到问题所在,就意味着下次飞行有着潜在性危险。

到费俊龙和聂海胜进行太空飞行时同样也听到了这种奇怪的声音。

一直等到两年后,人们才最终找到了声音的来源。经过了大量测试之后,专家认为这是由于温度变化而导致的航天器发生形变。

想想也是,从地球带到太空航天器要经历大量的温度变化,导致航天器出现形变是很正常的事情。

至于外媒猜测的外星人敲门或者其他的东西,无非是给我们在茶余饭后增添了一丝笑料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