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组胶原蛋白是智商税吗?”

“医学生揭秘胶原蛋白真相!”

“三型胶原蛋白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重组胶原蛋白和透明质酸钠的区别在哪?”

一打开小红书,搜索“胶原蛋白”关键词,相关笔记多达124万余条,远远超过玻尿酸(透明质酸钠),再搜索“重组胶原蛋白”,相关笔记已达1万+,胶原蛋白相关的热度可见一斑。

△ 小红书搜索关键词的笔记数

近年来,胶原蛋白中的细分类别之一——重组胶原蛋白,得益于抗衰老市场的持续扩大,加之抗衰老群体的年轻化态势,作为“全球抗衰老第四级成分”,被推向了风口浪尖,加上资本市场的频繁动作和一众企业冲刺IPO的竞速,让一直以来颇为“低调”的赛道,被寄予了“超越”玻尿酸千亿市场份额的厚望。

重组胶原蛋白,这一“后来居上”的新兴成分,热度逐渐超越一众抗衰成分,成为当下抗衰界炙手可热的顶流,其显著的功效有哪些?真的能复刻玻尿酸的成功吗?带着诸多疑问,C2CC传媒推出了《揭秘吧!成分》系列报道,从专研成分和科研壁垒的角度,第一期就将深度揭秘重组胶原蛋白成分背后的痛点、难点和趋势。

什么是重组胶原蛋白?

胶原蛋白成分最早可追溯到1731年,胶原蛋白之父布兰特 (J.Brandt) 博士发现:“皮肤的衰老过程,就是胶原蛋白被分解而流失的过程”。

如何补充皮肤不断流失的胶原蛋白,成为全球科研领域争先解决的重中之重。

众所周知,胶原蛋白是人体组织器官的主要结构蛋白,广泛存在于人体的皮肤、骨骼、肌肉等组织中,起到支撑、修复和保护作用。目前已知的有28种类型胶原蛋白,约占人体蛋白质总量的30-40%,是人体最重要的组成材料。

在这之中,胶原蛋白根据制备方法的不同,可区分为动物源提取的胶原蛋白和重组胶原蛋白

一、动物胶原蛋白,主要从畜牧(牛跟腱、猪蹄)、水产品中提取,这对动物本体要求较高,且由于是异源蛋白,存在疾病感染风险和排异反应,安全性有所欠缺;

二、重组胶原蛋白,则是从基因工程的角度和合成生物学的角度,对胶原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定向优化,有助于提高胶原蛋白的亲水性和稳定性,且优化后的胶原蛋白分子量更加均一,拥有良好的组织兼容性,比如皮肤的透过性和生物利用度等。

长期以来,动物胶原蛋白牢牢占据着消费市场的主要份额,但因存在潜在的排异风险和病毒隐患,这一赛道始终处于不温不火的态势,但伴随着胶原蛋白在基因重组技术上的突破,重组胶原蛋白迎来了迅猛的发展,更是成为了未来赛道的主流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胶原蛋白不同类型特点

其中的重组胶原蛋白,是指一种胶原蛋白制备类型的统称,具体细分为以下三种:

1.重组人胶原蛋白

由DNA重组技术制备的人胶原蛋白特定型别基因编码的全长氨基酸序列,且有三螺旋结构。

2.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

由DNA重组技术制备的人胶原蛋白特定型别基因编码的全长或部分氨基酸序列片段,或是含人胶原蛋白功能片段的组合。

3.重组类人胶原蛋白

由DNA重组胶原技术制备的经设计、修饰后的特定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或其片段,或是这类功能性氨基酸序列片段的组合。其基因编码序列或氨基酸序列与人胶原蛋白的基因编码序列或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低。

市面上诸如100%人源胶原蛋白、全人源胶原蛋白、人源化胶原蛋白等宣传的背后,其实是一场不同重组胶原蛋白技术的博弈。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是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也有部分修饰过的重组类人胶原蛋白。”丸美生物基础研究中心科学家郭朝万博士接受C2CC传媒&新妆采访时表示,“重组人胶原蛋白是一个全序列全结构的胶原蛋白,技术上丞待突破。”

重组胶原蛋白的技术突破和优势

作为抗衰领域一张亮丽的“新名片”,重组胶原蛋白有别于其他抗衰成分,这也使得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抗衰老第四级”。

相较于抗衰三巨头——玻色因针对皮肤中糖胺聚糖,靶点较为单一;A醇抗衰效果明显,但存有光毒性、刺激性,对皮肤有耐受,并不适合所有肌肤;胜肽虽分子量小,但目前只能通过化学制备的方法生产,易出现化学残留,且多肽精准度不高。

而重组人源胶原蛋白,技术上能做到基因编码序列或氨基酸序列,与人体自身的序列一致,其生物学相容性更佳,具有功效性表现优质、低免疫等优势。

“胶原蛋白作为皮肤中含量最大的蛋白,可以进行序列的设计,通过靶点研究控制分子量,进而达到抗衰效果。”郭朝万博士表示,“现阶段,重组胶原蛋白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市面上Ⅰ型或Ⅲ型重组胶原蛋白,大多以单一型别胶原蛋白的某一段氨基酸序列为模板进行重组表达,其蛋白活性较单一,无法解决产品功效的多靶点化和多效性的问题,且产品效果持续性较差。”

为了进一步夯实品牌在重组胶原蛋白领域的竞争优势,众多企业和品牌纷纷围绕自身的专利技术对重组胶原蛋白产品进行创新与突破。

△ 经过Alphafold 2.0拟合分析,丸美的全人源™双胶原蛋白具有良

以丸美生物为例,依托于基因工程技术和合成生物技术,创新性地选取来自Ⅰ型胶原蛋白中负责细胞粘连结构的活性结构域和Ⅲ型胶原蛋白中负责促进细胞增殖和迁移的结构域进行嵌合,并在C末端增加一个富含半胱氨酸的可以稳定三股螺旋的C-pro结构域,组合形成“I&III嵌合型”全人源重组胶原蛋白,并应用翻译暂停技术获得活性表达。

郭朝万博士介绍道,目前丸美拥有完善的研发体系,在广州、上海、日本东京设有三大研发中心,其中的广州研发创新中心,即丸美5C中心,是面向全球的重要研发窗口,拥有基础研究中心、应用开发中心、评价测试中心、技术支持中心、开放创新中心,并设有多个实验室平台。

“核心成分、配方工艺和产品体系是丸美企业核心的科技力量,其中拥有30多款核心原料的储备、108项的专有技术、2800多个配方。”郭朝万博士进一步表示,丸美全人源™双胶原蛋白,具备良好的重组胶原蛋白稳定的三螺旋结构,可同时促进细胞中I型、II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且提升率显著优于其他胶原蛋白。

据了解,天然的胶原蛋白本身就是三螺旋结构,胶原蛋白的三螺旋构象是其生物学活性的基础,丸美重组胶原的优越性正来自于此,专利I型+III型胶原蛋白+Cpro扣环结构,稳定性更高。与此同时,丸美全人源™双胶原蛋白的氨基酸序列100%与人体相同,保障了胶原蛋白可以让人更充分主动地吸收,效果更快。

同样在重组胶原蛋白领域深耕多年的巨子生物,旗下品牌可丽金将重组胶原蛋白技术全新升级为Human-like®重组胶原蛋白仿生组合专研技术,包含重组Ⅰ型人胶原蛋白、重组Ⅲ型人胶原蛋白、重组类人胶原蛋白以及mini小分子重组胶原蛋白肽四种不同的重组胶原蛋白,通过不同的仿生组合,并按照不同的浓度配比添加在不同产品中,能有效修补断裂的胶原纤维,内源再生胶原蛋白,抵抗内源性衰老,满足多元化的功效诉求。

随着入局企业持续的研发投入,不断突破的科研技术和完善的配套产业,以及逐渐成熟的市场,在未来,重组胶原蛋白赛道必会迎来更大的爆发。

千亿规模的全新市场,

吸引国内外多家企业入局

据弗利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1年重组胶原蛋白产品市场规模达108亿元,预计至2027年有望增长至1083亿元,期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42.4%,在胶原蛋白产品中的渗透率由37.7%提升至62.3%。

2021年3月,丸美生物宣称研发出了全球独家首创的“I链III+C”嵌合型全人源™胶原蛋白。

同年10月,丸美生物召开首届重组胶原蛋白论坛,重新定义胶原蛋白的抗衰力。

2022年伊始,敷尔佳和创尔生物先后更新招股书,一家冲击创业板,一家转战北交所;

4月,华熙生物以2.33亿元收购深耕胶原蛋白市场多年的益而康生物;

5月,巨子生物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并于11月初拿下“重组胶原蛋白第一股”;

6月,锦波生物北交所IPO申请获得受理;

8月,资生堂斥资近2亿元投资创健医疗以期抢滩胶原蛋白赛道;

10月,丸美生物举办第二届重组胶原蛋白抗衰老论坛,发布一系列重组胶原蛋白研究成果,将持续投入亿元资金,展开对重组胶原蛋白未来长达十年的研究。

此外,重组胶原蛋白赛道展现出了“惊人”的吸金能力。相关资料显示,巨子生物、创尔生物、锦波生物等公司近三年来毛利率基本都在80%左右,且2021年末巨子生物完成IPO前唯一一轮融资中,遭高瓴、中金等一线资本的“疯抢”。

国盛证券研报显示,2020年,胶原蛋白护肤品占功效性护肤品市场比重为21.7%,市场规模41亿元,未来随着胶原蛋白产业化进程持续推进及消费者对胶原蛋白成分认知不断增强,胶原蛋白成分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到2025年可达到30%,市场规模也可以扩大至196亿元。

从目前已入局的“玩家”来看,国内厂商包括创尔生物、巨子生物、丸美生物、华熙生物等,海外厂商则包括高丝、贝纳通、资生堂、宝洁、菲洛嘉等;从品牌来看,重组胶原蛋白护肤产品及品牌既包括丸美生物旗下的丸美、创尔生物的创尔美、巨子生物的可丽金和可复美,以及北星药业的敷尔佳等国产功效性护肤品牌,也包括贝纳通的希思黎、资生堂的怡丽丝尔、宝洁的Olay以及菲洛嘉等老牌护肤品牌。

于品牌而言,火热的重组胶原蛋白赛道,不仅能帮助品牌实现差异化的竞争,构筑品牌优势,更能借助产品功效提升消费者的忠诚度。在这一全新的市场面前,可从多个方面打出“组合拳”,以占据市场先机。

△ 市面上部分胶原蛋白辅料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涉及重组胶原蛋白成分品牌推出的护肤品

1、产品类型。早前重组胶原蛋白主要应用于械字号医用敷料上,如今随着技术的突破,以重组胶原蛋白为核心的产品不再仅局限于面膜类产品,更多地向水、乳、洁面、凝胶、精华、膏、霜、喷雾等综合品类延伸。

以丸美为例,除了双胶原系列,10月推出了全人源重组双胶原蛋白三大新品:双胶原次抛面膜、双胶原奶油霜、双胶原脆皮冻干面膜,未来还将推出二类器械、三类器械的医美类产品。

△ 丸美小金针抗老次抛精华液(重组双胶原面部精华)

据悉,2022年第3季度丸美生物实现营业收入3.27亿元,同比上升23.72%,其增长的原因在于着力发展具有核心科技的大单品(新品),如重组双胶原系列,双胶原小金针、双胶原眼霜等,售价较高且销售占比相对较大,提升了毛利率水平。

今年双11,丸美天猫旗舰店GMV同增9.5%;抖音自播GMV同增1620.2%、达播同增30.6%;快手渠道同增135.7%。

2、产品功效。不断满足消费者的进阶需求,在围绕重组胶原蛋白抗衰老的功效之上,深挖产品的附加功效,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3、用户人群。深度挖掘特殊人群的个性化抗老需求,辟如敏感肌人群,针对肤质类型匹配不同功效的重组胶原蛋白产品。

4、产品材质。在进行品类创新时更注重产品包材、质地的创新,辟如BFS次抛、灯泡面膜等小包装类型产品的开发,或提升产品包材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5、产品周边。除了围绕护肤品的应用之外,还需要从抗衰老周边的黑科技产品入手,打造品牌抗衰老功效的差异化。

重组胶原蛋白未来可期?

虽然重组胶原蛋白在抗衰领域具备一定的优势,且与当下消费者的抗老需求深度谋和,但毋庸置疑的是,重组胶原蛋白在未来依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一是生物制造成本高。

重组胶原蛋白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技术,其技术成本还处在一个相对较高的位置。相关数据显示,华熙生物注射级玻尿酸的价格为11.38万元/千克,而一直以来占据国内市场的台湾双美,其在2020年的注射胶原蛋白成本仍为200万元/千克。

二是有待量产。

截止2021年底,华熙生物整体透明质酸产能已达470吨,而作为全球最大的重组胶原蛋白生产商,巨子生物的重组胶原蛋白产能为每年10.88吨,与透明质酸产能相差甚远。

三是研发费率低。

△ 透明质酸/重组胶原蛋白相关企业研发费用及占比

2021年,透明质酸相关企业爱美客、华熙生物与昊海生科的研发支出分别为1.02亿元、2.84亿元、1.68亿元,分别占营收的7.04%、5.74%与9.51%。而近几年重组胶原蛋白企业的研发投入则有待提升,2019年-2021年,巨子生物研发费用占比分别为1.2%、1.1%和1.6%,近三年研发成本在其总收入中占比都在1%左右。2017-2020年,创尔生物在研发上的投入占比也为总营收的5%左右。

四是研发领域仍需技术突破。

目前,重组胶原蛋白的技术瓶颈,在于结构设计难、生物学活性表征难、透皮技术难度高、行业标准不规范等问题,导致重组胶原蛋白功效性护肤品的渗透率并不高,2021年仅为14.9%

五是消费者认知不高,仍需教育。

重组胶原蛋白成分的火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期间经历了漫长的认知教育,消费者从完全陌生到逐渐接受这一成分,成分党的兴起虽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更多的是相关从业人员不断的科普,以及媒体、社媒、KOL等平台与用户的持续宣传。

六是在政策和传播上仍需支持。

为支持重组胶原蛋白,2021-2022年,国家药监局先后颁布了三项行业标准及政策,分别对重组胶原蛋白生物材料命名、产品监督管理及质量控制等作出规范要求。今年8月1日,YY/T 1849-2022《重组胶原蛋白》行业标准正式实施,这是国家首次针对重组胶原蛋白在医药领域出台的行业标准。

而在社交网络等方面的合规传播,也需得到各大平台的支持,以期提升更多消费者的接受度。

不难发现,重组胶原蛋白复刻透明质酸,还有待时间的验证。但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国组胶原蛋白产业,无论是研发、制造还是产业化水平,在国际上均处于第一梯队。以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以表达量为例,目前国际上表达量约在0.6~3g/L,而国内的相关企业可以做到5g/L,且实现了研发突破并投入量产。

写在最后:毋庸置疑的是,重组胶原蛋白的功效和潜在市场,已被越来越多的美妆企业看到,这也是为什么诸多品牌入局的原因,这一过程中,充分的竞争,尤其是在研发领域的攻克,将是未来谁能在这一领域独占鳌头的关键所在。

而这一中国“芯片级”原料的规模应用,充分发挥了我国在基因工程和重组药物技术上的优势,未来定将形成代表中国抗衰领域的国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