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奥密克戎变异毒株肆虐的当下,千万级人口城市广州、重庆,这两个疫情新增数字排在前两位的城市,它们面对形势、因应政策的情况,可能具有风向标的意义。
今天的最新数据表明,重庆新增感染者数量在11月23日已经超过了广州,突破7000例大关,逼近8000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据来源于相关省市卫健委)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广州每日新增感染者数量正在从高位缓慢下行,而重庆正处于快速发展的上行阶段。
重庆为什么会后来居上,反超广州?
01 广州:围绕海珠区,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广州此轮疫情始于10月22日,截至11月23日,累计报告新冠感染者已超10万例。其中,11月17日的新增感染者人数达到9244例,是截至目前的单日最高,而后呈下降趋势,至23日新增7620例。
广州的疫情防控有三个显著特点:
一是新增病例主要集中在海珠区。比如11月16日的数据:海珠区新增占全市的98%,尤其是凤阳街康鹭、南洲街大塘、华洲街龙潭等城中村地区成为疫情集中的高风险区,重点片区集中发病,围绕重点片区多点散发。目前海珠区高风险片区外疫情总体稳定,虽然有不确定因素,多为零星散发病例。
二是社会面发现感染者比例很小。这一比例始终被控制在1%以内,11月21日的数据是社会面发现40例。绝大部分感染者在隔离观察、高风险区筛查或闭环管理重点人员检测中发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是始终没有全城封控,允许外省人员进出流动。但这给“外防输入”造成很大压力,疫情呈现本地散发与外地输入交织的情况。
近期的变化是,与海珠区相邻的越秀区曾出现聚集性疫情,已得到控制。但这两天白云区出现多点散发、来源不明的传播,并有隐匿传播的迹象。与此相关,这两天海珠区继续强化了防外溢的一系列措施。
目前广州的策略是,全市疫情仍以海珠区为“震中”,以海珠区为主战场,集中优势力量围绕海珠区打歼灭战。因为海珠区集中了新发病例的95%以上,可以说,控制住海珠区疫情,就为打赢广州疫情奠定了基础。
海珠区的位置在广州西南一隅,人口约182万,占全市约10%。2021年经济总量为2405亿元,在11个区中排名第六,属于中等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州海珠区位置)
高发区域海珠区的位置有利于控制其疫情的扩散蔓延。疫情集中爆发的海珠区城中村,人口密度很高,但人员流动多局限于城中村几个片区,没有造成全市大范围传播扩散。
因此,广州疫情每天新增总量很大,但没有从海珠区扩散到其它区。虽然有零星外溢,但如果一直这样控制有力,不发生大面积社会面传播,就难以对全域构成全局威胁,经济社会发展不会受到重大影响。
反过来讲,海珠区因此而承受的防控压力显得特别大。尤其是疫情高发的几个城中村地区人口密集,防控难度大。当地民众在高风险区管控措施下,也会出现多种不适应的情况。
有自媒体曝光海珠区某医院医护人员抱怨压力太大,得不到休息。一线医护人员,这是重压之下承受压力最重的群体,也是最需要得到关心爱护的群体。
前期有些隔离期满返回的人员,因为高风险区的原因,他们不愿意返回海珠区,于是某台球城老板腾出地方来暂时收留他们。这表明返回的隔离人员安置也是问题。
如果是密接隔离人员,返回地仍然处于高风险区,他们仍然存在被感染的可能。广州的做法是建议他们继续集中隔离3天,同时还征用了中小学校,作为他们返回隔离的临时安置点。所以实际上密接的集中隔离周期是8天,不仅没有缩短,反而增加了一天。
这对于目前广州已趋于紧张的隔离资源无疑是严重的考验。我们看到,在疫情前期,广州在隔离资源建设方面,已经做得非常不错。现在面对这种情况,广州仍在加紧改扩建新的隔离点。
另一个细节是,广州在高、低风险区之外,设置了临时管控区,采取了类似以前的中风险区的管控措施。实践中,由于精准流调的难度之大,一些病例所涉区域及周边难以清晰界定,划入高风险区可能有“加码”的嫌疑,划入低风险区又不能完全排除风险,于是在这中间设置临时管控区作为缓冲。
当前,广州仍然面临巨大压力,但大家看得到广州抗疫的温度和信心,这是很重要的一种力量。
02 重庆:实施中心城区全域协同防控
重庆这一波疫情如果从11月1日算起,要比广州晚10天左右,但发展势头很快。11月17日广州达到峰值9244例时,重庆新增感染者4666例。不到一周之后的23日,重庆新增7846例,超过广州的7620例。与广州相比,重庆的防控形势显得更为严峻复杂。
一是以中心城区为主,疫情在几个大区完成了初步扩散,并部分蔓延到了周边区县。歼灭战打响以来,中心城区每日新增感染者数量全市占比在81%至86%之间。
二是社会面新增感染者没有得到完全控制。以11月18日为例,重庆新增4744例感染者,虽然新增感染者的社会面占比连续5日下降,降至17.8%,但新增社会面感染者的绝对数量仍然达到913例。最新的数据降到了500多例,但这意味着有更多的区域被划为高风险区,更多居民要接受足不出户的居家管控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庆中心城区位置)
三是中心城区的管控措施直接牵动重庆全局形势。中心城区仍然是重庆本轮疫情的中心。中心城区在重庆的地理位置、人口数量和经济社会地位,决定了重庆的疫情防控工作难度很大。一方面中心城区地理位置所形成的辐射效应,极不利于控制病毒传播向周边区县的扩散;另一方面,对中心城区采取强力封控措施,又势必极大地影响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可以说,重庆面临的是一道超级两难选择题,有些类似上半年上海的情况。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平衡发展的难度上,要远远超过广州市。
同时,重庆市中心城区人口数量超过1000万,占全市比例接近1/3。与广州海珠区180万人口相比,不是一个级别。要实施这个数量级区域的疫情防控,其难度似乎也不在一个级别。
重庆疫情爆发比广州晚一周左右,目前实施的是以中心城区为主的全域协同防控策略。从其仍在迅猛发展的势头来看,打赢这场中心城区的歼灭战任务艰巨,未来的防控道路要比广州复杂漫长。
有些人说重庆疫情下行的拐点即将到来,这种盼望可以理解。但更应正视现实,客观理性地看待当前形势,在困难面前,不盲目乐观,也不失去信心,镇定、平稳的心态很重要。
总体来看,广州的防控表现可圈可点,在执行防控新策上务实灵活。在抓早抓小被破防后,立足于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策略运用坚决、果断。快转运、快隔离做到了极致,社会面传播得到控制,在封控区民生保障方面倾注了相当精力,民间社会力量参与防控的积极性也发挥调动起来。经过这么长时间与病毒的高强度博弈对抗,大家难免有抱怨和担忧。但广州人民的温情、包容、互助为抗疫注入了新的力量。
重庆防控的难点在于,当疫情从单一区域向多区域扩散,就很难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中心城区疫情扩散蔓延的风险难以有效阻断,如何平衡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成为首要任务。社会面隐匿传播链条没有完全切断,实施精准防控面临很大考验。在这样的重压之下,唯愿重庆人民的乐观豁达、自信和坚强,能帮助重庆战胜一切困难,早日回归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