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到了苏轼,就变得气象豁达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轼的词,无所不包,既能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壮阔;

又能写“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然洒脱;

甚至还能写出“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的思念缱绻。

相较而言,到了李清照,她笔下的词又多了一些温柔婉约。

李清照比苏轼小47岁,她出生那一年,苏轼被调离黄州,继续自己“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路上”的辗转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较于苏轼的悲苦,早年的李清照幸福了很多。

她生于书香门第,文采奇绝,成年后又嫁给了才子赵明诚。

这样的岁月,没有生活的压力,没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缠绕。

所以李清照写了很多词,她的词,大多温柔明媚,像是小姑娘脸上狡黠的笑,聪慧又清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如果说苏轼是“宋词一哥”,那李清照就成了“宋词一姐”。

而且因为是女词人,李清照的笔下,还多了一些细腻。

不过,不要被这样的李清照骗了,她才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女同学。

有人翻看李清照的生平,发现这位女词人,除了文采出众,还有两样让人惊讶的爱好,那就是——

打牌与喝酒。

打牌或许还能理解,毕竟是闺中小姐,闲暇日多,因此也就是个消遣。

但说起喝酒,就让人有些吃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一些记载中来看,李清照不仅是“善饮酒”,而且是“乐饮酒”,闲来没事就整两盅。

很多时候,李清照会在酒后写词,虽然是趁着酒兴,但那些词却丝毫不乱,让人称奇。

因此,也有一些人把李清照当成“女中太白”——就是“女版李白”。

不过另一些人干脆就称她是“酒鬼”。

如果是单纯嗜酒,或许李清照也没什么值得称许,重要的是,人家喝酒归喝酒,喝完酒能写“饮酒词”,而且这些词还几乎每一首都是经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轻的时候,待字闺中的李清照就会醉酒,而且写下了有名的《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喝酒就喝酒吧,还喝到“沉醉”,甚至连回家的路都记不清了,这样的李清照,竟然还让人觉得有些可爱。

就是不知道被惊起的那些鸥鹭,是不是被酒气熏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李清照又在宿醉醒来后写下另一首《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浓睡不消残酒”,可见昨晚又喝高了,不过李清照文采灼灼,宿醉醒来就染就能写下:绿肥红瘦,让人惊艳。

再后来,经历过世事变迁,北宋变成南宋,李清照被迫南下。

彼时的她已经褪去了少女的青涩,生活上多了动荡,在词作上反而更成熟。

那些年,丈夫去世,独自漂泊,其中辛酸,难以尽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样的时候,依旧不影响李清照喝酒,在那一首有名的《声声慢》中,她就写到: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这首词,读起来就让人感觉凄惨悲苦,可是这种时候,李清照还不忘“三杯两盏淡酒”。

或许,在那些惨凄不乐的日子里,也只有喝酒,才让她能有短暂的快乐。

时代的一粒尘,落到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读着李清照的词,读着读着,不自觉就会感到心头一紧。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世若此,或许,也就只能满饮此杯了。

诗词背后,终究还是一把辛酸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