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岁盲公公,突破100万巨款,他拿20万给外孙买车,被大儿媳告上法庭:我照顾你30年,钱该归我!姐弟们说大儿媳“为富不仁”,公公说宁愿把钱捐了,也不给大儿媳。结果,邻居们都说大儿媳最孝顺。

“天降巨款”
95岁的雷老汉,和老伴育有二女三子,他靠着种田和讨饭,将5个儿女拉扯成人。
儿女陆续成家后,老汉也没有闲着,在附近小学打扫卫生,靠着微薄的收入,养活他和老伴。
20年前,老伴因病去世,雷老汉的身体也大不如从前,被学校劝退后,他跟随大儿子一家生活。
随着年纪上长,雷老汉的双眼逐渐失明,日常起居离不开人照顾。

老汉穷苦一生,到晚年却突然走了大运,他的两间红砖房划入征 收范围,获得100万拆 迁款,外加一套安置房。
天降巨款,按理说雷老汉减轻了儿女的经济负担,可以安享人生最后的时光,结果,大儿媳夏英却一纸诉状,将他告上法庭。
夏英以被拆房屋由她和丈夫雷新出资修建为由,向公公索要拆 迁款。
雷老汉气得哆嗦,他质问大儿子:“天底下只有父母告儿女不孝,哪有儿女告老子的?”
雷新却说,起诉是妻子的意见,不过也经过他的同意,因为只有对簿公堂,才能把账算明白。
儿子的话,深深刺痛了老父亲的心,也让其他姐弟心寒不已。
老人与大儿子一家闹僵后,暂时住在二女儿家中,二女婿更是愤愤不平,他说老房是由岳父修建,土地证也在岳父名下,雷新此举,分明想霸占岳父的财产。

更可气的是,雷新并不缺钱,反而是镇上数一数二的富人。
他经营着一家诊所,还有一栋7层楼房,每月能收好几千块钱的租金,而且楼房也面临拆 迁,会获得几百万元补偿款。
“到那时,他就是我们这的首富,还这么贪心,真是为富不仁!”老人的大外孙如此说道。
为了帮雷老汉讨回公道,二女婿和外孙叫来记者,气势汹汹地前往雷新家中对质。

养老协议
远远的,就能看到雷新的7层小楼矗立在马路旁,气派非凡。
雷新夫妇正在一楼诊所忙活,看到记者上门,夏英十分热情,又是泡茶又是递水果,对于二姐夫和外甥,态度却十分冷淡。
面对记者的询问,夏英十分坦诚:就是我起诉了公公,不过我针对的不是公公,而是丈夫的姐弟们。

夏英无视二姐夫和外甥的声讨,拿着厚厚一沓证明材料,向记者说起了背后缘由。
30多年前,为了帮两个兄弟成家,公公和丈夫推掉土房,共同修建4间瓦房,其中有2间正房,2间面积稍小的偏房。
1984年,二弟雷学成家后,公公采用抽签方式分家,老大和老二分别抽到2间正房,2间偏房则归公婆和未成家的三弟居住。
此后几年,夏英和丈夫将1间正房,扩建成3间。
二弟一家也没闲着,他拆掉父亲一间偏房,扩建成2层小楼,并单独办了土地证。
后来,三弟外出打工,在外地成家,考虑到公婆年迈,夏英作为长媳,义不容辞地揽过了照顾公婆的责任。
期间,婆婆瘫痪在床的吃喝拉撒,到去世后的葬礼,夏英和丈夫出钱出力,凡事都占了大头。
就连公公失明后,也一直由她照顾,直到2年前,夏英的孙子出生,她一个人,既要照顾孙子,又要照顾公公,还要帮丈夫打理诊所,实在分身乏术。

无奈之下,夏英建议,由兄弟三家轮流赡养公公,实在不行,就将公公送到养老院。
两个兄弟立马跳出来反对,说父亲有三个儿子,如果把他送到养老院,大家会被人戳脊梁骨。
一番商议过后,由老二雷学接走父亲,将他安置在老房旁边的小偏间里。
恰巧老房那时传来被征 收的消息,为避免出现争议,姐弟5人坐在一起,顺道签了分配协议。
协议规定,雷老汉所住的房见,百年之后产权归老二所有;
雷老汉名下的房屋一旦拆迁,款项打入他的账户,用于他的生活开支,所有子女无权挪用,直到百年之后,再作分配。
原本,大家以为万无一失,可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还是出了岔子。

20万买车
动作最快的,是大姐雷芳和她的儿子。
雷老汉搬去小偏房不到半年,就被雷芳和儿子一左一右,架到自己家里去了。
夏英得知后,心里嘀咕道,大姐几十年都没接过公公去她家住,这是突然转性了?
不过按照农村规矩,女儿不用负担父母的养老,夏英不想让大姐吃亏,建议三兄弟每家每月给大姐1000元,当作公公的生活费和护理费。

大姐却摆摆手,我也是爹的闺女,照顾他是我的责任,干嘛这么客气呢?
夏英感动不已,结果没多久,她就发现事情不对劲。
几天后,她从村委得到消息,按照政策,公公可以获得100万元和1套安置房。
而公公被拆迁的2间房,一间是偏房,另一间是她和丈夫当年扩建的正房。
所以,前两次公示书上,房屋所有人是她和丈夫、公公三个人的名字。
结果到了第3次公示,就只有公公一人的名字了。
工作人员告诉她,前两次只是摸底,以第三次为准,因为雷老汉提供了土地证,证明房子在他一人名下,这才对夏英和雷新进行除名操作。
夏英也没当回事,毕竟当年分家,兄弟姐妹都清楚,正房是她的。
谁曾想,拆迁款下发没几天,夏英发现大姑姐的儿子换了一辆十几万元的新车,四处招摇。
她这才得知,大姑姐以为二姐看病为由,带着公公,擅自取走了20万元,买了新车。
大姑姐得益后,又将公公转手送到二姐家。
一时间,坐拥百万家财的公公,成了香饽饽,往年很少登门看望公公的二姐一家,态度大变,对公公关怀备至。

夏英气愤不已,这才后知后觉,认为被大姑姐算计了。
她找大姑姐说理,反被大姑姐呛了一顿:你懂不懂法?女儿也有分得财产的权利,再说了,这笔钱是爹自愿给我的,你管得着吗?
夏英也是个暴脾气,她哪里咽得下这口气,当场指责大姑姐“利欲熏心”,花的是她和丈夫本该得到的钱。
两人越说越气,夏英找到其他几个姐弟评理,结果大家像是商量好一般,说她太贪心,要霸占公公的财产。
夏英这才一气之下,将公公告上法庭。

“众矢之的”
一时间,夏英成了众矢之的,就连丈夫雷新,也连带着被姐弟们喷成了筛子。
回想到最近的遭遇,夏英依旧气愤难平,她对记者说,虽然土地证上没有我们的名字,但我们有证人能够证明。
记者采访了周边邻居,邻居们纷纷站出来为雷新夫妇说话。
他们说,雷新话少,平时没少受到几个姐弟的拿捏,全凭夏英撑着。
但是夏英虽然性子烈,对待公婆,真的没话说。
“她婆婆瘫痪的时候,端屎端尿都是她一个人,也没见那几个儿女来过几次。”
就在这时,大姐雷芳走了进来,说夏英在颠倒是非,她所谓的分家,根本就是子虚乌有。
“我父亲当年并没有分家,而是把房子分给他们住。”
可是,分家和“分给他们住”的区别又在哪呢?

为了核实信息,记者又找到老人的二儿子雷学。
年过六旬的雷学,说到当年之事,含糊其辞。
他说父亲分家了,但是没有留下凭据,所以呢,到底分没分,要以父亲的说法为准。
同时,像是宣示主权,老二指责一栋拆了一半的二层小楼说,这虽然是父亲分给我的,但是我办了土地证。
这时,二女婿也过来帮腔,说夏英扩建的部分,已经单独给她打钱了,这100万,归岳父一人。
夏英忍不住冷笑,公公穷了一辈子,哪来的钱盖100多平的房子?
紧接着,雷芳的儿子开着新车赶了过来,下车就对大舅妈一顿批,说她“黑心烂肺”。
夏英气得直跳脚:你们要不要脸,到底谁黑心烂肺?你的车都是用我的钱买的!

雷芳看到儿子被骂,立刻跟夏英对骂起来。
两个老人加起来近140岁,跳着脚,比划着双手,一个说弟妹不孝顺公婆,一个说大姑姐视财如命,场面好不热闹。
眼看矛盾愈演愈烈,这场纷争,又该如何化解呢?

协商
这边,夏英与婆家人争吵不休,那边,丈夫雷新却异常的沉默。
在记者的再三追问下,他才无奈地说道,其实我不想告父亲,但是被逼得没有办法了,我不告,他们还以为我理亏。
雷新说,他靠经营诊所,拥有了不菲的家资,也因此惹来几个姐弟的眼红。
“平时我拿大头,也没讨到好,现在我的这栋楼,能获得几百万元,他们更不平衡了。”

可是,父子间真的要对簿公堂吗?尤其雷老汉已至耄耋,雷新真的忍心看老父亲难过吗?
在记者的安排下,一家人来到司法所进行调解。
由于老三常年在外,赶不回来,不过他表态,自知没有尽到孝顺父母的责任,因此放弃财产分配。
而雷老汉在二女婿和外孙的搀扶下,颤颤巍巍来到司法所楼下,一听到大儿媳跟他打招呼,老人顿时上来了情绪。
他说大儿媳太贪心,又不缺钱,还要霸占他的养老钱。
翁媳俩剑拔弩张,全然没有了共同生活30年的情谊,夏英自讨没趣,不愿与公公理论,先行坐进调解室。
老人坐下后,无奈地表示,如果因为这笔钱让儿女决裂,他宁愿全部捐出去,一分也不留。
但是,他又泪眼涟涟地说道:
“我一把年纪了,钱财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如果你们愿意孝顺我,让我死后有人埋,我愿意把钱平分,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

或许是耄耋老父的泪水,打动了雷家儿女,这一次,他们反常的没有争辩。
工作人员表示,如果老大能够证明他扩建了房屋,不用起诉,也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拿走属于他的拆迁款。
“可是,你自己也60多岁了,如果你和父亲打官司,你该如何给你的儿女作表率?又该如何面对你的老父亲?”
这一刻,或许顾及亲情,雷新低头了,夏英却没有表态,起身离开了调解室。
雷新表示,他会劝说妻子撤诉,如果老父亲愿意回来,他也会继续和妻子照顾父亲的晚年。

结语
有人问,老了以后什么最可怕?
在我看来,老年人本就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尤其是随着身体机能下降,不得不仰仗儿女生活的时候,可怕的事情,简直太多了。
老年人害怕孤独,害怕病痛缠身,最害怕的,当属老无所依。
而老无所依,也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子女本就不孝,没有尽到赡养义务,这种只能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
第二种,就是像雷老汉这种,因为一碗水没有端平,伤害了孝顺的大儿子一家的心。
眼下,他是女儿女婿眼中的“香饽饽”,可是当他拆迁款被瓜分完之后,他的晚年,又怎么可能幸福呢?

毕竟除了大儿子一家,其他子女几十年来,都没有尽心孝顺过,更别提在他双目失明后,能够尽职尽责了。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以,年轻时保重身体,将健康放在首位,多储蓄,提前为老年生活做保障。
毕竟,亲生儿不如近身钱,不管什么时候,手里有钱,就有底气。
更重要的是,身为父母,要明事理,做事公正,子女间才不会有大矛盾,也不至于晚年家宅不宁。
而身为儿女,要多体谅父母,他们上了年纪,难免糊涂,要多体谅,不要同他们较真。
我们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善待父母,将孝道传承下去,也是保障我们的明天。
对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我是米粥的阅读时光,热爱阅读,随时分享人生百态,欢迎关注!
欢迎点赞、评论与转发,您的喜欢是我继续创作的最大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