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长提醒:本文内容仅对合格投资人开放!

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并且符合这些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一)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二)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

说明下,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最后,私募基金风险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哦~

厂长的话

最近几年,不少大型民营房企为之前的高杠杆扩张付出了代价。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由于整个地产行业的融资困境,一些现金流重组、负债较低的房企“优等生”也遭遇到了冲击。先前龙湖董事长吴亚军隐退就已经有所预示,近期同为“优等生”的旭辉正式官宣“违约”,暂停支付境外所有应付的本金和利息,相关的信托项目也接连展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房企“优等生”旭辉也雷了

这几年,爆雷的地产公司层出不穷,最新爆雷的是去年总资产刚刚突破4000亿元的旭辉!

9月21日,旭辉控股刚发布公告称完成2022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的簿记建档工作,发行规模为12亿元,期限为3年。

然后就在上周,华鑫信托旗下一只与旭辉资产相关的产品宣布延期,这只产品原有规模为2.1亿,现规模已经只有9000万出头。

这已经不是旭辉相关信托产品的第一次延期。

此前“兴业信托筑地D015(旭辉杭州新塘)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原定于2022年10月20日到期,但到期后无法正常兑付,整个产品规模达到4.5亿。

今年11月1日,旭辉控股集团发布公告称,已暂停支付境外所有应付的本金和利息,计划对境外债务重组。这也意味着,旭辉正式官宣违约。

截至当天收盘,旭辉股价已经跌到了历史性的低点——0.39港元/股,近期虽然因为“金融16条”等利好政策,旭辉股价大涨,但当下的市值也只有120亿港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近期违约之前,旭辉曾一度被视为房企“优等生”。

2021年末数据显示,旭辉剔除预收款后的净资产负债率、净负债率和现金短债比分别为69.7%、62.8%和2.6倍,是少数“三道红线”全部达标的民营房企。

就这样的稳健房企如今也撑不住了,可见整体地产环境的恶劣程度。

国庆节前,旭辉董事长林中发了一条朋友圈,他表示“融资不畅,销售疲软,光让还钱,哪家房企都吃不消”。”

融不到钱就会影响到企业现金流,克而瑞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100家典型房企的融资总量为3837亿元,同比下降53%。

前阵子出台的“金融16条”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纾解部分优质房企的融资困局。

政策出来后,落地的速度非常快。

昨天,多家国有大行与多家房企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其中万科获得中行、交行合计2000亿元意向授信额度,美的置业获得交行200亿元意向授信额度,中海、华润、万科、龙湖、金地等5家房企还与农行举行了银企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所以,如果是优质地产公司相关信托延期产品的持有人,从现在开始可以稍微乐观一点点,兑付本金和利息虽然时间会比较长,但总归有一定眉目了。

地产爆雷,政信提前兑付

最近两年,由于地产信托产品接连爆雷,信托投资人转而选择收益稍低,但安全属性较高的政信信托。

然而今年以来,政信信托也没那么好买了,多家信托公司选择提前兑付存量的政信信托产品。

比如华鑫信托,今年6月份,据不完全统计,华鑫信托提前兑付40亿左右的信托产品。

这是当时华鑫信托提前兑付的部分产品名单:

这些产品有三个共同点:

1、本次华鑫信托提前兑付的信托产品均为城投融资的政信类信托产品。

2、本次华鑫信托提前兑付的信托产品均为江苏区域。

3、本次华鑫信托提前兑付的信托产品均为标准化城投债的标债政信信托产品。

提前兑付政信产品的还有山西信托。

山西信托在6月底和7月初发布公告,提前兑付全部“晋信永保X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本金及收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提前兑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今年专项债额度不断下达,财政不断放水,出现了债券资产慌,然后券商介入,以更低价格承接了城投企业债。

各地城投做的就是用低成本置换高息融资。

对于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区的政信信托,厂长只能说且买且珍惜,以后相关区域的产品只会越来越少,相关产品的收益也会越来越低。

资产荒还能投啥?

前两天厂长也聊了一下近期债市大跌的情况,多只银行理财产品净值跌破1。

也就是说你以为的“稳健”型产品并没有那么稳,一周跌没半年的收益也是可能的。

既然预期收益较低的银行理财、信托都已经没有那么稳了,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选一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前天,某知名量化私募的基金经理在朋友圈表示500的远期对冲成本以及1000的远期合约对冲成本都已经到了较低的位置,简直到了砸锅卖铁加杠杆锁基差的时候了。

所以中性产品目前来看是可以考虑作为固收替代的产品之一。不过建议还是选择锁定期较短的中性产品。

毕竟基差的变化并无太多规律,对冲成本一旦变高,中性产品的性价比也就下去了。

随着非标转标的进程加速,投资人后续最好可以主动承担一些波动,这样才可能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收货一些稳健收益。

总之单一类别、单一策略的产品仓位不宜过重,比如一些CTA、指增FOF,本质上还是集中在一类资产上,虽然策略有所不同,但如果遇到相关资产表现不好的时间段,这类产品也无法有效分散风险。

多资产多策略的产品相对更加稳健一点,能应对更多突发风险。

另外还有一点,像中性产品,对买卖时间的把握,都有较高要求。专业能力先不说,锁定期多久,赎回费如何,都是制约因素。而FOF等产品在这些方面有天然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