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仝麟阁的资深读者点击上方「麟阁经略」→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其他平台读者请关注公众号“麟阁经略”

愿青年人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

看标题,估计会被喷,但我还是想说,昨天的日本球迷,幸福得令我羡慕,我也希望能体验一把日本球迷的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一个看球十多年的老球迷,从02年中国打入世界杯后,国人对国足的期待总是随着一次次失利而逐渐绝望。

而曾被中国队血虐的日本和韩国,一个出了顶级球员孙兴慜,一个在今年爆冷击败了传统豪强德国队,成为了亚洲之光。

1

日本击败德国的这场比赛扯下了一块遮羞布:以前认为东亚人身体素质天然劣势,其上限决定了无法和欧洲球队抗衡。

但这场比赛给我的观感是:日本人身体素质差距没那么大,力量弱点,但反应快、灵活,打起反击来对抗一米九的德国中锋丝毫不虚,反而是头球争顶中,身材高大的德国队没占到多少便宜。

有人说,日本队能赢也有运气因素,确实,德国队浪费了不少机会。但运气之外,必然因素起的作用更大,在我看来,这是日本足球青训制度的胜利。而制度经验,可以学习和复制。

作为世界足球注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德国的青训体系一直被世界模仿和学习。但近几年,不知道德国足协抽什么风,越来越迷信上了数据选人,根据电脑测算出的传球成功率和跑动距离来选拔优秀人才。

可常踢球的朋友都知道,数据只是球员评估的一部分,很多位置天然不需要太多控球和跑动,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前场抢点的中锋。

因此在德国青训体制下,培养出了大量善于传控的中场球员,却没有能在门前一锤定音的射手。所以搞笑一幕发生了,德国人均几千万欧的豪阵中,关键的中锋位置上居然是500万欧身价的菲尔克鲁格,这对于传统上盛产高中锋的德国而言是可耻的。中场一堆人胡乱传球,没人会射门,最终输掉了比赛。

反观日本这边,完全吸收了欧洲球员培养体制的精华,却没走他们的邪路。不仅大力发展校园足球,还使用俱乐部青训梯队来培养球员。用十几年,一代人的时间就将日本从亚洲鱼腩,带进了世界杯,并击败了顶级强队。

比赛结束后,我将自己代入为日本球迷感受了一下,从赛前的都不看好,到上半场被压着打落后,最后在下半场逆境翻盘,日本球员在场上那种不放弃的拼搏精神相信任何人都会被感动,这将成为这一代日本国民中最美妙的回忆之一。

2

聊别的国家,就不禁想起国足。不看球的朋友可能会说,不就是一项运动吗,中国有那么多厉害的项目,足球搞不搞有什么所谓。是的,足球仅仅是运动的其中一种,但如张璐指导所说,它是人类迄今为止发明的最有趣的一个游戏。

为什么世界杯的影响力比肩奥运会,商业价值更是完爆奥运会。这有原因的,足球是所有运动里面,在参与人数、配合程度、身体素质、比赛智商的综合要求最高的一项运动。不夸张的讲,足球是最接近战争演练的一种运动,足球比赛就是和平时期的战争。

遗憾的是,今天的年轻人,尤其是00后对足球的热度,相比70、80后消退了很多,相比世界杯,一场世界电子竞技大赛,或许更能让年轻人兴奋。这也不能怪他们,足球的成绩摆在那里,藏污纳垢的足球体制更是令人失望。

其实,最可怕的还不是中国有多少个“李铁”,而是我们年轻一代失去了对足球的兴趣。繁重的课业,耗尽了孩子们青春最宝贵的活力,从世界范围内看,没有哪个国家、民族,像我们一样,如此痴迷于“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像姚明主席说的那样,成功的体育制度一定是建立在全民参与的基础上,而不是体教分离,让体育脱离校园。可每谈到对教育制度的反思,总是能看到这样一堆评论:孩子不好好学习能有出息吗?老师不打孩子能好好读书吗?

首先我想向各位思维模式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家长们科普一个事实,上课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或者说它在成就人生价值中所占的权重没有那么高。

至于头悬梁、锥刺股的鸡血化应试,更是百害无一益,这点你从古代科举培养出了废物文人和官僚就可见一斑,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到今天还有人将其奉为圭臬。

3

如果他们能了解一下欧洲和日本的教育制度,你就不会奇怪为什么他们可以培养出如此多足球天才。在奥地利,小孩子上午会进行三个小时左右的文化课学习,而到了下午,则必须参加各种兴趣俱乐部,这其中以体育类为主。

在玩耍中度过的童年,并不会让他们成为废物。反而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和强悍的身体素质,我在欧洲和那些中学生交流的时明显感觉到,他们没有那么“丰富”的书本知识,却非常自信且善于沟通。更重要的是,通过兴趣释放,他们有强大的自驱力以至于更为自律。

这就是为什么电子游戏在欧洲很难像中国这么风靡的原因,中国家长用上鞭子和体罚都无法管理的电子游戏成瘾问题,在欧洲基本看不到,因为大量有趣的课外活动和俱乐部,让孩子们有动力去追求现实中更美好的事物,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和人生意义。

我想,现在国家也逐渐注意到了这点。大学生过剩导致教育资源错配,中国的职业教育长期处于鄙视链底层,但社会却更需要职业人才而不是理论家。如何让更多人发展自己的爱好所长并取得建树,而不是如何培养出更多会考试的做题家,才是未来中国教育应有的主旋律。

请容我说一句狂言:我认为应试教育是毁灭一个民族的生命力最有效的方式,鲜有哪代人像今天的做题家一样死气沉沉。我高中和大学老师告诉我,现在的同学比我们那届更加驯顺而易于管理,却在活力和灵性方面差了很多,而且容易缺乏自信和产生心理问题。

缺乏运动和功利性的教育,在扼杀着青年人天性。任何一种灵长类动物,童年时期最重要的学习内容就是都是捕猎和战斗,这是塑造人格和勇气的最佳方式,而在和平时代,我们不需要上战场,体育场就是最好的熔炉。

遗憾的是,三年来的疫情让很多孩子们无法在绿茵场上自由地挥洒汗水。闲暇时间最多的大学生们,也不得不在家中或宿舍里与电脑和书本为伴。我是2017年本科毕业,如果我恰好在当时读了全职研究生,或者晚毕业一两年,或许我将面对同样的窘境。

不过,这些年我们所经历的阴霾终会过去,愿中国的青年都能摆脱焦虑,只是向上走。愿日本球员和球迷脸上的朝气,也能出现在我们身上。

加油吧,中国队,希望有一天,你们能让大家流出幸福的热泪!

关于作者

仝麟阁,95后前财经记者、投资公司董秘,发表文章累计超过100万字。百万级报道数篇、千万级报道作者,网易年度影响力创作者,人民大学经济系在职研究生,研究领域为政治、历史、经济和社会问题,曾为500强公司、地方政府做舆情和社会分析,现居广州。

(我的小号,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