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的街头,有一尊英雄雕像,这尊雕像的背后是法国的一段历史,而它所纪念的对象正是我们中国男性。
为何会在法国街头看到称赞中国男性的雕像?这还要从民国时期说起。
一、前往法国
当时的中国因为没有赶上近代化的热潮,同时因为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所以成为了许多国家虎视眈眈的对象,而在这波人力争抢的过程当中,大约有十几万中国男性被分配到了法国。

这十几万人口被政府骗到了法国做劳工,成为异国他乡的劳工,很大可能都要面对非人待遇,毕竟大多数被发配到国外的劳工都过着毫无尊严的生活,他们每天都要不停地工作。
可惜,此时的中国完全没有保护自己人民不受欺负的能力,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因为长久的积弱,很难正当维护自己的权力。
彼时,在外国人的眼中,羸弱的中国有两样东西令他们感到垂涎已久,一样是充足的劳动力,另一样是丰富的资源。
为了能够获取足够的劳动力,他们以各种手段威胁中国政府,只为了满足他们的要求。

众所周知,这些国家需要劳动力前往的工作场所,必定是又脏又累的环境,所以堂而皇之地向大家招募,估计所召集的人无法满足外国人的要求。因此,当时被送到国外的劳工,基本都是被连哄带骗的方式忽悠过去的。
他们虽然说得好,但实际却与他们所说的完全相反,在这些人当中,运气比较好的人被分到工厂,运气差的人只能到矿场中挖煤采矿。
当他们开始接手国外的工作时,骗局自然也就轻而易举的被戳开,可是早已踏上国外的土地,这群劳工又如何轻易的反悔?他们只能认命的给外国人打工。

所幸法国人不像其他国家那样过分压榨,虽然工资分配依然不够公平,但是勉强能够保证自己的所需。
二、迎娶法国媳妇
既来之则安之,一群人在法国埋头苦干了两年以后,事情发生了转机。他们不仅不当劳力,反而被法国女子哄抢,这是咋回事?
在一战之后,法国虽然是战胜国的身份,但是国内的劳动力被大量消耗,男女比例不仅严重失调,国内的男性资源也十分地匮乏。
这意味着国内的劳动力严重缺失,人口不足的情况又如何发展国家?正当政府愁眉苦脸的时候,他们注意到了这十几万来自中国的劳工。
因为人口下降的问题,需求也随之减少,这些劳工变得无所事事。

想到自己国内当下紧缺的是人口,而正好有十几万中国男性在此打工,所以他们便把恢复人口的希望,放在这些人身上。
在政府的默许下,法国女性也不再计较双方之间的国籍差别,争先恐后地在这群人当中挑选自己的丈夫,质量较为优秀的男性更是成为法国女性眼中的香饽饽,被人哄抢。
虽然是政府默许,但是也没有严格强制这些中国男性必须在法国婚配。其中,坚持要回国并且抗拒同法国女性结婚的中国男性,还是可以保留自己选择的权利,但这只是一少部分,大多数人都拥有了法国妻子。
值得一提的是,选择在法国定居的中国男子可以在法国定居,他们不仅能够给法国制造人口,并且还能成为法国的劳动力,而至于剩余的人,法国做法也十分人性化,劳工可以选择回到国内。
正是因为这一段历史的原因,当年这批十几万的中国劳工被奉为英雄。
在1998年的时候,法国巴黎的一个唐人街区就建立了一座纪念雕像,这雕像上有两句话,一句用英文,一句用中文,他们写明了这座雕像是为了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法国捐躯的中国劳工和战士。

三、战争的损伤
相比较于同期被送出国外的劳工们而言,这十几万劳工确实是幸运的,他们不仅有机会回到家乡,而且还可以在法国定居生活。
在大部分的国家中,对待劳工与对待牲口基本没有任何差别,许多国家都会忽视这群人的生命。
他们只想一心榨干劳工的生产价值,然后弃之敝履一般,任其自生自灭,像法国一样选择将中国劳动力作为人口增长的一种方式,日本也会采用类似的方式。
可是,比起法国的人性化政策,日军强行划分女性的生育年龄为13岁,在13岁的时候未能结婚生子的女性都会被处以罚款。
这种方式不仅损害女性的身体,并且将女性视为生育机器,日本女性毫无尊严可言。

两个国家同样都是在战后思考如何解决人口缺少的问题,但是法国的做法明显更能被人们接受,而日本的做法更加具有功利性。
不管是哪种做法,我们都能直面感受到战争对人类的伤害:在战场之上的生命是不被重视的。
成长了几十年的生命,在顷刻之间化为乌有,战争毁坏了无数个家庭的幸福,战后又带给许多国家必须花费大量时间来恢复的问题。抵制战争的发生是当今世界的呼吁,我们希望这个世界能够以和平为主,拒绝战争也是在保护人类。
直面战争的侵害,才能够正视人类的发展道路,把地球从一个分散的状态变成一个生命共存体的状态。

我们希望人类能够团结在一起,而非彼此对立,只有在全人类都达成和平的意识时,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迎接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