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刘延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微绿地。

背街改造成效显著。

“之前车都没地方停,现在不仅有车位还有人管,道路不堵了,停车也方便了。”11月22日,骑车到星光天地的市民刘鹏杰对记者说。记者在现场看到,车辆摆放有序,地上标线清晰,车要停在哪里一目了然。

非机动车停放是城市管理“三化”建设中的一个小项,却是事关市容秩序的大事。今年以来,市城管局聚焦群众身边小问题,下足“绣花”功夫推进“三化”建设,变一个个民生“痛点”为“幸福点”。

据统计,今年以来,该局联合各区在大梁路、黄河大街等65条主次干道以及万达广场、星光天地等大型商场周边,施划、补划非机动车停车位4024处、机动车停车位504处。

不只是车辆怎么停,“三化”建设中的“8+N”专项行动,小到更换窨井盖,大到修建公园,都和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和城市发展紧密相连。

“提升改造后这里我每天必来。家门口的环境变好了,住得更舒坦了。”美丽的包公湖游园频繁亮相市民的微信朋友圈。“人民对自然的向往,就是对绿化的要求。”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冬今春以来,我市共新建改建公园绿地76个、微公园建设196个,新建提升主干道97条,对126条背街进行绿化改造,完成绿道建设172.03公里,城区内共新建、改建绿化面积874.1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升至15.73平方米。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突破10平方米并连年增长,“绿满汴梁”的目标越来越近,群众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看似不起眼的窨井盖,是脚下安全的大保障。该局与10个县区、13个权属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逐项明确整治任务,并将每一个窨井盖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立“一路一档案,一盖一编号,一井一权属”的电子档案,已提前超额完成省定任务。

四周高、中间低,是开封城区地形的特点,意味着下雨容易积水。对此,“三化”建设引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修建、提升道路时采用透水砖等,将雨水储存于地下,用于绿化浇灌等,减少道路积水,更达到循环利用的效果。同时,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实施城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全面构建全域雨污分流新格局。

背街小巷是群众生活的大空间。该局联合各区持续发力,每月选取一条背街进行精细化提升,将门头牌匾、绿化、污水、车辆停放等乱象一点一点改,打造出梁苑路、西关北街等近50条有特色、有品位的幸福路。

大小不一的门头牌匾,各式各样的户外广告,污染视觉,有损城市形象,是“三化”建设的整治重点。今年以来,各区共整治拆除门头牌匾、户外广告等3670余处、4.1万余平方米,将城市颜值提升了一个档次。

此外,该局对建筑垃圾进行全面清理,累计排查出建筑垃圾、混合垃圾63万立方米,经过15天昼夜奋战,全部清运完毕,并建立常态化排查整治机制。立足城区围挡整治工作任务清单,该局共出动执法人员8000余人次,巡查并督促整治围挡280余处,铺设仿真草皮4500余块,设置公益广告760余处,变一处处围挡为宣传文明的大阵地;完成永威街、中意湖路、向阳路等62条街道外观立面整治任务,让道路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