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我国影子银行资金主要集中应用在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工商企业三个领域,这三个领域的资金应用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违约持续发生,则会大幅挫伤投资者的信心,将会使未来新吸纳的资金明显减少,这又使期限错配进一步恶化,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

系统风险的关键环节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风险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以同业业务为基础的信用扩张机制。商行与清算银行始终伴随着影子银行业务展开过程,这是其最显著的一个重要特征。尤其是同业业务慢慢形成规模化,使商行在为影子银行业务提供渠道的同时,甚至使表内展开“影子业务”。

同业业务的规模化发展使银行体系的风险结构产生根本性的变化,使其内部的内在联性出现明显扩大化,金融风险的传染性越来越强,相对于以银行为主导的单一体系,其面临的潜在系统性风险更严重。同业业务是影子银行体系风险的重要一环,也应该是以后监管的关键节点。

在同业业务实现规模化发展的大环境下,资金流动性危机将成为影子银行风险最先表现出来的危机。在非传统信贷扩张机制下,资金市场的流动性危机最先表现出来。因为银行非传统信贷融资对批发性资金市场的依赖性更强,尤其是同业业务的期限错配不断累积,都是基于银行间批发性拆借市场形成的。

因为这一市场的流动性波动幅度极大,流动性自身也十分脆弱,如果拆借市场出现风险,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会面临巨大的流动性危机,从而导致发生大量违约和信用危机,最终发展成为整个银行体系的危机。

2013年6月发生的“钱荒”事件就是一个有关影子银行风险传染的代表性金融事件,并在年底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不断上行使流动性危机紧追警戒线。影子银行风险很容易使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影子银行业务的不断深入发展,金融体系内部相关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强化。银行、证券、信托和保险等多个领域都与影子银行体系相关,横跨信贷、保险、理财和货币等多个行业,使得金融机构之间与金融体系自身内在相关性不断增强,风险传染也呈几何倍数增长。

如果影子银行遭遇巨大风险,会通过信用与货币市场飞速传染至银行与实体经济,系统性金融风险很有可能因此爆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内在传染与相关性会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潜在的最大风险隐患和风险环节。

社会融资估算影子银行规模

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期限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取的资金总额。具体包含四个部分。其一:本地金融机构基于表内业务来给予实体经济资金支持,具体包含以人民币或外币贷款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

其二:本地金融机构基于表个业务来给予实体经济资金支持,具体包含以信托和委托贷款以及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的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其三:本地实体经济通过使用标准化的金融工具,从正规金融市场以直接融资的方式获得资金,具体包含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与公司债券融资两种方式。

其四:通过使用其他方式来给予实体经济资金支持,具体包含通过房地产投资、保险公司赔偿、贷款公司与小额贷款公司予以贷款等方式获得资金。

为了测算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可以按监管程度将人民银行公布的社会融资规模中的部分数据加以整理和分类,首先,按经营主体是否持有金融牌照分为不持有金融牌照的机构和持有金融牌照。

其次,将业务再按是否受到监管为标准监管范围以内和监管不足或规避监管。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和贷款公司贷款业务是由不持有金融牌照的机构实施的业务,存在监管不足问题;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属于持有金融牌照机构实施的表外业务,存在监管不足或规避监管问题。

所以上述社会融资规模业务中这两类业务可以归入影子银行。人民银行目前已的公布的社会融资规模数据包括以下七个指标: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筹资、企业债。

融资的特点

2002年以来,我国社会融资的来源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传统的融资方式作用减弱,影子银行等融资方式在融资中的作用不断提高。

其一,人民币贷款比例明显降低,采用其他方式进行融资的比例显著提高。其二,基于表外业务进行融资的功能明显提升,提高了潜在的流动性风险。其三,非银行金融机构给予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规模呈总体上升态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影子银行等融资方式在融资中的作用不断提高,部分金融机构存在以表内业务表外化的方式来避开监管的可能,从而使流动性风险扩大,系统风险也随之增加。

2009年下半年,国内各大商行为了缓解不断增加的流动性压力,扩大了短期理财产品的发行量,致使一些存款业务转变成理财业务,出现负债表外化,主要是为了如下几方面的目的:其一是通过短期理财产品的大量发行来减少存贷比考核压力。

其二是可以通过理财产品筹集到更多资金来开展放贷业务,这种方式不会受到央行信贷规模的限制,同时也能使中间业务收益实现进一步的增长。

同时,因为央行实行稳健货币政策致使银行体系流动性越来越差,过去传统金融产品很难再满足公司的需求,银行为了留住顾客,大规模的采用委托和信托贷款以及票据理财产品等方式进行融资,从而形成了资产表外化。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与国外影子银行存在很大差异,我国银行体系主导着影子银行,是银行利用其它机构渠道,将信贷资产转到表外或虚假处理成类似表内其他资产,为一些不能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公司与组织提供的“类贷款”。

在影子银行迅速发展阶段,虽然其有多种多样的运作模式,但是,银行主要是通过理财产品来获得资金,再以多样化的“通道”,将通过理财产品吸纳的资金贷给企业,从而实现“贷款”。所以可以从资金来源方,也就是从理财产品层面来针对影子银行进行衡量,狭义的影子银行只包含一些理财业务。

保本型理财产品纳入到银行表内予以监管,不包含于影子银行范畴,银行内部的影子银行主要为银行发行的非保本理财产品。影子银行规模最大的是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同时也存在较大的风险。

资金池

资金池,也就是指发行机构,通常是指银行将所吸纳的理财资金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大规模的资金池,进行整体的运作和管理。

新吸纳的资金会作为新增资金汇入其中,流出资金是到期后对外支付的资金,以这种进出循环的方式实现不间断的流动性管理。资金池运行模式的关键点为“期限错配、循环发行、集聚运作”。

事实上,依据监管要求,归入到存款计算范畴的仅有保本型理财产品,绝大部分非保本型理财产品都排除在存款范畴之外,不纳入到存贷比考核。所以,这类理财产品是作为银行自身资产负债表以外的资产而存在的,对比表内资产,在监管方面明显不足。由于资金规模持续扩大,资金池模式下的期限错配会引发一系列风险。

换句话说就是要实现独立投资管理每一个理财产品;要为每个理财产品建立投资明细账,确保每项投资资产明确清晰;对每个理财产品做到单独会计核算,保证每个理财产品都要有相应的资产负债、利润和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

如果银行理财产品不再采取资金池运作模式,而是进行一对一的投资,这样理财产品的风险与收益就对等起来,高收益伴随高风险,低收益伴随低风险。

中国的影子银行各个构成部分是由于我国利率管制及市场主体规避监管作用的结果,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的金融体系无法完全满足实体经济和投资者对的需求。

从社会经济发展角度看,中国影子银行是正规金融体系的一个有效补充,存在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对中国影子银行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影子银行总体规模不大,但是由于我国资产证券化程度化程度还不高,利率还没有完全实现市场化,中国影子银行风险程度相对较小。

结语

总的来说,目前,影子银行规模虽然不大,但是,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以银行业为主体的金融体系,并且也使我国金融体系的风险结构特点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相对于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规模,其风险节点、发展方向、监管政策和相关的配套改革措施更为关键,现阶段的银行体系中的非传统信用扩张导致风险的内在联系大幅提升,成为最为关键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