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王朝典制发展臻于完备的时期,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政治体的典型代表。对于帝王来说,国和家是一体的。宫廷典制中的许多内容就是王朝典制,即国家典制。这些典制是封建国家机器得以正常运转的根本。
故宫最大特色是反映“皇宫”、“皇帝”、“皇权”的皇家文化,是历史上皇权的缩影。故宫中的建筑样式、藏品、文献、文物以及发生的历史事件、宫闱秘闻,都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对于人们了解威严的皇权、森严的等级制度、递进擅变的封建文化,有着重要作用。
相比西方,中国封建制度存在的时期着实漫长。
中国的故宫题材纪录片站在历史研究的角度,将封建制度内化成民族历史的一部分,作为知识向观众传递历史的回声,望引以为戒。
除了正史之外,故宫宫廷中流传的野史轶闻亦是纪录片喜爱的题材内容。这些野史轶闻就如同下酒的小菜,可作为正史有趣的注脚供观众猎奇一笑,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01封建等级秩序的历史解读
在权力认知上,中国人一直是敏感而敬畏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观念深深地植根于儒家传统当中。随着中国文明开放程度的提升和对传统文化思想的扬弃,这种君本位的思想已不再钳制人们的精神世界,却仍内化成传统的一部分,沉淀在历史记忆的深处。
对于皇权,中国纪录片的呈现是相对中性的,对于故宫的权力解读以功能性的阐释与历史性的研究居多,凸显其作为封建传统文化组成部分的功用与维持稳定统一的核心地位。
央视主导拍摄的《故宫》与《故宫100》,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不约而同地去展现了故宫从选材、形制到建设等各个方面都蕴含着礼制的文化,蕴含着君权神授、权力象征的内涵。
《故宫》对封建王朝的权力解读非常系统和集中。本片花费十二集讲述了紫禁城从开始建造、落成、明清易代、改制成博物馆、国宝迁徙、到故宫建院八十周年的历史全过程,回顾了从明到清在紫禁城发生的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
第一集《肈建紫禁城》就讲述了紫禁城从决策发布到最终落成全过程中的大小事件。在古代中国,许多建筑艺术的成立都源于一种无奈,因为真正的建造者都是受命于时代与不可抗拒的威严,故宫也是如此。
故宫建筑最大的功能即是皇权的外化与权力的合法性无论是《故宫》的《盛世屋脊》篇、《礼仪天下》篇还是《故宫100》的《天工之城》篇、《大国大朝》篇,都展现了故宫作为这个庞大帝国的权力中心所具有的艺术性与政治性。
故宫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从宫殿的规模布局到摆设的图案纹饰,都服务于帝国正统性与皇权至高无上的展示之中。这种权力秩序的展示,在今天成为历史的说明与注脚。
02政务与庆典中的权力示范
领导者殚精竭虑地将王朝秩序、家国信仰与儒家礼制的思想与话语,植入到这座宫殿的方方面面之中,让帝王生活成为权力与伦理的示范。
《故宫》第三集《礼仪天下》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政务体制的流程,讲述了紫禁城如何实现其作为明清两代Z治统治的中枢神经的职能。
比如,本片讲述了清朝皇帝设立军机处以平衡相权,提高皇权。这种体系在现在看来或许已经过时,在当时却有其先进性,也不乏一些闪光之处,为后人留下许多启发与借鉴。
第四集《指点江山》以清朝历代皇帝为主角,以紫禁城为舞台,展现了皇权与相权、前朝与后宫的权力争夺,以及封建社会各项重要的礼仪活动——皇帝登基、祭祀天地、婚丧嫁娶等。
第五集《家国之间》讲述了皇室成员作为家庭组成成员是如何这座宅院里生活的。礼制的核心在于等级的分明与森严,内化于皇家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而对于皇帝来说,家与国是一体的,第十集《从皇宫到博物院》讲述了伴随着清朝的覆灭,紫禁城从皇宫转变为博物馆的历史,表现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与必然。当社会发展至旧有制度维系不了之时,必然走向崩溃并被新的制度取代。
相比之下,《故宫100》的权力体验更为私人化、感性化、碎片化。本片更侧重于展现古代中国“家国一体”理念统治下,公共空间与民众话语的缺席。
比较特别的是,《卢浮宫遇见紫禁城》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待帝王的奢侈生活与皇家特权。遵从皇帝的指令搜寻全国上下的宝贝,也是各地官员日常工作中的重要一环。片中提到,乾隆极具个人审美情趣的收藏事业具有极强的Z治意味。
许多中国艺术史上最为珍贵与经典的艺术作品几乎都是于乾隆在位时期进入紫禁城的。乾隆个人的收藏爱好引发了规模空前巨大的国宝聚集。
远在欧洲的拿破仑也一样。他在征服了欧洲后,也将全欧洲的珍宝塞进自己的宫殿之中,为后来的卢浮宫积累了数量庞大的艺术藏品。
两者都是通过至高无上的权力来满足自己的私欲,却也因为权力的集中而使这些珍宝获得了艺术的收集与保护。
03宫廷秘史中的权力戏说
除了正史之外,宫廷中的野史轶闻亦是吸引人眼球,非常适合作为观众茶余饭后的消遣。无论是哪一个国家的人,底层百姓对于上层阶级优越的生活都会产生猎奇心理与窥探欲望。
并且观众对于宫廷生活的想象主要集中于后宫的阴谋诡计与虚情假意,顶层的豪奢极欲与底层的艰难生存。
中央电视台制作的《探索·发现——紫禁城》《国宝档案——故宫往事》《国宝档案——后妃传奇》《国宝档案——后宫》《国宝档案——探秘紫禁城》《见证——紫禁城疑案》等几档电视纪录片节目,正是此类节目的代表,都以揭秘宫闱秘史为主要内容。
这类节目主要讲述君臣相斗、皇子夺权、后妃倾轧、太后掌朝政、太监乱朝纲等内容,以揭秘宫闱秘史闻名。此类节目虽然在历史真实上有待考证,但并不是毫无价值。
例如,节目利用真实再现技术请演员还原出历史场景,联合故宫博物院展示了如清代官员觑见皇帝制度的红绿头签,见证皇宫守卫制度的腰牌,区分明清官员品级尊卑高下的官服“补子”,以及皇帝书写的“福”字、“龙”字、废旧印信,皇后陪嫁的女红材料、一般嫔妃或太监使用的日常用品等等。
这些物品也属于文物藏品,其背后可以探访出一连串故事,都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对明清两朝宫廷典制、礼仪、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研究与理解,有一定帮助。
但节目制作的出发点不以科普为主,主要还是为了满足民众对于皇室生活的猎奇心理而制作。曾经高高在上、提都不能提的皇家生活如今却成为供人戏谑的笑料,曾经高高在上的皇权如今零落成泥。
纪录片没有对此做出是非的评价,只向观众传递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之感。在某种意义上,这是对封建皇权的一种解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