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殷教授的一句“董宇辉的水平也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读者文摘》的水平”在网上激起了千层浪。虽然当事人董宇辉没有对此发表过任何意见,但架不住小董有千千万万的“丈母娘”。于是舆论的声音几乎一边倒地开始声讨储殷教授了,各种各样的口诛笔伐不绝于耳,储殷也瞬间变成了网络上的红人了,最后的结局大家也都清楚,以储殷教授的道歉而结束了。于是,很多人得出的结论是,储殷输了。但实际上真的如此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储殷教授在离职前,在学校的研究方向是经济学和国际问题专家,我们不知道他是因为什么原因离职的,但自从辞职的那天起,就必然需要承受生活的各种压力了,而所谓的独立学者的身份现在在大家眼里已经不足为奇了。所以储殷教授的自媒体文章无论如何精彩,喜欢他的人肯定是以男性居多,绝大多数的女同志对于他的观点兴趣不大。而需要带货补贴家用的储教授不管粉丝有多少,带货成绩都好不到哪里去。毕竟绝大多数家庭都是女同志主持财务工作,负责采买各种物资的。而男同志则主要负责跟储教授这样的人进行精神交流,纵论国内国外的大事就好了。

我虽然没有在董宇辉的直播间里买过东西,但几乎可以推测出在直播间里捧场的肯定是以女同志为主,如果他的直播间里都是储殷教授的粉丝那样的糙老爷们,董宇辉就算能够舌绽莲花,他的带货成绩也一定是惨不忍睹的。精神层面咱们可以交流,但要真金白银地购物,肯定要考虑一下,最为关键的也是囊中羞涩啊。好不容易存点私房钱,喝喝小酒、打打小牌不好吗?还不会有暴露的风险。这从很多小董的粉丝急着给他介绍对象也可以佐证我的这个推断,这是大妈们的最爱。

储殷教授这次调侃董宇辉的举动,看似冒失之举,好像也引来大妈们愤怒地批评的声音,还要不断道歉来平息众怒,也好像失去了面子。但我从我的角度看,储教授却是赢得了里子。因为董宇辉的缘故,很多大妈知道了储教授的名字了,也不排除有人为了硬怼储殷教授而会关注他的账号。互联网上什么最重要呢?答案当然是流量了。储殷教授收获的就是流量,并且是一帮有着超强购买能力的粉丝,要知道现在网络上引流成本是最高的,没有请准的关注人群即使你销售的东西再好也几乎没有转化的可能的。

有人测算过,在储殷教授质疑董宇辉的这段时间里,储殷教授的微信指数暴涨了30倍,之前平常的日子里只有董宇辉的十五分之一。我看到一位博主写了一篇文章,在测算储教授这段时间的创作收入,好像是多赚了几千块钱。我只能说这位作者的格局太小了。就算储教授离开了人大,没有了固定收入,也不会在意这几千块钱的,随便卖个课程、卖个直播出去都不止这点钱。现在储教授的自我介绍的主攻方向是教育,那么在一般家庭里谁在负责这方面的财务支出呢?大家都明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储教授的成果不会立竿见影的,但假以时日一定会有所收获的。毕竟他已经成功地引起了众多“丈母娘”的注意,这大多是实权派,并且应该比较好学上进的,喜欢有文化的人。储教授的学识未必输给董宇辉,能够在人民大学担任教授,肯定不是泛泛之辈的。只要储教授多学习一下董宇辉的一些技巧,未必就不能逐步培养出一群愿意消费也有消费能力的铁杆粉丝出来,从这个方面讲,储教授赚大了,这也是一种精准营销的典范,那些批评他的人很多都是董宇辉的粉丝,也就是储教授的潜在消费人群。

网络上的营销需要很强的技巧的,像这次储教授“碰瓷”董宇辉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因为消费人群有高度的重合。我一直怀疑司马南批评莫言也是为了自己的带货售书做铺垫的,但成为了一个失败的案例。司马南用力过猛,消费人群定位又不准确,因为他的支持者都过于关心立场而忽略了文学的本质,甚至都不用看书就可以展开批评了,既然如此,买书干什么呢?这就导致司马南售卖金灿荣图书的尝试草草收场。大家不要以为司马南每天靠平台分账就能赚得盆满钵满就会满足,跟带货比起来,那还是不值一提的,看看那个嘎子就知道了,没有司马南的名气大,资产一点不比司马南少。只是司马南打造的人设有点作茧自缚了,所以做了很多次尝试都不成功。

我个人的结论是,储殷教授在这次《读者文摘》的风暴中没有输,还可能是最大的赢家。董宇辉也没有输,他的不回应既彰显了胸怀又显示了读书人的文雅,当然还有大批的“丈母娘”帮着出头何乐而不为呢?估计小董和储殷也有默契,反正都是同道中人,也没有什么原则性问题,与人方便,也是给自己最大的方便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