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萧条给我们的启示:普通人该如何熬过经济萧条期?

繁荣与强大的背后

30年代的纽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战结束后,美国经济迎来了飞速发展的十年,城镇化进程及中产阶级的崛起,给美国新的工业产能和技术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美国收音机公司和通用汽车成了当年美国股市上最火爆的科技股,在1922年到1927年这六年间,美国金融投资者在股票市场获利超过150%。截止1929年,美国实现了2300万辆的汽车保有量,每五个美国人中就拥有一辆汽车。到1929年初,华尔街日报还发文:“美国经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大过”。

黄金年代的美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1929年下半年,泡沫破裂,大繁荣之后的大崩溃到来,一场由美国开始,席卷整个西方世界的经济危机由此爆发。世界近代以来遭受过多场经济危机,但历史给这场持续十年的经济危机赋予了一个独一的名字:“大萧条”

大萧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大萧条的复杂成因,我们不做细化的赘述,就站在普通人的角度,从最表象的现象来梳理分析一下,大萧条来临时都会发生哪些现象,应该如何应对这些现象,并尽量平稳的度过萧条期。

大萧条下的失业者

尽量避免失业

美国大萧条的一个首要普遍现象就是,失业大增。根据当年的数据,美国在大萧条的第三年,也就是1932年,有3400万成年人没有任何收入,还有1100万农民在萧条中苦苦挣扎。对于美国失地失业农民在大萧条中的苦难与挣扎可以看看约翰·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这本书,本书获得过普利策文学奖,本书作者因为本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近年来对本文作者感触最深的一本书。

背着一个牌子的失业男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我们的启示:《愤怒的葡萄》中,失业的美国农民全家劳力一起去种植园摘了一天橙子后,挣的钱能买到一磅牛肋条肉、咖啡、一大袋面粉、还能给自己的车加5加仑的汽油,这种待遇我们在正常时代可都做不到。因此普通人一定要尽力保住自己的工作,那时的美国,从农场主到企业高管到工厂工人,大面积失业。联想到我们近期,原本欣欣向荣的互联网大厂都接连大面积裁员,还美其名曰“毕业”“向社会输送人才”,令人心生寒意。

有工作就有暂时稳定的收入,收入肯定也会降低,但降低胜过断流,只要没有断流,一切就尚有希望。

找工作的美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社交减少

美国大萧条期间,由于大量人员失业,未失业者也收入也大幅下降,整个社会消费欲望大幅下跌,所有人的社交需求都大幅减少。美国人主要的娱乐方式趋向于家庭式娱乐生活,如听广播、看书、下棋。电影业和广播剧等精神娱乐行业发展反而比较繁荣,因为这些娱乐方式都是低社交化或去社交化,且低成本化的。大家都不愿意去酒吧、歌厅、餐厅进行消费了,但人只要活着,娱乐生活的需求依然是存在的,因此减少去社交化的娱乐生活成为了大萧条时期的主要方式。

酒吧歌厅门可罗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我们的启示:餐饮酒吧KTV等实体消费行业是萧条来临时首要被冲击的行业,因为人们的娱乐性社交性消费欲望都会大幅下降,因此行业从业者做好收缩成本或稳妥退场的准备,尚未进入此类行业者切不可选择此类行业作为“创业”或拯救危机的手段。短视频、直播行业的兴起与繁荣就雷同于美国那个时代的电影与广播行业,有可能在萧条期承担起人们的主要的社交与娱乐功能需求。

大萧条期间排队看电影的美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减少投资,开源节流,不要负债

大萧条下的投资与消费都是一件没有意义且异常危险的事情。大萧条期间,美国的房地产投资下降了70%以上,美国的平均商品批发价下降了30%以上,一切资产都在快速贬值,一切消费意愿都在大幅下降,最值钱的资产就是钱本身。负债成为最危险的行为,收入在减少,抵押的资产在贬值,而债务本身并不会减少,并且会随着资产的贬值而实际增多。

汽车、house成为每个美国家庭的标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我们的启示:不要让自己负债,不要过度消费,不要冲动投资,尽量省钱,握在手里的钱,才是最珍贵的资产。

20-30年代美国繁荣的房地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烟、酒、赌博与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期的失业会让人处于低迷与颓废的状态,大面积这种状态的人群,刺激的烟酒的销售。美国自20年代以来的禁酒令,终于在大萧条的第三年彻底废除了,可以说是大萧条促使了禁酒令的废除。长期的生活压抑反而让性的需求也增加了,但是人们只需要性,不需要小孩,因此避孕套和避孕药成为了热销产品。于是,大量的失业美国人通过烟、酒、赌博与性来逃避现实,麻醉自己。

曾经衣食无忧的美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酗酒与赌博的泛滥也极大的恶化了治安环境,当时的美国犯罪猖獗、黑帮横行,失业的人口、无家可归的青年全都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和犯罪的后备军。

大萧条期间美国头号黑道教父阿尔卡彭

对我们的启示:远离烟酒,保养自身,医疗服务作为昂贵的商品,在平时都可以让一个普通人倾家荡产,遑论萧条时期。远离犯罪与赌博,拥有自我防卫意识,不要指望别人保护你。

对食物保持警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般来说大萧条期间粮食的生产并不会下降,食物的总体产能并没有短缺,但是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跌会降低农产品生产的意愿。由于食品的生产无利可图,食品的流通与销售反而会消耗成本,很多农场主和食品生产商家甚至将大量的牛奶、燕麦等进行销毁。城市的贫民没有食物果腹,资本家们反而在销毁食品。

农场主在倾倒牛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我们的启示:以现代社会的生产水平,食品和粮食整体的产能应该不会出现大幅下降,但是碍于流通与经济的因素,可能会产生区域性和阶段性的食品短缺。因此对于食物,能囤积则囤积点,家中有粮心中不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你手握现金不一定能买到食物。

背后是美国梦,前面在排队领政府食物

逆城市化

大萧条前的十年,美国城市高速发展,大量人口从乡镇地区向大城市汇集,去寻找财富与机遇。

幸福的三口之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的美国大城市,如纽约、芝加哥、洛杉矶、费城、旧金山等,社会繁荣,享乐主义盛行,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好莱坞明星风头无二、爵士和蓝调弥漫街道,一派黄金年代的奢靡之风。普通人随便就能找到一份工作,随便一份工作就能养家糊口,并且日子过得还不错。

30年代的纽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到了大萧条时期,史无前例的,美国人口开始从大城市往小城镇和乡村倒流。失业的青年只能回到农场,破产而被银行没收了房产的中年人也无力支撑一家老小在大城市生活,只能回到乡村,种种地,养养牛,并且还有乡村的屋子可以遮风避雨。然而这也只是在乡村有房子有地的人才有的生活,更多人则成为了流民,游荡于城市与乡野之间。

黄金时代的美国农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我们的启示:逃离北上广深杭,现在已经成为了我们很多人的选择,大城市的灯红酒绿车水马龙或许本就不属于普通人,大量普通人涌进大城市就能获得不错的生活甚至财富的机遇,或许只是经济繁荣时代的一场短暂的迷梦。树挪死人挪活,逃离有时也不失为一个合理的抉择。

大萧条下的繁荣与可能的机遇

大萧条下并不是所有的领域都一派萧条,大萧条本身会促进某些领域的蓬勃发展。比如我们前文提到过的电影行业,美国那时电影行业空前繁荣,美国人均每年看电影28场,而我国2016年的数据尚不及此一半。与此同时,唱片、书籍、杂志销售量均大幅上升,人们消费的意愿降低了,但是娱乐与精神生活的需求并没有降低,只是转为了成本更低的方式。

美国人的黄金年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萧条期间,美国政府还在全国进行了大量的基建施工建设,诸多在美国政府拥有关系和背景的相关行业公司,利用政府项目在此期间赚的盆满钵满。

还有部分不良资产和债务占比本身就很低,又拥有大量现金的美国个人与机构,利用收购贬值资产、收购破产企业、收购古董奢侈品、向高价值劳动力支付低薪等方式,在大萧条期间疯狂收割财富。

排队找工作的美国白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你所处的层次与行业恰好在上述几个领域,说不定也会逆风起飞,成为时代的宠儿。

总之,每一次大萧条,都是一次大洗牌,伴随而来的都是美国的社会财富再一次向上层聚集的过程。不论什么时代,普通人面对的永远是相似的问题与困境。历史在各个时代不断的重复,而又不是完全一样的重复。而历史背后的逻辑,才是永恒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