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主办,西部网承办的“世界青年看陕西”系列主题活动来到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和秦岭四宝科学公园。通过世界青年们的“朋友圈”,让更多的人了解秦岭大熊猫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以及秦岭生态保护的成果。

“秦岭四宝”是指大熊猫、朱鹮、金丝猴和羚牛四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这其中,秦岭大熊猫是我国一个独特的大熊猫亚种,形态有别于国内其他分布区的个体,具有极为重要的生态、科研和保护价值。
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救护基地)原为设立于1987年的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是全国三个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之一。现有大熊猫42只,拥有全球唯一人工圈养的棕色大熊猫“七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秦岭大熊猫人工饲养种群在这几年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我们陆续突破了大熊猫激素检测技术、人工受精技术、育幼技术等,大熊猫繁育率从原来的20%提高到目前的67%,幼崽成活率达到95%以上。”据大熊猫管理部副部长张丹辉介绍,秦岭大熊猫人工圈养种群由2003年开始繁殖,截至今年共繁育出大熊猫32胎38仔,目前种群数量已达到42只。尤其在今年,中心大熊猫一年的繁育量突破了5只,创造了中心大熊猫圈养种群量的最好记录。
在熊猫馆,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吸引了世界青年代表们的目光,而棕白色毛发的“七仔”更是这其中名副其实的“网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就读于西北工业大学、来自巴基斯坦的世界青年Ahmed Mian Aitazaz说:“看到熊猫,我才发现吃纯素食也是可以吃胖的。这里的工作人员真的把它们照顾得很好,我能看到他们动物保护工作的努力和用心。”
作为野生动物保护的旗舰物种,中心在保护大熊猫的同时,也保护了其所在栖息地的整体环境。张丹辉说:“我们在宣传保护大熊猫的同时,也希望大家能更多地去了解、认识这些野生动物,让生态保护的观念深入人心。”
除了大熊猫,园区还有朱鹮200只左右,其中展示朱鹮50余只,金丝猴10只,羚牛20头,以及其它珍稀野生动物,如小熊猫、黑熊、金雕、雕鸮、游隼、秃鹫、红腹锦鸡、雉鸡等20余种100多只(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家滩国际学校老师、来自伊朗的世界青年代表Elham Mardani说:“通过这次参观,我学到了很多关于保护环境、特别是珍稀动物与人类和谐共处的知识。秦岭大熊猫保护中心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和他们的努力,以及这里的动物保护模式可以为其他国家作借鉴。”
长期以来,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与高校科研机构广泛开展合作研究。通过疫病防控、饲养管理、繁殖育幼和科学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突破了珍稀野生动物繁育难题,掌握了繁育疫病防控等关键技术,珍稀野生动物人工种群保护研究体系基本建立。
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这里先后攻克了金丝猴的饲养、繁育等关键技术,取得了单只雌性金丝猴三年繁殖两胎的国内最好记录,多年累计繁育金丝猴70多只。羚牛种群数量稳步增长,核心繁殖种群已初步建立,累计繁育羚牛60多头。在圈养朱鹮繁殖的基础上,攻克了自然繁殖、人工繁育、义亲代养技术难关,2002年至今已成功繁育朱鹮543只,野化放归140余只。
据统计,目前陕西秦岭森林覆盖率已达82%以上,全省朱鹮种群数量已从发现时的7只发展到7000余只。大熊猫野外种群由十多年前的273只增加到345只,栖息地面积36.06万公顷。羚牛和金丝猴种群数量也持续增长,金钱豹、金猫、豹猫、黑熊、红腹角雉、血雉等约40种珍稀野生动物已经连续两年在秦岭中被监测到,使秦岭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动植物王国”“世界生物基因库”。

来 源:新华社

责 编:禾 苗

审 核:张永宁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联系授权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