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的某一天,阳光正好,抚顺功德林里被改造的国民党战犯聚集在一起,还像往常一样进行着小组学习讨论,其中就包括廖耀湘。

过了不久,功德林管理所所长姚伦走了进来,对廖耀湘说:“廖耀湘学员,请你跟我来一下。”

听到这话,廖耀湘的心里“咯噔”了一下,他不知道姚伦要找自己做什么,内心有些忐忑不安。尽管内心有一些错愕,廖耀湘还是表现出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大大方方地走进了姚伦的办公室。

进办公室之前,廖耀湘心里有很多种猜想,他战战兢兢地推开了办公室的门,发现姚伦正襟危坐,不紧不慢地对他说:“南京解放军军事学院想请你去讲一个时期的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廖耀湘

廖耀湘有些没缓过神来,迟疑了一秒后,诧异地说:

“啊!这怎么行?一个战犯,一个败军之将,怎么能给胜利之师讲课啊?不行,绝对不行。”

廖耀湘一边说一边摆动着他的手,仿佛对他来说,这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事。

看廖耀湘如此坚定地拒绝了自己,姚伦还是没有放弃,十分诚恳地对廖耀湘说:“就当作是组织上交给你的一个任务,可以吗?”

见廖耀湘还在犹豫不决,姚伦又补充了一句:“这次可不能再推辞了。”

“我去试试,不行的话马上回来。”廖耀湘有些难为情地说。

答应了姚伦的请求,廖耀湘很快就来到了解放军军事学院,没想到出门迎接他的是战功显赫的刘伯承院长。这时候廖耀湘才反应过来,原来他是被刘伯承亲自点名的教员。一时之间,廖耀湘感到受宠若惊,他没有想到刘伯承如此谦逊,居然请他这个“败军之将”来给自己的学生讲课。

是啊,对于很多不了解廖耀湘的人来说,他仅仅是一个战犯,战犯怎么能有资格给新一代的军事人才讲课呢?实际上,当你了解了廖耀湘的履历之后,你才会发现,身为战犯的廖耀湘有着常人不能及的本领,他身上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和作战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

么,廖耀湘是何许人也?刘伯承为什么要请廖耀湘去解放军军事学院当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廖耀湘

这一切还要从廖耀湘在国民党军队时说起。

被关入功德林改造

廖耀湘,湖南邵阳人,出生于1906年5月,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廖耀湘在少年时期就有从军的愿望,1926年,他顺利考入了黄埔军校。后来他以一名国民党军官的身份参加了战争。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乘胜追击,一路打到了南京,这让南京政府十分恐慌,于是决定向南逃跑,仅仅留下一部分军队来保卫南京城。面对这场敌众我寡的战斗,国民党军队注定会输,但是廖耀湘却始终都没有放弃守城,坚定不移地守护城中百姓,为南京政府的撤离争取时间。

然而,不管廖耀湘做出怎样的努力,他始终改变不了失败的局势。后来在南京政府的命令下,廖耀湘带领军队撤到了汉口。经此一战,蒋介石发现了廖耀湘不惧死亡、英勇抗敌的勇士精神,对他另眼相看,还特意给予他嘉奖。

尽管得到了蒋介石的认可,廖耀湘却始终闷闷不乐。因为他觉得自己作为一名军人,不仅对日军作战失败,还失去了南京城,这简直是奇耻大辱。这件事过后,廖耀湘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和日本人进行一场正面决斗,拿回属于自己的荣誉。

果然,机会很快就来了。

在之后的一场昆仑战役中,廖耀湘英勇杀敌,大败日军,大大挫败了日军的气焰,同时也增长了军队的士气。这场战役的胜利也让廖耀湘的心里感受到了军人的自豪感。不得不说,廖耀湘在抗日战争中还是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

经过了八年的长期奋战,1945年,抗日战争终于结束了。历经长期的战乱,全国人民早就厌倦了战争,然而蒋介石却不顾各界人士的反对,毅然决定发动内战。面对蒋介石的“不合理命令”,很多国民党军官是不愿意参加内战的。然而,军人往往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再加上蒋介石对廖耀湘有知遇之恩,他还是决定参加了内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解放战争就开始了。我党首先是对国民党的攻击进行战略防御,后来不断累积自己的力量,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历经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国民党的优势已经逐渐消失,再加上人民群众对共产党的大力支持,国民党军队已经苟延残喘,最终解放战争以我党的胜利而告终。

一开始的时候,不管是兵力还是武器,国民党军队都占有绝对的优势,本以为胜券在握的蒋介石,早就开始了他的春秋大梦。然而,这场战斗并不是比“硬件设施”,而是民意所向。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自古以来便是如此。

国民党失败了,那么国民党战俘将何去何从呢?在辽沈战役中,廖耀湘所率领的第9兵团被人民解放军全部歼灭,随之廖耀湘也避免不了被捕的命运。好在共产党是十分优待战俘的,不但没有赶尽杀绝,还把国民党战俘关押进了抚顺功德林改造。

本以为要在这里关上一辈子的廖耀湘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他有朝一日还能够出来,并且被刘伯承亲自点名担任解放军军事学校的教员。那么,在廖耀湘被关进功德林的这段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刘伯承亲自点名他做军事学校的教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伯承亲自点名廖耀湘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百废待兴,军事领域建设更是重中之重。1951年,我国建设了南京解放军军事学院,目的是为了培养更多的现代化军事人才。刘伯承是我国著名的“常胜将军”,也是建国“十大元帅”之一,创办军事学校的建议就是他向党中央提出的,后来党中央采纳了他的建议,他也理所当然地担任起了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一职。

刘伯承在战场上杀敌无数、战功显赫,但是在私底下却是一个很尊师重道的人。刘伯承对解放军军事学院的教学工作十分重视,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搞剧团要有梅兰芳那样的名演员,开医院要有手到病除的高明医生,办学校则要有一支精通业务的高水平的教员。”

为了给解放军军事学院招聘一些好的教员,刘伯承可谓是下足了功夫。当时新中国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教员十分缺乏,一些军政大学的教员又缺乏实战经验,无法绘声绘色地给同学们还原前线战场的真实场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这种情况,刘伯承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从原国民党军官中筛选一部分做教员。经过了慎重思考,不久后,刘伯承当众点名功德林战犯廖耀湘来做教员。这则消息一经传出,解放军军事学院的学生便开始议论纷纷,他们各持己见,争论不休。

这些学生中有一部分可以接受原国民党的旧军官来上课,有一部分则坚决反对。在此之前刘伯承也请过原国民党军官来上课,但是那些反对的同学在思想上断然不能接受,甚至在课堂上公开顶撞老师。如今那些学生听说刘伯承要请廖耀湘这样的“大战犯”来当教员,内心更是抵触得不得了。

面对这种情况,经过一番思考,刘伯承决定严肃批评又耐心地给学生们做思想工作。刘伯承意味深长地说:“我也是旧军官出身,也当过四川的军阀。我和朱德都是半生军阀、半生革命。”

见同学们听的很入神,刘伯承又接着说:

“这些教员都是毛主席、周总理亲自批准的,他们身上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他们教给我们军事、文化知识,我们本就应该尊称他们为‘老师’。”

听了刘伯承的话,同学们心里很是触动,纷纷决定接纳廖耀湘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伯承

在这里,笔者想到了民国时期北大校长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学理念,一方面他聘请了陈独秀、李大钊等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先行者,也聘请了一些政治偏于保守的学者比如辜鸿铭、黄侃等等。一所合格的大学就是应该容纳各种学术思想,对于军事学校也同样适用。

不论廖耀湘之前属于国民党还是其他任何党派,但现在他已经归入了革命的队伍,他的作战经验是很多人都比不上的。就连伟大主席毛泽东也曾经说过:“革命不分早晚,不分先后,站到革命队伍中的就是志同道合的同志。”

讲课饱受好评

廖耀湘来到了解放军军事学院,没想到刘伯承居然出来亲自迎接他,他感到有些惶恐。刘伯承没有绕弯子,直截了当地对他说:“是我点的名。这次请你来当我们的老师,是想请你讲有关三个方面的问题,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只有你能讲,我们都是你的学生。”

听了刘伯承的诉求,廖耀湘有些纳闷,只听见刘伯承继续说:

“一是讲讲你在缅甸抗日取得一定成绩的小部队战术、森林作战法及城镇村落战斗;二是讲讲你在辽沈战役的体会,一定要实事求是,双方的优缺点都可以讲;三是讲讲你对我军建设的建议。”

看着眼前这位刘伯承将军,廖耀湘完全无法将他与战场上的“常胜将军”联想在一起,没想到他居然如此谦逊,还肯向一个“败军之将”学习,廖耀湘对刘伯承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与此同时,廖耀湘还感到有些压力,他怯怯地说:“恐怕讲不好啊!”

刘伯承笑了笑,拍着他的肩膀说:

“放心讲吧!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只有你能讲,我们都是你的学生。”

在刘伯承的鼓励下,廖耀湘决定接下了这份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廖耀湘

廖耀湘第一次登上讲台的时候,由于紧张,他的手心、额头冒出了许多汗,说话也有些不利索。当他讲到缅甸抗日的时候,他的心情已经逐渐平静了下来,并且渐入佳境。当一个人说到自己擅长的领域时,就会忘却自己的紧张情绪,廖耀湘就是这么一个人。

讲台上的廖耀湘绘声绘色地讲述自己在缅甸战场的经历,通过他的描述,同学们仿佛身临其境一般。从“野人山”到缅北战场,当时正值雨季,蛇虫鼠蚁众多,瘴气横流,再加上医药资源匮乏,战士们举步维艰,很多战士都不幸身亡。

战士们在“野人山”待了20多天,粮草已尽,就连树皮、皮带也没有放过,都一一被战士们吞食,军队的战马也被切成碎片被战士们分着吃,并且每天只能吃一片。为了鼓舞战士们的士气,廖耀湘对战士们说:“为了祖国,为了抗日,我们一定要坚持。”

就这样,战士们靠着对祖国的信仰,成功穿过了“野人山”并抵达印度,安然度过生存危机。部队到达印度之后被编入新1军,继续进行抗日战争。1944年,廖耀湘率领部队展开孟拱河谷战斗,随后歼灭敌军一万多人,还缴获了大量的车马武器等等。

经此一战,廖耀湘部成功挽回了缅北战场的局势,并因此获得了褒奖,晋升为新6军军长。

说到这里,课堂上传来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他们都开始心服口服。

看到同学们在讲台底下聚精会神地听自己讲课,廖耀湘发自内心地产生了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是廖耀湘从来没有过的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廖耀湘

小结

担任国民党高级军官那么多年,历经了无数场战斗,廖耀湘以为自己的一生都会围绕着战争,他没想到有朝一日还能教书育人,这是廖耀湘从来没有想到的。在那之后,廖耀湘逐渐喜欢上了给学生上课。

廖耀湘在之后的课里给同学们讲了辽沈战役,客观分析了国共双方的优缺点,他还补充说:

“当时我看到了国民党大势已去,并对蒋介石说过这次战斗凶多吉少,然而长官执意如此,我们只好硬碰硬了。果然这次战斗我军在黑山全军覆没。”

廖耀湘的课客观、生动,很多学生都喜欢听,不仅能学到实战经验,还能了解很多战争的背后故事,学生们受益匪浅。经过了这段教学生涯,廖耀湘又回到了功德林。1961年12月,廖耀湘被特赦释放,并在1963年2月担任了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文史专员。

毛主席曾经说过:“革命不分早晚,不分先后,站到革命队伍中的就是志同道合的同志。”刘伯承知人善用,可见我党对战俘的包容心之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曾经归属的党派不同,但有一点不可否认,廖耀湘是一个忠实的爱国人士,他在抗日战争期间对我国民族独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