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一个个问题学生的背后,除了学习态度不端正以外,还有一类学生就是看着也很努力,但是成绩却毫无起色,对于这些学生有些人就会觉得这部分学生可能脑子笨,其实大部分的孩子思维都是没有问题的,而之所以出现学不会的现象就是这部分学生没把握住学习中的供需匹配问题。

在经济学里,供需影响价格。而学习中也一样,供需影响学习效果。拿口罩这件事来举例。

在疫情前,口罩的日产量大约是2000多万。但疫情爆发后,2000万的供应量,根本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于是,口罩价格上升,出现“全国口罩遭哄抢脱销”、“高价倒卖口罩”等等情况。

面临激增的需求,很快,口罩的日产量就激增到1.16亿。但是供应量极速上升,需求量并没有随之增长,所以口罩的价格只能暴跌,短时间内,从7元骤降到0.9元。

经济学中,供需一旦不平衡,肯定会有价格波动,供需双方肯定会有一方利益受损,所以保证供需平衡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用经济学的例子是为了明确供需匹配的重要性,我们回到孩子的学习,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尤其是面对即将升学考毕业班,在这个疫情的非常时期,孩子的确需要足够的学习资源,来保证复习效果。而今天,供应不足的情况已经很少出现,我们很少看到孩子说缺少复习资料。

常见的情况往往是,对于毕业班的学生随着考试越来越近,有些家长很容易会在焦虑的情绪下,给孩子安排过量的学习内容。这个时候,如果孩子自身的需求没有增长,那么给予孩子过多的学习内容,只会增加学习负担,降低学习效果。

所以,在给孩子安排学习内容的时候,家长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遵循供需平衡的原则。

一个比较容易操作的方法是:借由学习数据,确定孩子的学习区,让孩子基于自己学习区里的内容来学习。

举个例子:

下面这张图,显示的是OK规划师和孩子沟通时的界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规划师发给孩子的图片上,显示的是孩子知识点掌握的情况,以及大纲要求的掌握程度。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学习机已经按照孩子的具体学习情况,给孩子推送了学习区内的学习内容。

当然,如果目前孩子无法借助科技的手段,需要人为筛选学习内容,那么,我就推荐大家一个比较普适的算法:复习时,遵循85%的熟悉内容+15%陌生内容的原则。这是一个进入学习区的前提。这样孩子可以基于对自我的评估,把需要学习的陌生内容,安排为15%的比例。家长如果比较熟悉孩子的学习情况,也可以按照这个准则,帮助孩子一起筛选学习内容。

总结下我给家长的学习“经济适用指南”就是——遵循供需平衡原则,让孩子在学习区学习,用85%熟悉+15%陌生的内容安排形式,让孩子以最快的速度,吸收自己应该掌握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