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多以前人类迎来了一个不速之客——新冠病毒,它的到来打破了原本平静的生活,不仅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各方面发展也停滞不前,疫情爆发之后,虽然很快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至今仍然没有被彻底消灭。

中国有句老话,叫大疫不过三年,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严重的疫情,一般不会流行超过三年的时间,今年正好是疫情出现的第3年,按照老祖宗的说法疫情会不会在今年也彻底消失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面对疫情,为何我国要坚持“动态清零”?

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

动态清零是一个总的方针,这个总方针是在我们国家的抗疫理念“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下所确立的,它的核心问题不是说病毒的清除,也不是说一例病例都不能发生,而是对于疫情的清零。

简单说就是,发现一起疫情就扑灭一起疫情,让它不出现连续性的社区传播和规模性的反弹,这就是动态清零。

从全球各个国家来看,绝大部分国家是在入境方面进行放松和调整,那么从国内疫情防控调整的措施上,它只是由过去把社区作为第一套防线,退回到医疗机构。

把防止医疗机构的挤兑,把防止重症和死亡作为最重要的防线,并不是完全躺平和放任不管,对社会公共卫生的措施会根据疫情的需要再适度采取,包括世界卫生组织也反复呼吁个人的防护,比如戴口罩、保持适宜的社交距离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前几波的疫情触及是最小的,所以我们发病率、感染率、重症率、死亡率,在全球来看是最低的国家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严格的措施执行,面对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我们很容易“破防”,一旦“破防”,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将是巨大的。

02

“大疫不过三年”,新冠疫情会在今年结束吗?钟南山院士说出实情

根据数据统计,自疫情爆发以来,受到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数接近5亿。并且在疫情期间,死亡人数约为620余万人。新冠疫情的大肆传播,使普通人的生活和工作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期待着在今年下半年,疫情能够完全结束。

对于这个问题,钟南山院士表示:疫情可能长期存在,但大规模传播可以控制,我们会在动态清除的过程中逐步开放,这说明疫情还是可以防控的。

钟南山院士说:近期60%到70%的病例在农村,要做到三点:1、加强普通民众防疫知识普及;2、加强乡村医生防疫教育普及;3、要便利老百姓核酸检测,加快农村基层检测能力。

此外,我国兰州大学中科院院士黄建平、大气科学学院副院长黄忠伟等10余位成员组成的团队,还曾在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与西方出版社合作出版的英文期刊《创新》中发表了题为《奥密克戎大流行是否将终结》的评述文章。

黄建平团队的预测结果表明,奥密克戎将在2022年继续影响世界,新冠大流行要到2023年底(2023年11月左右)才会结束。

无论哪种说法和预测,我们始终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新冠病毒终将被人类消灭,恢复往日平静的生活。

03

今冬疫情形势的三种情景

今冬新冠疫情的趋势还很难判定。不过,疫情走势有三种可能情景。

1.疫情在当前的形势下继续向好,虽然不大可能在今冬实现新冠疫情结束,但新冠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将继续下降,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比较小,概率不到30%。

2.维持或小范围波动于当前的疫情状况,即今冬的新冠发病人数每周波动在3万至5万例,每周新冠死亡人数波动在1-2万例之间,出现这种情景的可能性存在,概率约在30%-50%。

3.今冬将出现全球第六波新冠疫情流行。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比较大,概率约在50%以上。

判断依据有三:一是当前的全球疫情形势依然处于高位水平流行;二是很快进入冬季,即使没有新的变异毒株出现,仅人员聚集和流动,加上冬季环境,就足以将当前的疫情推向新一波流行;三是根据过去近三年的病毒变异情况来看,还不能排除出现新变异毒株的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出现第三种情况的可能性相对要大一些,但今冬新冠疫情造成的死亡人数,估计不会很大。

依据有三:一是全球疫苗接种持续向好,接种率继续不断提高;二是前五波疫情已经造成人群中最弱的那部分人死亡,剩下的部分对新冠的抗击能力相对较强;三是从过去的疫情防控中总结了经验,加上新治疗药物的应用,卫生系统更有能力应对可能发生的新一轮疫情。

04

疫情当前,我们应该如何防护?

1. 公众日常生活中和出行时应正确佩戴一个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以上防护级别口罩并做好手卫生、遵守呼吸道礼仪。无需佩戴多个口罩或带呼吸阀的口罩,无需穿防护服。

2. 召开会议时,应有效通风换气且社交距离1米以上。不应在人员拥挤、通风不良时仍不佩戴口罩。

3. 无疑似/确诊病例时,居家环境清洁应以日常清洁通风为主,无需每日消毒。

4. 超市购物缴费时,应间隔一米排队,戴好口罩,首选无接触支付。

5. 乘坐轿厢式电梯时,应全程佩戴口罩、间隔站立并遵守呼吸道礼仪。

6. 家长陪小朋友玩耍时,应培养孩子手卫生意识,及时纠正儿童吃手和玩具的不良习惯,并定时清洁双手和玩具。

7. 乘坐公交车或地铁时,可佩戴手套,减少触摸公共部位,不要触碰口鼻眼。

8. 用餐前,应在流动水下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或用免洗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不应不洗手,直接用手抓取食物。

9. 咳嗽打喷嚏时,应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包好后置于垃圾桶内或采用肘臂遮挡。不应随地吐痰、用手捂或直接对他人咳嗽、打喷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