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伟因母亲纵容弟弟推倒自家院墙,10年不与母亲来往。10年后,他在家建模具厂,多次被弟弟举报。这时,母亲的一个决定,让许伟彻底崩溃,他举起铁锤,要砸烂弟弟家的围墙。
许伟不明白,母亲为何一直偏袒弟弟,更让他难过的是,就连妹妹也站在母亲和弟弟一边。

抓阄分房
50岁的许伟,在家排行老大,下面有一个弟弟和妹妹。
作为家中长子,父母对他寄予厚望,虽然家境不富裕,但是父母拼尽全力,供他读书。
为了让许伟接受更好的教育,父母多次为他转学,可惜许伟脑子笨,不是学习的料,高中复读两年,也没有考上大学。
后来,在舅舅的安排下,许伟在外拜师学手艺,成了一名工人。
工作后,许伟感念父母的栽培,每个月将大部分工资交给父母,帮扶家里。

那时,日子虽然不富裕,但是一家人互相关爱,其乐融融。
事情的转折,就出现在1997年,兄弟两人先后成家,父母张罗着分家。
当时许家老宅一共有8间房,4间土屋靠后山,4间红砖房靠马路,外加中间一处矮房。
母亲顾霞找到许伟商议,想让他将4间砖房让给弟弟许俊峰。
“你弟弟挣钱不如你多,再加上你也知道你弟妹娘家人的脾气,恨不得鸡蛋里面挑骨头呢!”
许伟顾及兄弟情谊,刚想点头答应,一旁的妻子叶丽咳嗽了一声,许伟便沉默了。
叶丽对婆婆说道,手心手背都是肉,你当娘的也不能太偏心了吧?再说了,那4间砖房,如果没有许伟出钱,能盖起来吗?
眼看大儿媳不同意,婆婆顾霞的脸拉得老长,她愤愤不平地走了。

第二天,为了公平起见,顾霞和老伴叫来族人,在大家的见证下,将8间房一分为二,让兄弟俩抓阄。
顾霞让小儿子许俊峰先抓,结果,许俊峰一下抓到4间砖房,他顾不得大哥大嫂的脸色,当即眉飞色舞。
大儿媳叶丽的脸阴云密布,她直呼不公平,因为房子条件差距太大。
顾霞回怼道,愿du服输,怎么有反悔的道理呢?再说了,你们是老大,为了几间房吵翻脸,传出去多丢人?
叶丽被婆婆驳得哑口无言,而一旁的许伟也劝说妻子道,一家人,和气生财。
随后,顾霞和老伴又将省吃俭用攒下的6000元钱,一分为二,交到两兄弟手中。
分家一事尘埃落定,许伟马不停蹄奔赴外地打工,妻子则在家照看女儿。
许伟没想到,此后几年,妻子和母亲闹得水火不容。

“免费保姆”
分家后不久,顾霞的小儿媳生下孙子,她和老伴便常住小儿子家,做起“免费保姆”,在小儿媳生下第二个孙子后,更是寸步不离了。
那时,老两口50来岁,身子骨正硬朗,每天帮着小儿子一家做饭,洗衣,带娃,种田,忙得不亦乐乎。

反观叶丽,独自带女儿,有时忙起田里的活计,母女俩连口热饭都吃不上。
婆婆的差别对待,让她心生不满,她提议让婆婆过来帮她几天,婆婆却说,小孙子还小,离不开人。
讽刺的是,兄弟两家仅一墙之隔,从大门走过来,不到20米。
叶丽知道,婆婆八成是嫌弃她没有生出儿子,才会如此。
她免不了找丈夫抱怨,丈夫劝她不要放在心上。为了不让丈夫为难,逢年过节,叶丽总会买上礼品,再给公婆添置新衣。
可是婆婆从未念她的好,反而张口闭口,就夸赞小儿子和小儿媳孝顺。
有一次,公公住院回来,叶丽特意给公公买了一箱八宝粥。那时八宝粥在农村还是稀罕物,女儿闹着要喝,被叶丽拦下,给公公送了过去。
结果,第二天,她看到两个小侄子一人抱着一罐八宝粥,吃得满脸都是。
那一刻,叶丽心寒不已,心想我孝顺你们的东西,你们转眼就给了孙子,这事搁谁心里能舒服?
以上总总,皆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可是积年累月,皆成为压在骆驼背上的稻草。
“终于”,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出现了。

强行占地基
10年前,许伟的父亲因病去世,兄妹三人聚在一起,操办了父亲的后事。
安顿完后事,他们回忆着幼时的点点滴滴,往日温情在心头浮现,彼此的亲情也重新燃起。
可谁也没想到,这是兄妹三人最后一次齐聚。

过了没多久,弟弟许俊峰要扩建新房,他给许伟打电话,提议要花2400元钱,买下哥哥的一部分地基。
许伟觉得不妥,这时母亲在电话那头帮腔道,你弟弟有两个儿子,往后他们结婚,也住不开。
许伟默然,过了片刻,他说道,我是没有问题,不过要跟你嫂子商量一下。
许俊峰忙不迭说道,已经跟嫂子打招呼了,她说一切听你的。
许伟没再说什么,结果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接到妻子电话。叶丽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叫喊道,你再不回来,我就被他们逼死了!
原来,许俊峰一早就叫来挖掘机,推倒了大哥家的矮墙,叶丽看到后,气得跳脚。
她找婆婆过来评理,结果顾霞却埋怨叶丽太过小气,她指责道,你家就一个闺女,占那么大地方,有什么用?
接着婆婆话锋一转,再说了,你不是说一切听我家老大的吗?他昨晚同意了。
叶丽哭诉道,我那是气话,怎么能当真?你问问咱们村,有谁家愿意以2400的价格,出让2米地基?
婆媳俩你一言我一语,越吵越凶,再加上小叔子的帮腔,叶丽很快败下阵来,和婆婆冷战了好几天。

几天后,叶丽的女儿婷婷从高中放假,她在家门口的小河堤背单词,叔叔许俊峰看到后,阴阳怪气地说道,跟你爹一样是个木脑壳,把脑子读烂也考不上大学!
婷婷一听,气得眼泪要流出来了,质问叔叔为何要骂她?
这时,顾霞走了过来,也破口大骂道,有你这么跟你叔说话的吗?难怪你妈这个老猪婆,生下了你这个小猪婆!
婷婷正值青春期,自尊心强,她被奶奶骂得哭着回了家,一整天没有吃饭,自那以后再也没有喊过顾霞一声奶奶。
叶丽看着女儿受委屈,更是气愤不已,她向许伟摊牌,以后再向婆婆妥协,两人就离婚。
许伟也被母亲和弟弟的举动,搞得寒了心,自那以后,两家人逐渐连话也不说了。

每次顾霞从大儿子家门口过,大儿子一家不是视而不见,就是站在一旁冷眼旁观,连招呼都不打。
期间,顾霞因病住院十几天,就连邻居都上门探望,可是大儿子始终没有露面。
就连逢年过节,也不肯上门。
顾霞寒了心,将所有怨言,添油加醋地倾诉给远嫁广东的小女儿许静怡。
结果,不明就里的许静怡,也与母亲和二哥统一战线,对大哥一家,冷眼相看。
母子兄弟一墙之隔,血脉至亲,却连普通邻居都不如。
10年来,兄弟俩唯一一次交谈,依旧以争吵告终。

修路建厂
3年前,许伟从外地回来,想在自家建小型模具厂。
他发现兄弟两家门口的小路泥泞不堪,一到下雨天,车子进不来,人走路也脚底打滑。
许伟提议,兄弟俩合资修一条水泥路,方便出门,也方便去后山种田。
弟弟许俊峰眉毛一挑,我家离马路近,没有修路的必要。
许伟反问道,你上后山的时候,不是也要经过我家门口吗?
许俊峰却说,谁爱修谁修,反正我没钱。
无奈之下,许伟独自出钱,将路修好,又盖起厂房,开张营业,生意蒸蒸日上。

就在这时,弟弟许俊峰上门了,张口就抱怨道,你家用水量激增,生活用水和污水都漫到我家门口了。
原来,兄弟两家屋后有一条排水渠,许伟家地势高,污水要流经弟弟家。
许伟没好气地说道,水渠在你家屋后,怎么可能漫到你家门口?我看你是找茬。
许俊峰不管,坚决要大哥重修水渠,不然他就去有关部门举报。
许伟想到3年前修路一事,说道,随便你去举报,反正我家屋后的水渠又没堵。
兄弟俩不欢而散,让许伟没想到的是,弟弟竟然真的向环卫部门举报,导致他被罚了几千块钱。
弟弟此举,完全不顾亲情,让许伟怒火中烧,而这时,母亲的举动,无疑又添了一把火。
母亲竟然对别人说罚得好,像他这种不孝子,做生意也不能长久。

许伟心里不是滋味,也懒得跟母亲理论,他以为此事不了了之。
结果几天后,许俊峰想在两家水渠的交界处,筑起一道堤坝,堵住大哥家的污水,没曾想脚底一打滑,摔断了腿,三个月干不了活。
眼看大哥生意越做越好,而自己坐在轮椅不能动弹,许俊峰的恨意更强了。
在他看来,如果不是哥哥不肯修水渠,他又怎么可能摔断腿?
等到能下地走动后,他又拄着拐杖,来到大哥家门口,大骂大哥狠心,害他摔断腿,并扬言如果大哥不扩建水渠,他会继续举报,直到大哥的工厂关张为止。

弟弟的不可理喻,气得许伟浑身哆嗦,妻子也忍不住埋怨,就因为他太过懦弱,多年来才被婆婆和小叔子骑在头上。
而许俊峰说到做到,他再次举报,导致许伟三天两头接受调查,无法正常开工。
就在这时,母亲的又一把火,让局面达到了“高潮”。

断绝关系
眼看兄弟俩剑拔弩张,母亲顾霞站在围墙边,大骂许伟上不孝顺父母,下不团结兄弟,她扬言要跟许伟断绝关系。
往事种种,在许伟脑海浮现,这一次,他彻底失去理智,拎起铁锤,冲着弟弟家的围墙狠狠砸去。
每砸一下,他控诉着遭受的不公,直到筋疲力尽为止。
他隔着墙头叫喊道,这一次任凭天王老子来,我也不妥协了,你们愿意断绝关系,就断绝吧!

看到大儿子发了火,顾霞心里反倒有些打怵,她哭哭啼啼,向远在广东的女儿,控诉了大儿子的“暴行”。
许静怡得知后,怒不可遏,她举双手赞成母亲断绝关系的决定。
在许静怡看来,当年父母为大哥倾尽所有,可换来的却是大哥的冷漠。
她想起20年前,她从老家返城的时候,要走十几里泥泞山路,可是大哥明明有摩托车,却从不愿意送她。
看到小姑子翻旧账,嫂子叶丽冷笑道,当年要不是你不分青红皂白,挑拨我们和娘的关系,你大哥怎么可能不送你?
一时间,一家人分成两个阵营,许伟成了众叛亲离的那一个。
而顾霞在得到女儿的支持后,瞬间底气十足,她用圆珠笔在作业本上歪歪斜斜地写了几个大字:
我顾霞要跟儿子许伟断绝关系,老死不相往来。
此举外人一看,赌气居多,亲戚们见状,纷纷两头劝说,将一家人聚在一起调解。
可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母子三人同坐一院,却远远分开,谁也不肯低头。

在大家的劝说下,许伟不情愿地说道,母亲永远是我的母亲,只要她愿意上门,我家大门永远为她敞开。
而顾霞也如法炮制,她表示不用大儿子赡养,但是如果儿子愿意上门,她的大门也永远为儿子敞开。
最终,母子俩还是不欢而散。
年过七旬的顾霞老泪纵横,她不明白自己含辛茹苦将大儿子拉扯成人,该分的家产也给到大儿子,为何他不顾念养育之恩,对自己如此冷漠?

结语
有人说,很多时候,一个家庭的内耗,是老人带来的。
对此,深以为然。
如果父母明事理,做事公正,能看到子女的付出,用感恩代替埋怨,则家庭和睦,兄友弟恭。
反之,如果父母一碗水端不平,一味偏袒某个子女,同时在儿女面前嚼舌根,说另一个子女的不是,结果必然是亲情破裂,分崩离析。
有人说,因为母亲顾霞的偏心,导致大儿子彻底心寒,他的不低头,就是要为自己争口气;
也有人说,大儿子太过冷漠,父母将他抚养成人,帮他成家立业,已经尽到责任。作为儿子,他应该学会感恩。
对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我是米粥的阅读时光,热爱阅读,随时分享人生百态,欢迎关注~
欢迎点赞,评论与转发。您的喜欢是我继续创作的最大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