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世界各国在航天领域发展开始,就有人提出了“人造月亮”的一个构想,人造月亮顾名思义就是由人工制造出来的“月亮”,其实是利用向地球高空发射一些反射装置(包括卫星),从太空反射阳光到地面。

在2018年的时候,成都的一个实验基地就提出了制造人造月亮的计划,并计划于2020年发射“人造月亮”,亮度是月亮8倍,但如今2020年已经过去四分之三,为什么却一点消息都没有呢?这是怎么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车之鉴——俄罗斯

人造月亮的构想最开始是由一个法国的艺术家提出的,他说,“如果在地球的上空挂一串珍珠项链,这样就能把阳光反射到巴黎的大街小巷”。

但没想到这一构想引起了俄罗斯人的注意,要知道俄罗斯的部分地区靠近北极,昼短夜长,甚至经常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当极夜现象来临的时候,部分地区将陷入数月暗无天日的黑暗。

为了改善这一情况,上个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在和平号空间站上进行了代号为“旗帜2”的人造月亮探测实验,其实就是一个能够反射阳光的特殊镜子,由8瓣厚度仅有5微米的超薄镀铝膜片组成,可以利用离心力自动打开。

这个“人造月亮”的直径有20米,投射到地球上的光斑有4000米,这只是初步探测证明了人造月亮是可行的,毕竟人造月亮的轨道还没有进入地球的同步轨道。

之后,俄罗斯人又开始进行了人造月亮“旗帜2.5”实验,然而这次实验却以失败告终,本来人造月亮是为俄罗斯照明,但事实上不仅没有起到效果,反而还让俄罗斯损耗了数亿美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造月亮的优势与问题

人造月亮系统最初被提及就是为了解决南北极这些高纬度地区的照明问题,因为这些地区每年都有一段长夜难明的极夜时期,另外人造月亮(太空反射镜)还可以用来照亮发生地震或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地区,使救援工作在夜间也能进行……

从这些方面来看,似乎人造月亮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也有人对此提出了异议。生物学家们担心它会改变地球某些区域的生物模式,影响地上生物作息。

因为当人造月亮升起,它会发出比月亮亮8倍的光芒,这对于很多自然界中喜欢夜晚的生物,如蝙蝠猫头鹰等等来说却是一件坏事,会严重影响它们的生物钟,对于人类也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影响。

不仅如此,天文学者还认为它可能会影响天文观测而强烈反对。想要节约资源本身并没有错,但是,人造月亮发射之后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我们要全面考虑,如光污染对生命生物钟的影响以及技术难题都是目前无法攻克的。

我国的人造月亮

在2018年的时候,成都举办了创响中国专场活动,并展出了中国的人造月亮项目,引起了人们的热议,毕竟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也直接证明了中国科学技术的飞升,这个项目由天府新区系统科学研究会主导,计划于2020年发射首颗人造月亮,2022年发射3颗人造月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为什么要发射3颗人造月亮呢?

人造月亮被发射升空是通过反射太阳光的方式为地球带来光明,这就意味着这面镜子必须足够大,如果不够大的话,那么它将达不到月亮的作用,照亮的可能就是某些地方的某一区域,而不是整个天空。

在人造月亮发射成功之后它也会像其他的卫星一样在地球的上方来回移动,光源无法固定,如果想要点亮夜晚,就必须要发射多颗人造月亮。

事实上,这个说法本身只不过是一个设想而已,自然也就没有被设计制造出来。

根据《科技日报》报道,我国设想中的“人造月亮”由位于地球轨道500公里处的三面镜子组成,具体来说是3面巨大的反射镜将等分360度的轨道平面。

这样就可以将太阳光反射到地球上,有“3个月亮”交替运行,每天24小时固定照亮成都地区3600至6400平方公里的地表面积,亮度大概是月亮的8倍,每年节约12亿元的电费。

然而仔细研究的话,这个设想根本没有任何实现的可能。

首先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任何工程项目都要讲求效率和性价比,人造月亮的主要任务是“照明并节省电费”,但是我们制造人造月亮用于近地轨道的镜子和发射人造月亮本身的费用以及日后的维护费都还没有进行准确计算。

如果将这些问题进行综合考虑的话,可能得不偿失,而且人造月亮的照明能力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强力,其光亮程度只是正常月光的8倍左右,也就是说它的实际照明程度可能连生活中那些路灯光亮程度的五分之一都没有。

其次是材料问题,反射镜的材料必须能够应对温度的变化,以使反射镜在太阳辐射下始终保持高反射率,但是就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根本是天方夜谭。

最后就是技术问题了,制造人造月亮哪有那么容易,并不是把一块镜子发射到近地轨道上就可以了,因为地球外的宇宙环境相对比较复杂,要如何始终保持高反射率也是一件有待研究的事情,还要让人造月亮在太空轨道上完成一系列的精细操作,这更是难上加难。

总之,人类要想与人造月亮相会,尚需时日,这样的工程项目听起来很宏伟,但有可能最后落得“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