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元宇宙”概念不止是区块链虚拟经济结构嵌入现实社会所带来的一种全新思维、认知和社交伦理模型,更是互联网社会未来发展的一种终极形态。元宇宙的到来必将为艺术注入新的活力,激发艺术家面对去自我中心化的社区众创、AI生成、人机交互创作的多元挑战。艺术家们借助平行于现实虚拟世界或虚实联动的生活方式创造数字身份、数字资产,穿越历史与当下,启示未来。

《我的元宇宙》数字艺术展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视角。让科学家与艺术家跨越各自领域的边界,在洞察力和创造力的底层逻辑和美学根基上携手,通过分布式记账与储存、加密技术的隐私保护、智能契约和共识机制的加持,互相激发、互相协作,众筹众创,共同创造链上确权、线上社交的普惠性元宇宙,共同管理并打造一种集体维护、多元共享、虚实相生、虚实融合的人类新型社会形态。

2022年11月19日,长三角第一个元宇宙科技文化场馆——华莱坞元宇宙艺术馆在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以《我的元宇宙》 数字艺术展VIP预展方式扬帆启航。

其中,2022届Meta Point全球元点设计大奖一等奖获奖作品:王雨萱《近未来数字化语境下人类关系重塑计划》及伊力亚斯《无脸小恶魔》受邀参展,与其他国内知名元宇宙艺术家共同呈现一场视觉的冲击盛宴,凸显我国在元宇宙内容领域的超高水准。

展览讯息

华莱坞元宇宙艺术馆首展“《我的元宇宙》数字艺术展”由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广州都市圈网络科技平台主办,由知名策展人顾振清、张海涛联合策划,特邀30位(组)国内知名元宇宙艺术家(42件作品)共同参展,呈现他们在元宇宙领域的最新研究性作品,以震撼视觉与人机共谋的沉浸体验创造一个面向公众、覆盖城区的首个公众意义的“元宇宙日”。

《我的元宇宙》都市圈·元宇宙数字艺术展

策展人:顾振清、张海涛

展览总监:李菲

展期:2022年11月19日至2023年1月19日

展地:中国无锡市滨湖区蠡湖大道2009号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华莱坞元宇宙艺术馆

展览将自2022年11月25日正式对公众开放,持续展出至2023年1月19日。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下午12:30时至8:30时。周一闭馆。

参展艺术家(按姓氏字母排序):

A.yang、EIEvision团队(孙金龙+刘淼文+丁思雨)、Enlightens.Art氤艺术(成卓+肖弘弢)、陈文令、陈晓东、古原、胡帅、黄河山、LEYU Intuitive Lab(王展)、李杭+刘佳钰、李玮、林万山、Niq(陈科乾)、邱宇、Rok(陈阳昕)、SIMON MENG+数字化合物、孙羽茜、田晓磊、王兴、王雨萱、文泽17、许毅博、徐戈、薛雷、Y&Z艺术团队(黄莺+何在峰)、杨千、伊力亚斯、袁徐庆+杨康、张海超、ZOOJOO(章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部分作品现场展示预览

元点奖参展作品介绍

元空间设计类一等奖——《近未来数字化语境下人类关系重塑计划》
作者:王雨萱

作品类型:三维软件

尺寸:尺寸可变

年份:2022

展出区域:A区《文明迁徙》

作品说明:

自 2020 年新冠疫情常态化的世界背景下,人类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大环境上面临着严峻挑战。在日新月异的近未来背景之下,由于物质资源逐渐枯竭,新技术将会改变工具、身体与环境的关系,人与机器之间的界限届时将被重新界定。艺术家对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人类与我们自己、社会和自然的关系该如何平衡,如何和谐共处的问题深入分析研究。本次设计希望通过虚拟数字艺术以及艺术互动的形式,与观众建立连结,改革人际关系,并影响现在和未来的人类可持续发展

创意设计类一等奖——《无脸小恶魔》
作者:伊力亚斯

作品类型:数字艺术

尺寸:尺寸可变

年份:2022

展出区域:A区《文明迁徙》

作品说明:

无脸小恶魔是来自克苏鲁Cthulhu的一位恶魔,它已经经历了790岁的人生,作为克苏鲁世界个子最矮的它,心地善良,相比于克苏鲁其他种族可以算是小天使,但来到了地球发现自已是个小坏蛋,好奇心及其严重,对一切感兴趣,发现了地球上各种文化后,每一个都想尝试一下,每次都会做一些小破坏和捣乱它希望体验所有的有趣文化,无法表示喜怒哀乐的它,长着饱满的恶魔脑袋反差萌的小身体,虽然自称无脸小恶魔但大家见到它都叫它无脸小可爱!无脸小恶魔通过可爱的外表来体现不同文化和艺术(朋克,摇滚,未来,可爱,潮流)等,通过自已鲜明的外观体现元字宙和未来世界的多种新型探索。没有表情的无脸恶魔,留下更多悬念和猜测给看到它的每一个人。

(点击查看2022届Meta Point全球元点设计大奖完整获奖作品名单)

其他参展艺术家作品概览

《我的元宇宙》数字艺术展在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华莱坞元宇宙艺术馆A、B、C三个展区同时展出,分为“文明迁徙”、“虚实共生”、“数字永生”三个主题板块,集中展出人工智能、链游、加密、裸眼3D、AR/VR/MR、元宇宙DAO社区众创艺术等形式的数字艺术作品,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交互式的感官体验和突破性的视觉呈现。

《我的元宇宙》数字艺术展A区:《文明迁徙》

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代,许多文化巨匠例如达芬奇、丢勒拥有多重身份,他们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现代科学从宗教文化中脱颖而出,成为人类的智慧和理性之光,引领人类走向现代社会。2009年以来,在当今互联网区块链科技呈指数级增长的条件下,元宇宙生态已然成为人类文明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所塑造的一种虚实相生、虚实融合的新型社会形态。然而,人类社会却给予艺术家另一种知识生产的特殊角色。艺术家具有在科学前瞻、科学幻想之外的继续想象、继续认知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智能。因为艺术家的直觉和想象力,可以跨出科学原理的密封舱,感知并彰显物理世界与数字虚拟世界其他未知、隐秘和混沌的面相。

张海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张海超

作品名:《电子草履虫》

作品类型:交互程序、深度摄像头等

尺寸:尺寸可变

年份:2017

作品说明:

本作品基于图形与声音实时生成编程环境构建的交互程序,由“草履虫”生物、培育环境以及数据监测系统三部分构成。该生物为数字虚拟空间中的初级拟生命体,深度感知设备作为其唯一现实环境感知手段,在输入信号产生波动时能够生成基本的实时声音反馈及形态变化, 同时在反应过程中影响自身所处虚拟培育环境,使环境同步生成变化。生物生命周期以程序启动为起始,以程序关闭为终。在其运行过程中,观众为程序注入变量,每个生命周期的形态与变化由观众介入的数据产生差异,由此产生实时性和活跃性。

薛雷

作者:薛雷

作品名:《Bondbomb》

作品类型:多维空间研究、数字生物、现实与虚拟交融、NFT社群、人机共谋项目

尺寸:尺寸可变

年份:2022

作品说明:

多维空间研究。观察空间为:虚拟空间虚拟人观数字展(BINAVERSE)、物理空间看虚拟数字展(威尼斯元宇宙年展,军械库)、物理世界物理瓷装置。

观察的Bondbomb形象是一个在现代社会中,被捆绑和充气产生的“数字生物”。极好的表达了在时代与技术迅速更迭中,人们不断增压、减压,反复挣扎平衡的各种状态。“数字生物bondbomb”的质感形态,动态,大量由计算机算法生成。一方面挑战着物理世界的各项标准,一方面借助计算机逻辑完成人机共谋的传播与交互。在NFT社群中,bondbomb 做了开源。作品进入了BINAVERSE纯虚拟空间展。同时,现实世界的瓷装置延续了算法的多样性。在各维度的碰撞交互中,bondbomb 如同声波发射源,会在虚拟和现实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各级共振与反弹。

胡帅

作者:胡帅

作品名:《The Box》

作品类型:数字影像

尺寸:3840*2160

年份:2022

作品说明:

作品在以两块LED屏幕构建的裸眼3D虚拟盒体空间呈现,展现了元宇宙的多元空间状态。

袁徐庆+杨康

作者:袁徐庆+杨康

作品名:《熵增实验》

作品类型:全息动画影像

尺寸:尺寸可变

年份:2022

作品说明:

宏观来说,经典与永恒只是一个片刻的存在,在熵增的过程中都将逐渐消解。由熵减形成的秩序与标志物终将逐渐弥散,价值不在标志物本身,而是由减及增的过程。

A.yang

作者:A.yang

作品名:《双盈-3》

作品类型:互联网、区块链、NFT、行为、装置等综合媒材

尺寸:尺寸可变

年份:2021-2022

作品说明:

A.yang的NFT艺术系列代表作《doubleFat》将Opensea等NFT交易平台上的NFT作品及这些平台本身作为现成物纳入其行为装置作品中,并将此以NFT为主题的装置行为铸成NFT艺术作品,艺术家试图通过该作品探讨、反思区块链、NFT等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是否有可能只是将人类和人类文明导入了Too Fat的非健康状态之中。《doubleFat-3》是《doubleFat》系列的第三件作品。

田晓磊

作者:田晓磊

作品名:《"Myth" 神话》

作品类型:循环视频

尺寸:尺寸可变

年份:2018-2021

作品说明:

这套作品是一个长期计划,计划创作一系列的人机结合的生命标本。我设想他们是下个时代人机结合的标本,人类通过外挂和内挂在演化上趋于多样性和自主选择性,人变成了多族群和多分支,最后成为地球上动物界唯一的多样性生命。

艺术家基于混合,杂交,错位等方法,用创造标本的方式进行一场思维游戏,此在创造生物,建筑,植物等系列,最后形成一个百科全书似的虚构标本系统。艺术家设想后人类时代人类摆脱了依赖环境淘汰的自然演化规律,而利用科技主动改造身体的硬件和软件。人的演化呈现多元,主动的趋势,计算机甚至帮助人类制定演化方案,人类逐渐脱离了人类的物种,并演化出多种差异化物种。

作者:田晓磊

作品名:《“Retrograde" “逆行”》

作品类型:PC游戏

尺寸:70*83*145cm

年份:2019

作品说明:

一个身着西装的人在城市中孤独的奔跑,他与其他人奔跑的方向相反,他要躲避汹涌的人潮和障碍,他能最终成功吗?“我去哪?他们去哪?”是他在奔跑中不断发问的问题。

EIE vision 团队

作者:EIE vision团队(孙金龙、刘淼文、丁思雨)

作品名:《隐性》

作品类型:生成艺术、交互视频

尺寸:尺寸可变

年份:2022

作品说明:

《隐性》是一件AI人工智能技术的互动装置作品,观众可以通过私密性语言输入的方式来和敦煌的神秘文化“交谈”。伴随着科技与艺术的不断融合,转译和重塑敦煌古老神秘的文化,为其再一次被打开提供新的可能。从展示呈现,到艺术创新,对符号的提取与转译、对内容的阐释与传播,对时空的融合与再造,作品尝试以科技作为媒介,让历史以非自然的形态发声,通过重塑过去与未来的链接,对于古老的文明来言,我们不仅要回应遥远的历史。还要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LEYU Intuitive Lab (王展)

作者:LEYU Intuitive Lab (王展)

作品名:《朝闻道》系列动态数字藏品

作品类型:数字视频

尺寸:尺寸可变

年份:2022

作品说明:

朝闻道:以五部世界经典艺术作品视觉解构刘慈欣短篇小说《朝闻道》。将小说中五个经典场面以超现实的方式视觉化、动态化呈现。

作者:LEYU Intuitive Lab (王展)

作品名:《李白诗歌可视化··加密转换》

作品类型:数字视频

尺寸:尺寸可变

年份:2022

作品说明:

《李白诗歌可视化··加密转换》项目将家喻户晓的诗仙李白诗歌意象进行富有创造力的视觉化,通过激活与转换,创作成为动态数字艺术藏品。作品以当代化的视觉语言和超现实场景,结合未来艺术的想象产生新的观念。诗歌作为人类文字语言表达的经典媒介。当环境与内心形成某种契合的状态之时,不时会回想起经典诗句中深切表达的感受。在未来的某时某地,人类抬头仰望星空和低头内观心中的思绪和节律时,是否会有我们阅读李白诗韵的共鸣?白驹过隙,我们从未停止对未来世界的向往、追问与反思,此刻与未来诗歌的经典可视化转换成为一种新的可能。

作者:LEYU Intuitive Lab (王展)

作品名:《命运》系列动态数字藏品

作品类型:数字视频

尺寸:尺寸可变

年份:2022

作品说明:

“宇宙并没有选择人类,在我们的时间里人类文明在地球上达到巅峰,不过是一次偶然的机遇,而我们以人类的自负把偶然当成了必然。现在,大自然掷出的进化硬币翻到了另一面。”—— 刘慈欣《命运》

由此我们展开创意思考,以意象性把握原著精髓为宗旨,而在很大程度上抛弃物理层面对写实逼真度的追求,从而突出大刘思想实验所欲传达的意境本质,以人的渺小彰显人类在宇宙中命运卑微的浩大主题。

作者:LEYU Intuitive Lab (王展)

作品名:《城市导论》

作品类型:动画、短片

尺寸:1920*700

年份:2011

作品说明:

短片《城市导论》以城市环境与人的关系为主题。对于主题的选择出发于多年城市求学生活中的种种真实感受,有序的,机械,冰冷,工业化的城市生活。人的个性被消磨,压抑。

古原

作者:古原

作品名:《困兽:重生的痕迹》

作品类型:数字影像

尺寸:尺寸可变

年份:2022

作品说明:

人始终是不断的否定自己,在否定和被否定之间重生,充满不确定性。尤其是在疫情时代,加重了人的那种焦躁和不安,已无法确定安排任何一件事。围绕着这一个原点,人从零走到零,犹如困兽。古原用水墨线条不断重复绘制一个自创的图腾符号,不断叠加、再造、销毁、再造、转换,凝缩在不同的视觉幻象,构成了撞击人心的视觉冲击能量。

陈文令

作者:陈文令

作品名:《坐看云起时》

作品类型:综合材料

尺寸:235x260x88cm

年份:2022

作品说明:

《坐看云起时》的创作理念:这件作品是从王维的名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得到的灵感。塑造一个怀着坚强意志的少年在追寻水流和真理的源头,偶然间坐下来歇息时看到云雾万千变化的喜悦之情。作品采用超现实主义的艺术语言营造一个如梦如幻,如诗如画的视角图景。雕塑的基座犹如一朵升腾而起悠然自得的彩云,并在云彩的轮廓线里装置着LED灯带,夜间里具有诗性,浪漫和禅意的照明光效。为传统雕塑增加新的当代性元素。呈现出审美与实用,精英与通俗,传统与当代、私享和公共完全融为一体的新气象。同时期待能为疫情时期人们的身心困忧提供某种自在,超旷和诗意的艺术疗愈,为人性的温暖和光辉带来新的希望。

作者:Rok(陈阳昕)+陈文令

作品名:《第二十类接触》

作品类型:VR视频

尺寸:尺寸可变

年份:2021

作品说明:

这件作品描绘了艺术家想象中人类灵魂进入数字虚拟世界时的所见。脚下远处地球的投影暗示观者现在“灵魂出窍”的状态;本应是球体的地球现在却看起来像是天穹,这说明数字世界的空间在现实空间的夹缝之中体积为零,但是一旦进入数字世界的空间,却无比广阔;体积为零,乍看之下一切归为虚无,但量子力学告诉我们,真空中充满了能量;这些能量现实不可见,但是数字世界中却得以一睹真容,它们以巨大的不规则形状漂浮于空中。小红人形象代表每个人的自我。他们似乎来自于不同的多元宇宙,有着不同的形态而不再是红色,聚集于观者四周;顺着他们手臂的方向望向上方,每个人便看见了“真我”。

这件作品名字来源于“第三类接触”,在此表达人类和新文明的接触。这类接触越往后,就越深入、迷幻和离奇。而作品创作的时间刚好是小红人形象诞生20周年,故而取此名。

文泽17 + C4

作者:文泽17 + C4

作品名:《何以至此·何去何从 -- 仅美女可见?#1》

作品类型:MR影像、NFT、MR设备、互联网、元宇宙、云、行为、观念、歌手或DJ等综合媒材

尺寸:尺寸可变

年份:2022年 至 未知

作品说明:

这是艺术家多年来创作的快闪系列作品之一,此件快闪式艺术计划开始于2022年11月,结束时间尚未确定,艺术家计划创作一系列“仅美女可见的艺术作品”,艺术家在无锡《我的元宇宙》群展期间计划组织或参与组织至少三次或大或很微小的音乐演出,在演出同时,"文泽17+C4"会在演出现场呈现MR影像,MR影像通过特定MR设备方可看到,而艺术家只会选定少数他认为的最美丽的女士,让其佩戴上MR眼镜、让其看到在展览现场的MR影像...... 这件作品源起于艺术家的一次无锡苏州之行的个人经历,艺术家某次在酒吧测试MR作品于不同特定场景的现场效果,邻桌女士出于好奇请求试看,艺术家欣然同意;同桌男士见状亦想试看,艺术家下意识的拒绝了,觉得他不配看到?这种对人的不公平对待,引起了艺术家的反思,我们常说应该“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大家通常认为这句话中的”权力“指的是政治权力;但任何强势者拥有的美貌、才华、金钱、知识等相对于弱势者是否也都是一种权力?这些“权力”是否也需关进笼子里?这些“强势者权力”是否亦对“弱势者”客观上形成了一种不公平结果?这些权力有些也许仅是种“微权力”,所致负面破坏有限,但是否也应有所制约,或许值得深思……

《我的元宇宙》数字艺术展B区:《虚实共生》

在区块链加密技术、智能协议、共识机制的加持下,非同质化通证(NFT)可以在去中心化记账与储存的网络上对数字物进行确权、确真、确值。由此,虚拟世界的数字物有了唯一性、稀缺性和不变性,不可篡改、不可替代、不可磨灭。非同质化通证的诞生,为每个互联网用户提供了数字世界中的一种“包产到户”的生产关系,由此释放出链上用户大规模协作的可扩展性。非同质化通证在区块链数据库中永远公开透明、流传有序,可溯源、可交易。元宇宙1.0版本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带来的互联网终端显示接口,体现为一种 Web 2.0技术上的虚实融合、沉浸体验、人机交互的全真元宇宙的愿景。然而,随着互联网Web 3.0技术的叩门,沉浸式的全真元宇宙正在被区块链上的分布式账本元宇宙所取代,不断迭代、升级、刷新为普惠性的元宇宙2.0版本。

徐戈

作者:徐戈

作品名:《另一个无名的亚当》

作品类型:影像

尺寸:根据空间设定

年份:2021

作品说明:

十二位不同职业的书写者共同创造了主角,反过来在他/她的身上映射了我们每个人的性格、喜好和审美。他/她可以是不同性别的共同体,在某种意义上成为我们的虚拟恋人,是一个理想中的完美人物,一个并没有实在肉体的她/他,更像是我们投射情感的容器。

作者:徐戈

作品名:《梦之屋》

作品类型:金属、亚克力、LED

尺寸:高:2m

年份:2021

作品说明:

作品“梦之屋”所营造的家宅,在白天是映射周围的坚硬的壳,而在夜晚,则是引向内心深处的那道光。家宅就像火和水,它照亮了回忆与无法忆起之物的结合。

邱宇

作者:邱宇

作品名:《机械控制的眼睛看到镜子中被控制的眼睛在看他···》

作品类型:机械手臂、显示器、镜子、控制板

尺寸:30*30*40cm(装置部分)

年份:2019

作品说明:

在今天的生活中,机器与科技智能逐渐演化为我们的身体器官,成为我们感知世界的重要途径。我们似乎需要重新审视身体,感知,人与机器之间的微妙关系。作品臆想了一个机器自我意识觉醒的瞬间,使主动与被动,看与被看,认知与被认知之间的关系无限往复交叠,形成不确定性的混合状态。机器是否有意识?我们的身体是否有一天被机器替代?被替代的身体是否还是我们自己?作品中机械控制的眼睛在镜子中看到自己,能否在互相凝视中重新产生对自我和生命的认知?

李杭+刘佳钰

作者:李杭+刘佳钰

作品名:《机器启示录》

作品类型:机械装置

尺寸:6m*3m*3.3m

年份:2021

作品说明:

作品以当下社会广泛的机器生命Liminal Machine话题出发,探讨当机器跨越人类,形成现代新“智”人物种后的境况。提出了对外机器是否拥有意识,感情,共情?向内机器能否认知本我,自我,超我?这两个核心问题。作品采用3d打印和舵机矩阵以及摄像头识别算法,通过装置运动识别周围环境,观众以及中间象征着人类物种的金属装置。模拟了一个机器生命突破自我认知屏障达到对于自我认知的觉醒和区别人类的过程。

林万山

作者:林万山

作品名:《碳》

作品类型:综合材料

尺寸:110*110*60cm

年份:2022

作品说明:

《碳》是一件混合宇宙空间、行为、绘画、机械的创作。装置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包括代号为“NTDD-1”的升空舱为核心和地面代号为“电寿”的机械人。升空舱上携带着检测“氧气”“地磁”“大气压力”“二氧化碳含量”等数据的传感器,升空舱升入高空之后,将传感器生成的数据传回地面,我们将这份数据进行处理生成为“寿电”的绘画逻辑,此刻“寿电”本身就成为了一个拥有不同“意识”的艺术家,进而使得“寿电”得以与“我”这个地球自然人在地面与“寿电”共同在金色镜面上完成绘画,进行一场在太空中进行的现场试验LIVE,将艺术创作行为横跨地外维度,以地球为基础,向宇宙求解。

Y & Z艺术团队(黄莺+何在峰)

作者:Y&Z艺术团队(黄莺+何在峰)

作品名:《山海镜》

作品类型:LED屏空间与互动装置

尺寸:外部立方:5m*5m*5m;内部立方:4m*4m*3m

年份:2021

作品说明:

我们从不知道世界本身,我们所了解的仅仅是我们用来建构内心世界的程序。《山海镜》是一个由数字建构的计算宇宙,它像一件时间和空间的容器,接纳多样物种的存在方式,它们是存在于元宇宙中的平行物种,仿佛进行一场关于科技与生命的对话;裸眼3D开启的立方体空间同时也是一个通向未知的虫洞,将凝视这一美学过程转变为信息共享与分享。装置的内部是一个垂直向无限延伸的梦境空间,通过模仿蓝鲸的叫声,试图看到海洋内部,寻找真实与虚构未定的蓝鲸,声音互动创造了一种通过呼唤他者来寻找自我的行为方式。

陈晓东

作者:陈晓东

作品名:《玄武之城》

作品类型:废弃汽车零件、轮胎

尺寸:160cm*100cm*230cm

年份:2020

作品说明:

《未来神话—山海经》--玄武之城。由东方上古神龟与科幻之城相融。将作为未来电影中一个重要的神兽存在。龟背之上以扶桑树为形,搭建了巨大都市,不同等级,处在了不同的高度,最低一层为规矩之城,龟背犹如规矩,是打工人的城区。最高一层以太阳轮为型构成,是仙人们居住之处。在山海经中“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作品原型创作由轮胎与废弃工业零件构成,枝干为汽车排气管。

李玮

作者:李玮

作品名:《智性之上》

作品类型:智能机械臂、LED显示器、身体

尺寸:智能机械臂1.5x1.5x3米

年份:2022

作品说明:

我的身体和智能机械臂链接,身体努力保持飞行状,智能机械臂想通过摔、甩、拽、转、击、等等方式改变身体的飞行状。人和智能机械的智能都可无限,智能机械的物能也可无限,人的物能却有限。

《我的元宇宙》数字艺术展C区:《数字永生》

元宇宙2.0版本是一种建立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和Web3.0技术上的账本派普惠元宇宙的愿景。每个用户可以在账本派元宇宙生态中真正拥有自己的数据、自己的数字身份、自己的数字资产。因而,每个用户,都可以把账本派元宇宙看作是“我的元宇宙”。区块链与非同质化通证构成元宇宙的基建,不但打造了链上加密社区一种自下而上的自我组织、自我治理的新形态,而且保障了每个用户的数据隐私、自由权利和财产安全,让有劳者有得,多劳者多得,让有恒产者有恒心,让有输出者可持续,普惠元宇宙打造了一个链上交互、虚实相生、集体维护、多方共享的新型的大同社会,从而指向了一种互联网的终极形态。

王兴

作者:王兴

作品名:《数字巴别图书馆:小门》

作品类型:数字绘画、元胞自动机

尺寸:3543*5698 pixels

年份:2021

作品说明:

《小门》是“数字巴别图书馆”项目的重要节点。图像由5扇不同文化背景中的“门”构成视觉主体,每一扇门借助元胞自动机形成随机镂空,又借助镂空形成抽象的组合形式。随着区块的不断产生,系统会重读元胞自动机,以完成一次作品的演化。

这不是一件传统意义的数字艺术(digital art),也不是生成艺术(generative art)作品。借助链上时间(blockchain time)的概念,区块链成为“数字巴别图书馆”的计时系统,也因此,区块链技术成为艺术语言,而不只是艺术作品的权益证明(certificate)。

作品想象了博尔赫斯《巴别图书馆》中一扇小门的存在。这是对原著的续写和重新想象。项目由文本、数字艺术、链上行为、社群互动、加密原生艺术等要素构成。作为“数字巴别图书馆”项目的重要节点,艺术家探索到“数字艺术”的边界,实践了什么是“加密原生”艺术。

作者:数字化合物

作品名:《加密艺术驱动器》

作品类型:数字绘画

尺寸:944*8938 pixels (164kb)

年份:2021

智能合约地址:

0x27C86a5Dc3F69C7fC234207DDf40922f37363117

作品说明:

“加密艺术驱动器”是数字化合物推出的加密原生艺术作品。作品由链上(on-chain)词库和10,000件NFT组成。每件NFT的持有者有权在公链上通过行权,为词库增加一个词汇,词库将是链上的共同知识库(common knowledge base)。NFT持有者将看到根据打开作品的时间不同而多次获得驱动器屏幕显示的随机词组,并有1次机会将喜欢的词组固定在屏幕上,这个动作也将被区块链确认,无法更改。

“加密艺术驱动器”把链上行权、共建和博弈作为艺术语言,由创作者设置规则并赋予参与者权力,以此形成共建的、链上的、去中心化的“共同知识”社群。

NFT持有者在规则下拥有充分的权力和自由,这也是用艺术的方式回应什么是“公链”、什么是“共同知识库”,以及如何在“共识”的机制下参与数字生活。

作者:Simon Meng + 数字化合物

作品名:《异次元来信》

作品类型:数字绘画

尺寸:2304×3840 px

年份:2022

作品说明:

“异次元来信”是“加密艺术驱动器”的衍生项目。通过公开征集,我们收集到36个驱动器固定词条。艺术家蒙胜宇(Simon Meng)通过词条文字生成图像,得到了36件带有模糊语义的画⾯。

在AI生成的部分,Diffusion扩散模型是一个基于马尔科夫假设设计的图像生成模型,其原理是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去“观察”大量清晰的图像不断增加高斯噪声直到完全模糊的过程,从而让AI学习最终的模糊图片与最初的清晰图片之间的概率相关性。与AI共创的整个过程,充满了人机的碰撞,对源自于现实世界巨量数据的分布统计,以及噪声的随机性。最终,“加密艺术驱动器”holder提供的种子词条,成为了打开这个混沌的艺术宝库的金钥匙,让我们得以一窥未来创作的秘密。

孙羽茜

作者:孙羽茜

作品名:《Hyborg Agency》

作品类型:人机共谋数字交互艺术

尺寸:尺寸可变

年份:2022

作品说明:

《Hyborg Agency》幻想了一个在2600年的虚拟世界,这里存在着生物技术所带来的新的生命形式。Hyborg Agency是一个存在于未来的管理局,管理具有生命形式的突变体;“混博格(Hyborg)”本身则是“混种(Hybrid)”和“赛博格(Cyborg)”两个词语在字面意义上的融合。三个形态与鹿相似的Hyborg游荡在一个神话般的森林里,周围漂浮着一些虚拟物品。艺术家试图通过三只聊天电子鹿,来触发参与者和Hyborg之间的交流,进而对技术加速发展所带来的潜在情境提出质疑。

本作品由X美术馆委托制作。

NIQ(陈科乾)

作者:Niq(陈科乾)

作品名:《Luckycot Friends #1》

作品类型:数字视频

尺寸:尺寸可变

年份:2022

作品说明:

招财锚朋友(Luckycot Friends)系列的第一款,也是所有的LuckyCot 迁移到新ERC721区块链合约后的第一个新作。“招财”的寓意及深红底色传递了东方文化美好的希冀和寓意。但同时,作品上一句“警告:本猫不能让你变得更富有”的“幽默提示”,又充满了当代视角下对于传统文化、流行文化的个性解读。“招财猫”始终在以一种数字时代的新青年眼光,敏锐地觉察着从小到大我们习以为常的中国数字文化,并基于此进行网络、潮流、加密文化的自我表达。

许毅博

作者:许毅博

作品名:《元厂|无壁之域》

作品类型:虚拟共建元宇宙平台

尺寸:尺寸可变

年份:2022

作品说明:

“元”意指天地万物的本源及根本。

“厂”意指无壁之域。

元厂的出现意在打造一处基于云端渲染的科技艺术元宇宙厂牌。元厂即虚拟宇宙中可以完整体验艺术共建的无壁垒交互场景。在元厂,我们脱离了现实身份(我们可以构建元厂世界观),并试图创造一个庞大且一反常态的全新地带,当然你可以仍旧西服笔挺,但也可以选择我们为你打造非同一般的肉身。同时,我们用科技艺术的美学方式来提供虚拟空间的全新功能区块,通过游戏引擎的交互式开发,元厂内将提供社交,工作,会议,展览,品牌输出,游戏等全场景内容,来应对这个时代。

合作机构:多巴胺艺术科技(上海),VSwork(南京),Mona(悉尼)

作者:许毅博

作品名:《元厂|被遗忘的角落》

作品类型:裸眼3D影像

尺寸:尺寸可变

年份:2022

作品说明:

创意总监:许毅博、朱玺蓓,创作成员:肖珣、郑胜允,作品呈现元厂项目中三个不同空间的数字景观,诗意的,非严肃的,不切实际的想象在特定视窗中产生碰撞,聚合,消散。影像的叙事性被分解成碎片化的段落,但段落间不经意的交替再次生成全新的视觉与心理体验。

黄河山

作者:黄河山

作品名:《秃力城》

作品类型:电子影像、AR

尺寸:尺寸可变

年份:2022

作品说明:

「秃力城」是数字艺术家 @黄河山hhs 策划的魔幻现实主义虚拟城市构建项目。虚拟的秃力城去掉了物的特权,中国城乡结合部式的真实碎片被解构重组成高雅和低俗互相糅合的消费社会景观,探讨在消费社会背景下虚构共识产生的荒诞诗意,一场对现代社会工具理性的反叛。

ROK(陈阳昕)

作者:Rok(陈阳昕)

作品名:《Blockie: The Parade》

作品类型:生成艺术

尺寸:尺寸可变

年份:2022

作品说明:

这幅作品《Blockie: The Parade》其实更像是我最近正在创作的一个元宇宙的预告片,里面会通过大游行的方式展示我们元宇宙中的小怪兽们。这个元宇宙项目起初只是因为一个巧合开始的,是要以山海经为蓝本创作。我虽然很喜爱咱中国文化,可惜的是目前看到的大部分基于中国文化的再创作就像是自嗨,让我觉得很可惜!所以我决定用一种大家都没见过的风格、国际通用的现代工业设计一样的方式把山海经再造一遍(毕竟这也是我以前工作经历造成的)。创作几只后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甚至那些没接触过中国文化的西方人也喜欢甚至能理解背后的创意。说实话,我最开始是没想过什么弘扬中国文化,只是用我喜欢的风格和对当前环境的叛逆就干起来了。现在借这个机会展出,一来可以吸引更多喜爱这种叛逆精神的人,二来,若是歪打正着弘扬了传统文化那就更有意思了。

作者:Rok(陈阳昕)

作品名:《2021双十一,共同富裕》

作品类型:生成艺术

尺寸:尺寸可变

年份:2021

作品说明:

《共同富裕》是为中国的双十一购物节所创作的NFT作品。作品为一段48秒钟长、由电脑生成的3D动画,其中充满了中国互联网时代符号化的形象,并融合了那个时代许多著名的互联网谣言和阴谋论。

双十一是中国的一个网上购物节,于每年的十一月十一日举行。这个活动是阿里在2009年11月11日首次发起,并且已经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购物节。许多互联网公司陆续加入这场活动,双十一也因此成为了中国互联网行业里最为激烈的战场之一。从中可以汲取到很多艺术创作的灵感。

作品上展现了一个舞台,舞台上有四只围绕着一个生日蛋糕的机器动物;舞台的地板是透明的, 下面有很多黄色的安全帽;舞台的背景则是一面电视墙。四只机器动物会轮流尝试吹灭蜡烛,但是没有一只成功。

文泽17 + JFT

作者:文泽17 + JFT

作品名:《写生2.0/写生元宇宙?太湖 x MetaC2022 ?》

作品类型:MR绘画、MR数字录影、NFT、区块链互联网、WEB3元宇宙、旋转楼梯、屏幕、行为、装置、观念、AI、智能手机绘画等综合媒材

尺寸:尺寸可变

年份:2022

作品说明:

多年前艺术家就创作并展出过其“VR写生”和“AR写生”艺术作品,但VR写生时需要戴着VR眼镜看一会VR里的世界,再抬起VR眼镜在现实中绘画,不断戴上又抬起 VR眼镜的动作非常影响绘画的过程,而AR和MR出现让艺术家感到了不需要不断摘眼镜的自由,尤其是MR出现,使得艺术家意识到MR会是元宇宙绘画、XR绘画的一件超级杀器。本作品是艺术家第一次戴着MR眼镜在太湖边写生,艺术家同时面对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或者说同时面对真实宇宙和元宇宙)写生,XR写生会不会是人类美术史上的现实世界里的写生2.0?这种艺术家独创的绘画和写生方式,其过程这次也被以MR数字录影的方式记录了下来,并于链上生成NFT,存储于元宇宙中,而此次太湖MR写生的NFT影像又会出现在艺术家下一次MR写生看到的元宇宙世界之中,并会在下一次MR写生中被呈现,形成一个链式创作过程;艺术家认为我们所谓的真实宇宙也不过是另一个元宇宙,他只是在同时面对两个递归的元宇宙写生而已 ...

作者:文泽17 + A.yang

作品名:《 元 宇 宙 策 展 人 #1 》

作品类型:MR摄影、NFT、元宇宙等综合媒材

尺寸:尺寸可变

年份:2022

作品说明:

艺术家认为MR摄影会是未来一个新的艺术分支,艺术家充分地利用MR设备的拍照功能,将MR眼镜当作专业照相机使用,并于江苏无锡的艺术群展《我的元宇宙》开展前夕最终决定将拍摄元宇宙艺术展的策展人作为其MR摄影艺术的第一个系列....

ENLIGHTENS.ART氤艺术(成卓+肖弘弢)

作者:Enlightens.Art 氤艺术(成卓+肖弘弢)

作品名:《Believe》

作品类型:数字互动生成影像

尺寸:尺寸可变

年份:2022

作品说明:

作品的前33秒艺术家通过编程,将以太坊自诞生以来对法币美元的涨跌博弈,转化为波形和数据,在生成过程中,将数据控制的影像下方中布朗运动着的深浅色块通过艺术家人为干预回归历史曲线,揭示了信息、时间、空间、社会经济及结构等方面的关系。影像的最底层是艺术家编程生成的分形几何,由宇宙声音控制它不停变幻与转动,揭示了世界的本质。作品最上层是将展览地无锡2015年以来的人均GDP转化的数据控制做布朗运动的不同色块,使人们思考这种非线性的、多重扰动的关系。作品后半部分是自由意志下的布朗运动,引发观者去体会信念、共识的力量与经济、科学、艺术的关系,及其背后的冲突与张力。艺术家量身创作的声音更加突出了这些相关的层次及之间博弈与暂时的平衡。

杨千

作者:杨千

作品名:《内视No.23》(紫光下)

作品类型:装置绘画

尺寸:直径40cm

年份:2022

作者:杨千

作品名:《内视No.24》(紫光下)

作品类型:装置绘画

尺寸:直径40cm

年份:2022

作品说明:

我们的视觉对可见光谱的波长范围为380纳米(我们知觉为紫光)到780纳米(我们知觉为深红色)。在365纳米的紫光灯照射下我们的视觉是感受不到任何东西的,它已经不在人类视觉经验之中了,就像红外线和微波一样,它们的波长已经高于780纳米;或像X射线和伽马射线,它们的波长低于365纳米的紫外线了。

我试图把荧光材料加入到绘画创作中,让观众可以在365纳米的紫光灯照射下观看艺术作品,延展了观看艺术的尺度,并给观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觉和情感体验。我延伸了光学上15纳米波长的范围,扩大了艺术创作和观看的疆域。

同时,我试图简化想法和形象,实现愉悦的表达,把一幅作品当成黑暗空间里的光,与观众一起凝思和冥想。人们一直通过既定的方式进行观看,而我试图给观众增加一种独特的观看方式,从而引发观众对知觉、视觉的新的体验。”

ZOOJOO(章愳)

作者:ZOOJOO(章愳)

作品名:《重屏》

作品类型:生成艺术

尺寸:尺寸可变

年份:2022

作品说明:

它是一个入口,一个连接器,去到各个艺术家内心宇宙的中央大厅。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品,也是第一款真正中国风格的NFT,并隐约展示出宇宙的多时空性:它应该是人类文化价值,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它应该跨越文化,超越简单的符号。这个项目里,艺术家不再是defi或gamefi的附庸,他们来到了前台,成为了审美的主体。这是不是一个无穷的空间。

那么,恭喜你,你获得了通向未来的钥匙。

未来,元点奖还将和更多元宇宙及数字艺术展览、项目展开合作,内容将陆续公布,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