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各地都在喊穷,企业停摆、恒大暴雷、城投违约、房地产滞销、好些地方穷的连公务员工资都发不出来了,互联网上哀嚎遍地。然而研究统计局公布的三季度的数据,GDP同比增长了3.9%!特别大胆的分析师还给出了四季度增长4.5%的预期。是不是违和感特别强烈?统计和经济明明是一门严谨的社会科学,怎么从你们这帮人嘴里说出来听的像玄学?OK,那我们今天的视频从消费、生产、和房地产三个角度简单和大家聊一下,这份疑窦丛生的三季度GDP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近期在筹划和人民大学首发院/国发院的老师们直播的事宜,借此机会预热、

请您投出感兴趣的话题(多选)

  • 我们未来的世界是好是坏?
  • 股票还能炒吗?怎么炒?
  • 这几年什么行业有机会?
  • 房价你冲不冲?
  • 除了美国我们还有哪些VIP客户

1.三驾马车瘸一架
首先我们先来说一下大环境。疫情以来,鹰酱带头放水刺激经济,种花家的央妈也未能免俗。一般来说这都是基操勿6,就当加班困了来杯咖啡没什么大问题。但是鹰酱这杯咖啡一端就是3年,眼瞅着美元就要出事。于是今年鹰酱为了处理通胀赶紧加息,摆出不惜硬着陆也要保美元的架势。群里的吃瓜群众们纷纷表示天下苦美元久矣。然而瓜还没吃完就轮到兔子了。央妈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说“我们要高度重视未来通胀升温的潜在可能,特别是需求侧的变化”,翻译成人话就是小心通胀,尤其是剧烈通胀。好,聊完背景我们看种花家的经济。

说起经济,就得提三驾马车,今年投资、消费、出口对经济的增长贡献大约为2:5:3。结合统计局发布的三季报来看,经济增长摸消费,消费增长摸货币,货币宽松摸央妈,央妈准备摸鹰酱。目前,投资和消费都靠央妈疯狂扩张货币在拉动,加起来占了70%,那明年、后年、大后年呢?财政扩张总有放缓的一天啊。鹰酱熄火了,约翰牛熄火了,什么时候轮到种花家?

净出口方面,受益完整的产业链我们享受到“三年的疫情红利”,疫情之前平均每月净出口400亿美元,疫情之后平均每月净出口700亿美元。然后鹰酱加息了,美元值钱了,外需开始摆烂了,我们的出口跟着受影响了。实际上投资和出口的已经开始放缓:
投资前三季度的整体贡献率为26.7%,三季度下降为20.2%;净出口前三个季度贡献率32%,第三季度下降为27.4%。所以未来消费才是经济增长的唯一动力。那既然消费一枝独秀,我们继续BUFF消费,带动经济一飞冲天好不好?那往下说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剔除房地产之后的消费来自于哪里。

2.马车动力很危险

从账面上看三季度经济增长确实还不错,同比增长3.9%,但是细看,增量来源是汽车和石油,以14.2%和10.2%的增速一骑绝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统计局数据显示,汽车产量由同比增长31.4%。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持续成倍增长,三季度增长113.1%。不得不感慨:穷人靠偷外卖填饱肚子,富人靠买汽车拉动经济,贫富差距影响下的消费结构严重失衡。但是汽车毕竟是耐用的消耗品,临时把经济推起来也难掩整体消费增速的下滑。
用官话说就是,经济复苏还不稳固,鸭梨还是山大。如果说拉动经济靠消费,那么拉动消费靠什么呢?靠的是信心和收入!

很多人对种花家经济两个核心引擎——企业家信心与公务员动力的提法很感兴趣,说的其实就是信心和收入。收入很好衡量,那信心如何衡量呢?你看他赚了钱,是拿来再投资扩大再生产,还是减产然后提桶跑路。这在财务上有个非常规但却非常有效的指标:利润的净资产化率(全年新增净资产/全年利润总额)。其经济学逻辑是,如果举债扩大再生产,会等额增加资产与负债,并不增加净资产。唯有以利润再投资,才会直接增加净资产。

自2011年以来,国企、外企、民企的利润的净资产化率一直相对平稳,但自供给侧改革开始的2015年开始显著分化,国企的利润净资产化率狂飙猛进,大幅抬升,而外企和民企却反向走低,到“理直气壮做大做强国企",并开始公开讨论"民企已完成历史使命,应该退出历史舞台“的2018年,双双沦为负值——这意味着,民企与外企2018年合计创造了3.38万亿利润的情况下,两者的净资产值不单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合乎经济学逻辑的解释有且只有三种:他们要么在减产,要么在死去,要么在跑路。

不少地方觉得民企死了就死了影响不大。但是,民企创造了种花家8成的就业,当他们大规模死去的时候,意味着全国8成劳动力失去收入无力消费。所以解决消费问题的根源还是要解决收入问题!而解决收入问题首先要解决中小企业的生存问题。具体说就是能生存,有利润。根据10月央行调查统计司的一份问卷显示,企业盈利指数已经处于临界点:盈利指数为 50.0%,环比、同比都在下滑。受疫情和能源价格大涨影响,中小企业生存和利润短时间都很难解决。大量中小企业的盈利指数实质上已经跌破临界点。所以今后,我觉得政策上应该拿更多的诚意扶持中小企业,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减税降费不应该仅仅是“临时性救济举措”,而应该有又更长远的打算。解决的核心依然是如何给中小企业增信,让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红利可以传导至中小企业,不单单是发个文,放个水那么简单。

另外,如何让大部分人收入更高则是一个更复杂的利益分配问题。任何一个商品的利润都可以分为税收、劳动报酬、资本投资所得三个部分。
劳动者收入提高无非是政府和资本让利。
政府会让吗?肯定会!
资本会让吗?需要博弈!
单纯的靠行政手段倒逼资本掏出月最低工资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资本有一万种办法来回避。所以关键是如何让劳动也像资本一样动起来。过去是哪里有利润哪里就有资本,今后的政策应该给劳动更多便利,向哪里有利润哪里就有劳动的方向引导。本市有限、子女上学、异地医疗、异地养老、购房指标这些隐性壁垒都应该打破,让更多劳动者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参与高利润行业提升他们的收入。
既是中国人,何必分彼此?!同为大中华,何必分地方?

3.不得不提房地产
最后,影响消费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还是房子。当前,房地产还是消费增长的大头。受多重因素影响,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增速,房地产都呈现出明显的“L型”放缓走势
政策对房地产的态度是稳:稳价格、稳房企杠杆。20大更是明确提出经济去地产化。允许房价跌但不能出现日本式的暴跌。围绕房子作为信贷抵押物的范围过于广泛。若房价短时间跌幅过快,很容易导致抵押物价值不足,银行、企业......牵涉面太广。想想前段时间英国养老金抵押物价值不足就让英国股债汇三杀,而中国庞大的房地产因为估值不足问题又会发生什么情况?2020年三道红线一出,房地产的资金链就出问题。恒大、烂尾等事件无不说明中国房地产的脆弱性和泡沫的巨大性。所以政策肯定不会让市场短时间自发出清!一定会陆续出台政策进行引导,让房地产缓慢回落。

所以,绝对不能让房地产“这栋楼没建好,拿着这栋楼的钱去投下一栋楼的资”的高杠杆高负债模式继续,至少要控制在可控范围。
否则危机只会越积越多。俨然,房地产已经成了一个难啃的骨头,背后还有土地财政的身影。可以说,我们目前正处于房地产的去泡沫化进程中,会影响消费、会制约经济。
至于政策能否战胜市场,教给时间来见证!!

最后,剪视频的妹子说:老板,这个月的工资啥时候发?我快还不起信用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