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为科技强国,在芯片产能方面的占比还是比较低的,比如根据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的数据,全球芯片制造能力中,75%在亚洲,仅13%在美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振兴半导体产业,美国下了大力气,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8月份生效了芯片补贴法案,拿出527亿美元拨发给美国芯片制造商,鼓励芯片企业在美建厂、生产芯片,减免税收;同时还成立了273亿美元的微电子共同基金,以及2000亿美元预算,意在刺激科技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以及资金加持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量子计算等关键领域的研究。

尽管煞费苦心振兴半导体产业,但多家在美芯片巨头的表现却让人大失所望:美股财报季中,高通、英特尔、AMD、美光科技等芯片巨头表现不佳,集体遭遇了“股价暴跌、业绩不及预期”的双重打击。

以高通为例,市值方面,年内股价跌幅扩大至42.3%,市值缩水超过1000亿美元;营收方面,2023财年第一财季低于120.3亿美元的市场预期,仅为92-100亿美元。

同时在股价和业绩两方面遭遇打击的还不止高通一家,事实上这是普遍现象,在美上市的半导体企业,累计市值蒸发1.5万余亿美元,约合11万亿人民币。

海外芯片寒潮来势汹汹,美国芯片巨头的糟糕表现不仅让生效3个月的芯片补贴法案成为“水中花、镜中月”,同时企业不得不通过减产、裁员等措施来削减运营费用。

高通在股价上的糟糕表现

在过去的20年,全球缺芯的背景下,半导体板块俨然是最热门的板块之一,台积电、英伟达的市值一度超过5000亿美元;同时,芯片市场历来是卖方市场,“芯片焦虑”让半导体企业赚得盆满钵满。

那么为什么风向突变,让诸多美国或海外的芯片巨头陷入“暴雷”的境地呢?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一,需求疲软、供应过剩、库存积压等市场原因

多家美国芯片巨头在解释业绩不及预期时,都提到了上述三个原因。

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全球对芯片的需求量已经今非昔比,除了工业芯片依然保持着较为旺盛的需求之外,电子产品对芯片的需求已经有了下降的势头,比如电脑和智能手机的销量,分别下降10%和6%,这也就意味着对芯片的需求量同比例下降;

从市场供应和库存的角度来看,市场供应完全跟得上,而且库存高企。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在市场对芯片保持着较高需求的背景下,芯片生产企业扩充了产能,也同时积累了大量的库存,以芯片制造和出口大国韩国为例,尽管9月份产能同比下降了3.5%,但库存量仍在上升,达到了54.7%。

可以这么说,在电子消费市场销量下降的大背景下,如今芯片的产能是过剩的,叠加库存高企的原因,业绩不佳也就可以理解了,削减产能导致的裁员也就水到渠成了。

另一方面,需求不振加上库存高企,也影响了芯片的价格,比如个别类型的芯片从90元/片的高位降到了10元/片,另外存储芯片的价格整体跌了40%、逻辑芯片的价格跌了3%。

倘若芯片价格上涨,那么还能弥补需求不振带来的亏空,但如果价格也同时下跌,那么芯片生产企业恐怕很难力挽狂澜了。

综上来说,如今芯片巨头的暴雷,本质上是行业周期的一种正常表现,由盛转衰是任何一个行业都会在某个时间点迎来的拐点,前期市场需求大的背景下,产能的扩充极大的积累了库存,同时也影响到了如今的市场价格,需求和价格双双下跌是引发芯片企业二级市场和营收萎靡表现的根本原因。

其二,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需求市场,中国国产芯片率越来越高

我国是世界最大芯片市场,2021年全球5559亿美元半导体销售总额中,中国市场有1925亿美元之多,占比34.6%,稳居全球第一。

过去在国产芯片率不高的年代里,我们每年花在芯片进口上的资金数以千亿美元,这一花费甚至超过了在原油进口上的花费。

不过随着产业突围,近些年我们国产芯片的国产率和自给率在提高,比如2019年我们芯片的自给率仅为30%,大部分需求依赖进口,而2025年我们自给率有望达到70%,进一步减少进口依赖。

如今,我们在芯片制造领域,不仅能满足一部分自需,而且还对外出口,比如今年前7个月,我国出口芯片1646.6亿个,出口总金额5848.5亿元。

虽然我们国产的芯片还局限于低端芯片,出口芯片的单价也仅为3.6元/片,但总体势头是好的,对芯片进口的依赖也会逐步降低,表现在海外芯片企业上,他们正在失去中国这一最大芯片消费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都是我们没有生产光刻机的能力,实则这是谬论,事实上从全球范围来看,我们生产光刻机的技术处在前列,目前只有中国、日本、荷兰有生产光刻机的能力,虽然我们只掌握45nm以上精度的光刻机,但这类低端芯片在很多领域也能满足市场需求和使用了。

对于美国和其他海外芯片巨头来说,从企业的角度出发,肯定不愿意失去中国这一大市场,但尽管对我们进行各种无所不有其极的“围追堵截”,我们依然在快速发展和突破,对海外芯片的依赖度也越来越低。

所以说,作为全球最大芯片消费市场,我们芯片的国产率和自给率在不断提升,这也是让美国等海外芯片巨头业绩表现不佳的原因之一。

除了以上两大方面的原因之外,具体到在美上市芯片企业总市值蒸发11万亿这件事上,其实还与美联储年内连续加息有关系:

在2020年左右,美联储采取的是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那个时候市场流动性强,热钱都跑到了股市,股市在资金的推动下自然表现极佳,个别科技股的市值甚至能在一年的时间里就实现翻番。

然而,自年内美联储连续加息6次,累计加息375个基点之后,市场上的流动性已远不如从前,且市场预测美联储12月份继续加息50个基点的概率高达75.8%,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流动性的担忧。

没有了流动性的加持,二级市场被推高的概率也就大大降低了,包括半导体板块在内,各板块“遇冷”、“降温”也就说得通了,实际上就是在挤泡沫。

综上,近段时间美国多家芯片巨头在股价和营收方面双双遭遇打击,其实有多重因素的叠加,从市场角度来看,芯片需求量下降、产能过剩、库存积压、价格下跌是主因;从产业突围角度来说,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国产率和自给率提高让海外芯片巨头在陆续失去这个超级大市场;从市值蒸发的表现来看,美联储连续加息以及12月份继续加息的强预期,导致流动性不足是主因。

随着我国在芯片领域的突围,长期来看,可以预见的是美国以及海外芯片企业的糟糕业绩几乎是不可逆的,纵然股价和市值上可能会随着以后美联储放松货币政策而回升,但营收方面,想要恢复往日的辉煌,无疑很难。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