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心理丨作者

柠檬心理&QQ音乐丨音频

Pexels、Pixabay、网络丨图源

回忆一下,你有没有遭遇过这样的经历:

家族群里,七大姑八大姨们转发各种生活谣言,当你认真地给他们科普这是谣言时,他们根本听不进去,甚至说你读书读傻了。

闺蜜喜欢某个流量明星,你看到这位明星的负面新闻,告诉闺蜜他可能要“塌房”时,对方表示绝对不可能,一定是有人故意抹黑,可过了几天,这位明星便被抓起来了。

为什么你很难改变别人的想法呢,即使对方的想法错得离谱?

其实,这是很普遍的现象,包括我们自己,可能都经常被别人说一意孤行,有时候知道错了还不知道悔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我们被别人反驳时,或者当新事物和信息与我们以往的经验相悖时,我们会不舒服,看起来固执己见,甚至会排斥,不肯接受新的事物和信息,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可以用逆火效应来解释。

当人们遇到和自身信念有偏差,甚至相抵触的观点时,除非这种观点能够完全地说服自己,否则人们就会选择忽视或者反驳,反而强化了原来的观点。

这就是逆火效应。

为什么会这样呢?

从神经学的角度说,在大脑中,无数的神经元相互连接着。

原有观点在神经元经过一次次强化和刺激之后变得根深蒂固,就像是在大脑中形成了一条清晰的小路,此时如果遭遇到相反观念的冲击,就如同这条小路上长满杂草,人会本能地不舒服,想去斩草除根,去捍卫原有的观点。

所以,你越是和家族群里的亲戚们解释,他们转发的信息是不对的,他们只会对谣言信息更深信不疑。

当人陷入逆火效应中时,很容易把自己的想法当成真理,对别人的看法和观点置若罔闻。

长此以往,这会让我们掉在自己的思维框架里,难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阻碍了自己的进步和成长。

那我们该如何避免陷入逆火效应呢?或许可以从以下这几点来调整:

01

放下习惯性防备。

这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当别人的观念与我们不同时,我们就会想方设法地从外部寻找对自己有利的论据来反驳。

但是如果防备心理过重,这种心理会像是一道屏障,把我们和外界隔绝起来。

那么怎么判断自己的防备心理重不重呢?

不妨设想一下,自己上班迟到了,你的第一反应是不是为自己辩解。

比如“今天闹钟没有响”“路上车堵的厉害”“公交车晚来了”等等?

如果是的话,那你就有比较强的习惯性防备。如何改善这种防备心理呢?

试着从主动认错开始,一句“我迟到了,不好意思”就可以。

放下习惯性防备,是突破自我设限的第一步,迈出了这一步,你的思维就会慢慢打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保持理性,时常反思。

我们遇到不同的观点时,要保持理性,利用批判性思维、逆向思维等进行思考,时常反问自己:

我的观点都是绝对正确的吗?别人的观点错在哪里?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他是错的?

这样引导式的反问会让自己被迫学习,拓宽自己的认知边界。

随着认知的不断提升,你也会变得越来越谦逊,越来越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和观点,因为你明白这大千世界,多的是你看不透的人和事。

03

区分事实与情绪。

别人与我们沟通时,如果观点不同,我们要自我觉察:内心是真得不认可对方的观点和建议,还是只是有不舒服的情绪,为了反驳而反驳。

反思自己的想法是如何形成的,是基于事实的判断,还是只是情绪作祟,才能更好地应对分歧。

柠檬心理每日为你分享实用的心理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