屎壳郎,在大家的印象里就是一个整天勤勤恳恳推着粪球的昆虫。除此之外,对它的了解就不多了。但在国外,它的地位完全不一样:
在古埃及,人们将屎壳郎命名为“圣甲虫”,它每天推动的那个小球球,就象征着太阳。因为大部分屎壳郎的生活习性是,将一堆粪便滚成一个粪球,然后在这个粪球中产下一个崽,把粪球埋在地下等待孵化。等崽孵出来后,马上就能吃饱了,然后破土而出,去滚下一个粪球。这种习性被古埃及人观察到了,就被意会为象征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具有神圣的意义。
而在近代,有一个国家为了屎壳郎专门成立了一个研究项目,配套了专业的研究所,还有专门的供应商和产业链。
这个国家就是澳大利亚。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之前的鳄雀鳝的报道出来,我们会如临大敌,不惜放空河水来捕杀,物种入侵是那么严重的一件事吗?
是的。
澳大利亚投入那么多人力物力来研究屎壳郎,也正是因为,他们面临了物种入侵引发的灾难。
澳大利亚的入侵物种是什么呢?牛和羊。
很多人也许会感到惊讶?牛和羊居然不是澳洲本身就有的生物吗?以前国外奶粉盛行的时候,“澳洲牧场奶源”可是一个相当亮的招牌。但最初,澳洲大陆是没有牛和羊的,它们是随着英国人到来,将澳大利亚变为殖民地时,一同带进来的生物。
有人也许会问,牛和羊的肉可以用来吃,皮毛可以做衣服,是用来造福人类的,怎么会有灾难呢?问题就来源于它们的粪便。
如果去过农村的旱厕,就会知道,粪便里是会长白色的小虫的,而这些小虫长大后会成为苍蝇。苍蝇是会传染病菌的。如果不小心污染了水源,人和动物喝到了也会生病。
所以在澳大利亚畜牧业成规模的时候,他们的室外遍布苍蝇等各种飞虫,在室外喝杯水,吃个东西,可能就把虫子当佐餐了,气味也很是不美妙。
但为什么我们的草原就没有听说类似的新闻呢?当然是因为有屎壳郎们在旁边耐心等待,一有新鲜货源就立刻上前瓜分,搓巴搓巴就滚成小球埋地底去了,不给那些苍蝇孵化的机会,还肥了土壤。
有人就问,澳大利亚就没有屎壳郎吗?那当然也是有的。除了南极,哪儿都少不了它的踪影。但是澳大利亚以前没有牛和羊呀!所以澳大利亚本土的屎壳郎,它们的食谱里根本就没有牛和羊粪便,也吃不惯,它们就喜欢加工袋鼠的、考拉的,其他的,它们碰都不碰。
澳大利亚人就觉得不行了,漫天几亿只苍蝇嗡嗡嗡,地上又都是粪便,人居环境和畜居环境都不好,怎么发展呢?既然本地的屎壳郎不干活,那就从外地引进吧。于是澳大利亚在19世纪60年代成立了蜣螂项目,从国外引起屎壳郎,尤其是那些本地就有牛和羊的地方。
引进物种,然后培养出种群,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澳大利亚在其中花了不少资金和人力,这才筛选出几十种能够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屎壳郎们。
这些屎壳郎被放到牧场以后,繁衍生息,非常勤劳地开始处理牛羊们的粪便,这才给后来闻名全球的澳洲牧场打下了基础。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防止物种入侵真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地球上每个角落都有自己固有的生物圈,要是随意打破圈子,可能要花很多的精力去修补。所以更要提倡不要随意放生,真要放生,也不要随便买个东西就放,每个地方都有那种专门组织放生,这方面知识很懂的组织,可以通过他们放生。
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