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一生留下了数百首珍贵的诗词作品,是我国诗词中的华美乐章。这位“词国皇后”,可以吟唱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样的豪迈,也能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般的哀愁呢喃。今天,就让我们用诗词走近李清照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清照

年少聪颖,才震京师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进士出身,是苏轼的学生,家里藏书颇丰。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李清照少年时,家境优渥,成长在诗书之家,耳濡目染之下,也激发了她的才情。《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就是写于此时。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此诗一出,名震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尧山堂外纪》卷五十四)。

这首小令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醉酒,春夜里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因此翌日清晨酒醒后,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全词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极尽传神之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后人对此词评价甚高,尤其是“绿肥红瘦”一句,更为历代文人所激赏。李清照此时无忧的生活可窥一二。

觅得良偶,志趣相投

1101年,18岁的李清照与21岁的赵明诚结婚。双方父亲同朝为官,两人的婚姻可谓门当户对。更让人惊喜的是,夫妇二人志趣相投,都对藏书、书画和金石有着浓烈的兴趣。两人四处搜集,抄录,经济陷入窘境也乐此不疲,婚后的生活安静和谐,高雅有趣,充满着幸福与欢乐。这个时候,用一首小令来形容最好不过。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此词作于公元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其时词人与夫君赵明诚新婚燕尔,心中充满对爱情的热情执着。

宋朝的都市常有卖花担子,李清照买了一枝含苟待放的花,娇艳动人。却又怕丈夫看见花觉得我不如花好看,将花插在鲁间,让他辨一辨。

此词截取了作者新婚生活的一个侧面,通过买花、赏花、戴花、比花,生动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天真、爱美的脾性,显示了她放纵恣肆的独特个性。全词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婚后不久,丈夫便“负笈远游” ,深闺寂寞,李清照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1103年重阳,李清照将满腔相思付与诗词,写就了一首名传千古的《醉花阴》。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上片咏节令,写别愁;下片写赏菊情景。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尤其是结尾三句,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含蓄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收到后,存了比试之心的赵明诚将夹有这首词的十几篇近作递给好友们,大家传换阅读,吟咏品味。

一众朋友读后纷纷评论说:“只有《醉花阴》是上乘之作,特别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更是绝妙之极。”

李清照之才,由此可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苦中作乐,号曰“易安”

幸福的生活总是短暂的,随着李家和赵家相继卷入朝廷党争,两人不能在汴京住下去了。1107年秋,李清照随赵家回到青州,开始了屏居乡里的生活。次年李清照25岁,命其室曰“归来堂”,自号“易安居士”。

屏居乡里的李清照和赵明诚依然研文治学。在李清照的襄助下,赵明诚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宣和年间,赵明诚先后出任地方知州。夫妻分别时,李清照经常饱尝相思之苦,《一剪梅》约作于此时。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下心头。

根据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将闺中少妇等待离人消息的心情描绘得细致入微,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全词格调清新,以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词作。

靖康之难,家国破碎

1127年,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史称“靖康之难”,北宋朝廷崩溃,此时的李清照44岁。

北方的局势越来越紧张,李清照着手整理书画、金石等收藏,共装订了十五大车,意欲南下到建康(今南京)。此时,宋高宗赵构早在建康建立了南宋朝廷,却一味奉行求和政策,拒绝主战派北进中原。北方人民处在金兵水深火热的统治中。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后来,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一天夜里,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同时也有暗讽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之意。

明诚撒手,收藏尽毁

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此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

《孤雁儿》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寄托了词人对于朝廷南迁后不久不幸病故的爱侣赵明诚的深挚感情和凄楚哀思。全词以景衬情,将环境描写与心理刻画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婉的意境,取得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清照在孤苦无依之下,再嫁张汝舟。却不想,张汝舟却只是觊觎她手中仅存的文物收藏,而文物尽失的李清照让他失望了,张汝舟对李清照几尽辱骂,其至拳脚相加,李清照决定离婚。为了离婚,李清照告发张汝舟营私舞弊骗取官职的罪行,获准离婚。

让人肃然起敬的是,在当时的时代,妻告夫,要判三年徒刑,李清照为了摆脱虎狼之夫,可谓是毅然决然。后获后经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亲友的大力营救,关押九日之后获释。

经历了一系列的生活苦难,李清照内心的孤独寂寞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在《声声慢》中尽可体现。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国破家亡,著书自娱

虽然李清照经历了常人所未经历的痛苦,但她依然从个人情感中走出来,关心国家命运。1133年五月,朝廷派同签书枢密院事韩肖胄和工部尚书胡松年出使金朝。李清照满怀激情地作古诗、律诗各一首为二公送行。诗中有“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之句,表达了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充满了关怀故国的情怀。

此时的李清照继续编写《金石录后序》,1143年前后,李清照还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完毕。

在金华期间,李清照还曾作《武陵春》词,感叹辗转漂泊、无家可归的悲惨身世,表达对国破家亡和嫠妇生活的愁苦。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

此词上片极言眼前暮春景物的不堪入目和心情的凄苦之极;下片则进一步表现其悲愁之深重,并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新颖艺术手法来表达悲愁之多。全词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和对故国故人的忧思,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自然贴切,丝毫无矫揉造作之嫌,饶有特色。此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一的才女形象。

1155年,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士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享年约73岁。

有人说,在李清照身上,看到了一个人倾尽全力活出女人之美、人生之美的样子。

是的,纵观李清照的整个人生历程,从无忧无虑的少女,到春闺思归的少妇,再到颠沛流离的妇人,尽管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不尽相同,然而相似的,是她对自己内心的诚实。

忠于自己的内心,爱自己所想爱,行自己所想行,言自己所欲言。

正是这份对自己的诚实,才让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让她真正做回自己,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由内而外地散发出一种酣畅淋漓的风情。

也正是这风情,让她无论经历多少岁月,仍是你我心中永远的“易安居士”、“词国皇后”。

读完全篇,你对李清照的境遇有哪些想说的?你最喜欢李清照的哪句诗词呢?快来留言分享吧~

来源:古典文学与诗词

监制 | 徐娜 孔康康 主编 | 户明方 编辑丨李珍

点亮在看,是个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