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客为主,是中国古典兵法三十六计中的一计。其要诀就在于,将被动化为主动。对于善战者而言,暂时的被动不会动摇他们必胜的意志,相反还会成为他们反戈一击的契机。而解放战争末期的衡宝战役,就是反客为主战术的典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千里包抄白崇禧

自三大战役后,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基本被摧毁。失去军队的支撑,蒋介石只好黯然“下野”,而桂系出身的李宗仁,就任为“代总统”。李宗仁之所以能够上台,自然是因为在国民党众派系中,桂系的军事力量依然较为完整,没有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桂系,是民国新军阀之一,曾是国民党内部最大的反对派。北伐战争之后,桂系与蒋介石多次交战,却均功败垂成,被打得溃不成军。但是抗战爆发后,李宗仁、白崇禧与蒋介石进行了和解。抗战结束后,桂军实力大幅加强,湖北、湖南、广西等省成为了桂系的势力范围。

桂军虽然是草鞋兵出身,却凶悍敢战,从第一次国共内战开始,就让我军大吃苦头。他们和其他地方部队完全不同,从来不会一打就垮,而是熟练运用战术,敢于向我军发动连续反突击。

与全套美式装备的中央军嫡系不同,桂军并不特别依赖装备。他们善于打运动战甚至游击战,跋山涉水、强行军是他们的老本行。陈毅曾评价桂军的战斗力:

“桂军很顽强,是蒋军中战斗力最强的。硬不缴枪,真是蛮子蛮打,非打死不缴枪,伤兵还拿枪打你,伙夫挑起担子逃跑还骂“丢你妈”,你捉他,他放下担子就用扁担打。他们不做工事,一到村子排长就用刺刀在围墙上划几个圈圈,以重机枪架起来打,通通通都成了枪眼,十几分钟就把阵地摆好了,射击非常准确。”
“他们都是老兵,有些营连长还是黄埔时代的学生,他们把我们看作异族,封建团结很厉害……

因此当中央军被摧毁,桂军便成为我军最主要的对手。渡江战役时,蒋介石不忘给桂系拆台。他清楚知道凭自己剩下的兵力,根本守不住长江,因此他犯兵家大忌,弃长江防线于不守,让解放军轻松过江。如此操作,则将驻扎在武汉的白崇禧的侧翼,直接暴露给解放军,可谓是损人不利己。

然而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确实狡猾,他似乎料到了蒋介石的拆台行为,立即将所部主力五个兵团、11个军,共20余万兵力从武汉南下至长沙、衡阳、宝庆一带,准备利用湘西以南复杂的地形阻挡解放军。桂军一向擅长山地作战、短促突击和战场机动,攻势一旦发动凌厉而坚决,如果有山岳作为凭依,将十分顽固。

白崇禧认为,他手下20万大军装备较好,只要部署得当,就可以组织第四野战军南下。如果湘南战事不利,他再率部退往广西也不迟。实在不行,就带兵退到越南,和保大政权合作。

因此欲击溃白崇禧部,必须在其南逃之前,将其主力歼灭。为此,毛泽东构思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大迂回战略。

毛泽东判断,白崇禧准备与我军决战的位置不外乎湘南广西云南三地,其中以广西可能性最大。

从白崇禧的用兵特点来说,用一次形容,那就是“滑头”,简直像泥鳅一样滑。每次四野即将抓住桂军主力时,都无法给予歼灭性打击。在南撤的同时,白崇禧还时刻注意我军追击部队是否有突出部。一旦出现突出部,白崇禧便集中主力予以攻击,因此占了不少便宜。

因此毛泽东认为,按照我军以往的近距离迂回穿插打法,恐怕并不能奏效。因此他认为应该改变战法,采取超远距离包抄的方式。毛泽东于1949年7月16日给林彪、邓子恢等人去电:

“……即完全不理白部的临时部署,而远远地超过他,占领他的后方,迫其最后不得不和我作战。因为白匪本钱小,极机灵,非万不得已决不会和我作战。 因此,你们应准备把白匪的十万人引至广西桂林、南宁、柳州等处而歼之,甚至还要准备追至昆明歼灭之。”

简单来说,就是釜底抽薪,彻底断绝白崇禧的退路,逼桂军与我军决战,最终达到一招克敌之效果。

林彪得令后,立即命38军、39军从常德、桃源取道芷江,直插柳州,切断白崇禧西逃贵州之路。东路二野四兵团的13军、14军、15军和四野的43军、44军从湘粤边境向广西挺近,切断与翰墨的海上退路,然后从东部插入广西。

至于林彪亲自带领的四野中路军,则兵分三路,向盘踞在衡宝地区的桂军进击。然而就在这时,一向不按套路出牌的白崇禧却给了毛泽东和林彪一个意外——他不准备逃了。

二、白崇禧不按套路出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当林彪中路军还在集结之时,东、西两路军已经开始向白崇禧的两翼开始运动,战事近战非常顺利。东、西两路军,很快便逼近贵州和广西边界,白崇禧的20万大军已经有了被切割包围的危险。

按理说,白崇禧应该更加不要命地向南逃,否则铁壁一合龙,桂军必将成为瓮中之鳖。但是白崇禧呢?非但不逃,相反还向北进攻。

10月2日,当附属于四野中路军49军推进到湖南省湘乡县青树坪一带,突然遭遇白崇禧的伏击。在白崇禧的口袋阵内,49军遭遇严重失利,受到重创。而青树坪之战,成为渡江战役后,国军为数不多的胜利。

白崇禧初获小胜后,立即得意忘形。他认为自己已经有本钱和四野好好打一仗。此时,他的部下建议他退到广西或广东。但白崇禧却认为,一再推却,只会影响国际观瞻,从而影响美援。要拿美国的武器和钱粮,至少要表现得能打吧!

于是,白崇禧决心以自己的20万主力部队在衡阳、宝庆一带修筑工事,再打一场青树坪战役。随后凑足五个军的兵力,反攻长沙。

那么白崇禧为何突然想起要发动青树坪之战呢?这是因为解放军的大迂回方案虽然可以切断桂军的退路,却也分散了自己的兵力,三支部队之间空隙极大。

中路军比较东西两路军晚行动十八天,西路军和中路军分别在湖南西部和中部,中路军和东线陈赓部队更是相隔一省。

白崇禧见解放军兵力分散,侧翼部队难以在短时间内给自己造成严重威胁。因此他决定采取中路突破的战略,在衡宝进行反击,粉碎林彪的中路军。相比于白崇禧部队,中路军的兵力其实并不占太大优势。如果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难以收拾的麻烦。最严重的,中路可能被打穿,而两翼迂回的战术也成为了废招。

为了防止中路军被白崇禧各个击破,林彪于10月5日果断下令:

“目前我第一线兵力不够优势,各部即在原地停止待命,严整待备,等候我兵力之集中。”

按照林彪的打算,他想等中路军部队全部集中,兵力彻底超过白崇禧之时,再与桂军进行决战。然而就在这节骨眼上,意外却发生了。由勇将丁盛带领的135师,竟然不见了!

三、林彪违背军事常规、越级指挥

就当林彪着急上火,到处找寻135师的去向之时。丁盛却于第二天早上发来消息:

“我军已经前进到佘田桥正南的沙坪、灵官殿地区了。”

林彪赶紧上地图一查,好家伙!135师一昼夜竟穿插了80公里,远远插在了白崇禧的后方,进了桂军的肚子里。

135师为什么没有听林彪就地待命的指挥呢?原来在传达司令部命令时,机要部门出现了一个严重的疏漏,竟然忘记给135师发送停止前进的电令,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意外。

135师的动向不仅让林彪大吃一惊,也让白崇禧吃惊不小。就当林彪接到丁盛的电话之时,白崇禧也发现了这支部队。对于我军来说,135师孤军深入,与其他部队脱离,很容易被敌人吃掉。而对于白崇禧来说,这支部队插进来,就成了锲入他们后方的一根钉子,对白部侧后造成严重威胁。于是白崇禧立即下令,让第七军在灵官殿的部队立即尾击135师。随后,又调兵遣将,准备将135师直接围歼。

一时间,135师陷入了困境。

一开始,司令部曾对135师的处境十分担忧。但是经过对整个局势的整体考量,林彪却不怒反喜。反客为主,就是要将被动化为主动,让攻守之势逆转。在他看来,135师的行动势必给战场带来急剧的变化。

林彪用兵十分谨慎,但在135师插入白崇禧腹部之时,却一反谨小慎微的风格,反而还果断电令135师师长丁盛:

“你的师暂时归我指挥了,望告电台,特别注意联络我们!该师的师、团电台要随叫随到,兵团和军的电台只能收听不能指挥。”

作为一个百万大军的统帅,直接对师一级的部队发号施令是违背常规的。但在紧急时刻,林彪也会越级指挥,甚至会直接指挥团级的部队。这种指挥方式,可以减少信息传达的时间。当时的战场瞬息万变,如果按照逐级下传的老办法,一封电报,拿到译电员那儿变成密码发出去,往往需要2个小时。如果先兵团再军再师一层层接力,恐怕黄花菜都凉了。

按照林彪的规划,135师应在白崇禧肚子里“”大闹天宫”,应以机动灵活的方式独立行动,寻歼小敌,截断退敌。至于中路军主力,则分路向白崇禧部疾突猛进,对其进行合围。

如果说白崇禧包围135师是一个小圈,林彪则以中路军主力给白崇禧包一个大圈,大圈套小圈,最终全歼对手。

因此,135师要做的就是尽量吸引住敌军,层层阻击,放缓桂军南逃的速度。因此,135师的存在已经成为衡宝战役是否能全胜的关键。孤军深入、四面受敌,135师能够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吗?

四、丁大胆和135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35师师长丁盛,他中等身材,话语不多,看起来很温和。但是老部下们却说,只要打起仗来,首长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眼里充满了杀气。丁盛早年参加长征,作战奋勇当先、悍不畏死,因此有“丁大胆”之称。

强将手下无弱兵,据丁盛的老部下说:

“丁盛带的部队,见到敌人就红眼睛了,就嗷嗷叫着往上冲。”

135师的前身是1927 年 9 月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组建的工农革命军第 1 军第 1 师第 1团,从土地革命到解放战争,135师几乎参与了所有恶战。红军时期的“十八勇士”、抗战时期的“狼牙山五壮士”,都来自于这个英雄的部队。

衡宝战役,注定要让135师和丁盛天下闻名!

丁盛接到林彪命令后,立即召开了动员会。丁盛说:“我们要做好两面受地甚至三面受敌的准备,随时准备打硬仗、恶仗!因为我们是尖刀师,不能给英雄的解放军丢脸。”

就在此时,白崇禧的部队黑压压地扑了上来。他们是“钢七军”的171师、172师,48军的138师、176师,全是桂系的主力。以一敌四,这注定是一场残酷的恶战。

就在这时,林彪发来电报:

“你们处境危急,可自己选择道路向西走,占领有利地形阻击敌人,我们已令西面部队向你靠拢。”

兵法有云:“将失一令而军破身死。”135师陷入敌后的五天五夜里,时刻面临着灭顶之危。稍微一个失误,就可能遭致全军覆没。在对于敌情始终不甚清晰、明了的情况下,一切都只能靠丁盛的判断和处置。

但是幸运的是,丁盛粗中有细、智勇双全,他所做出的的决定,没有一个错误。在丁盛的感召下,135师的战士们三军用命,好好地给骄横的桂军上了一课。

6日拂晓,桂军171师首先发动进攻,当时,白匪居高临下,以迫击炮重机枪向我猛攻。”第135 师第 405 团指战员“利用有利地形,英勇抗击,激战两小时,将第 171师击退。

在具体战斗中,我军仅以2个排的兵力就抵挡住敌军一个营的4次猛攻,让所谓的“钢七军”尝到了我军的厉害,从此在白匪官兵阴暗恐惧的心灵上,又涂上了浓重的一笔。

随后,桂军兵力越来越多,敌人从东、南、西三个方向把一三五师包围在只有几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带。此时,403团失去联系,丁盛手中只有404团和405团两个部队。

丁盛在一个半山腰上观察敌军,发现从鹿门前到双鹤亭十多里山路上,全是敌人。在望远镜里,到处拥挤着穿着美式大裤子,扛着美式武器的“钢七军”部队。

于是丁盛当机立断:“打得就是王牌”。于是他立即命令9个连的部队向下冲击,不留预备队。就这样,我军与钢七军短兵相接,杀到了一起。

参加北伐的有八个军,最能打的就是广东的四军和广西的七军。因为一个被称为“铁军”,一个被称为“钢军”。七军勇猛、强悍、敢拼刺刀、敢打硬仗,是桂系起家的部队,是李宗仁和白崇禧的眼珠子、命根子。

战斗是如此的残酷。桂军部队相当难啃,其中很多都是从军七八年的老兵,他们清一色冲锋枪,每人都有一支驳壳枪,狂傲异常。他们连续发动七次冲锋,即使伤痕累累也死活不退。有的负伤到底被按在那里,也不投降,还在那里骂着“丢你妈”。第二天拂晓,七军一部被歼,狂傲的钢七军终于败下阵来。

然而即便如此,135师的处境并没有多少好转。135师各部依然在与敌人殊死搏杀。时而被攻,时而被围;时而突击,时而转移。有时和敌人在一条路上行进;敌人有时出现在我部前头,有时又出现在后尾;有时敌我同在一个村庄宿营。

在404团和405团与敌军激战之时。403团也在赤壁岭以南的神仙洞附近,与敌人血战不止。在那里,403师被敌 138 师、176 师两个团包围,展开激战,三营营长蕲宝谦壮烈牺牲。

到了8日拂晓,403团才和404团汇合在一起。突围过程中,403团警卫排50多人为了掩护团主力突围,顽强地与敌人展开勇猛冲杀,最终只有10多人杀了出来。不少同志都是抱着敌人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

时任第 135 师第 405 团第 2 连连长的李九龙回忆,他当时所在连队,在完成攻击敌人固守的最后一个据点后,全连只剩下6 位同志。

135师牢牢地钉在桂军的肚子里,让白崇禧方寸大乱。10月7日,白崇禧再也坚持不住,开始电令全军撤退。

此前桂军密集地纠结成一团很难歼灭,一旦下令撤退,且不说军心斗志会在瞬间垮掉,单是分路逃跑就会让各部出现很多间隙。而这些间隙,正好适合我军突击、迂回和围歼。

林彪见时机已到,于是电令西部、中部全军迅速截击、追击敌军。而林彪也最后一次电令135师,命他们坚决阻击南逃之敌,像一座堤坝一样,拖住甚至堵住敌人的撤退。

就这样,桂军全线崩溃,钢七军军部被歼、172师被歼,171师和138师、176师在向东南方向逃窜时,被我40军119师堵个正着。在这场衡宝战役中,国民党军被歼灭了4.7万人,我军伤亡也有4000余人。

此战的意义不在于歼灭了多少敌人,而在于全歼四个精锐师,打断了桂军的脊梁。正如七军副军长凌云上所云:

“这两个军被消灭后,白崇禧逃亡广西的残部虽然号称30万,均闻风丧胆,一与解放军接触,即土崩瓦解。”

在后来的战斗中,我军犹如秋风扫落叶般地杀入了广西,将桂系军阀一网打击,“钢七军”也从此成为了历史。心如刀绞的白崇禧,也只好含着眼泪,灰溜溜地飞往了台湾,这个毛泽东口中“中国第一狡猾的军阀”最终在抑郁中走上了不归路。

在衡宝战役中,135师取得了惊人的战果,他们硬拼是自己数倍的敌人,短短数日经历了上百场战斗,最终俘虏了4311名敌人。在灵官殿附近,长眠着500多名革命烈士,现在可查的烈士墓到达24处。

那些倒在湘南土地的战士们,没能看到看到他们为之出生入死的新中国,倒在了黎明的前夕。但是他们的牺牲并非没有意义。正如一位解放军军官曾给自己女儿写信——“何为新中国”。信中说:

“让爸爸们,把新民主的地基铲得平平的,让你们后一代,能够在我们的国土上建筑起一座自由、快乐、文明、进步、庄严、华里的世界!”

而他们的牺牲,最终创造了和平而强大的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