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介绍亚里士多德的经典代表作:《形而上学》这本书,上一期内容,我们回顾了古希腊在柏拉图之前,古希腊哲学家们对万物本原的思想和观点,提到了包括泰勒斯、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恩培多克勒、德谟克利特和毕达哥拉斯等多位哲学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对万物本原的探索,主要是从“质料、动力和形式”三个方面来阐述的,但是亚里士多德认为,在柏拉图之前,这些哲学家的思想和观点还比较粗糙和模糊,并不清晰,而亚里士多德老师柏拉图在总结和继承了前人的基础上,也提出了自己的思想观点,那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柏拉图的“理念论”讲了什么,他和其他人的思想有什么根本的不同?

柏拉图的理念论,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柏拉图思想体系的核心就是:理念论。理念论是关于人类精神、思想观念的一套理论学说。柏拉图认为,人类的观念和精神这些理念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先于物质而存在的。那具体理念论是什么意思呢?

柏拉图说,当我们说到“马”这个字的时候,我们没有指任何一匹具体的马,而“马”的含义本身独立于各种具体有形的马,它不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因此是永恒的。但是某一匹特定的、有形的、存在于感官世界的马,却是流动的,它会死亡,会腐烂。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他用了一个著名的洞穴比喻来解释理念论:有一群囚犯在一个洞穴中,他们手脚都被捆绑,身体也无法转身,只能背对着洞口。

他们面前有一堵白墙,他们身后燃烧着一堆火。在那面白墙上他们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后到火堆之间事物的影子,由于他们看不到任何其他东西,这群囚犯会以为影子就是真实的东西。最后,一个人挣脱了枷锁,并且摸索出了洞口。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事物。他返回洞穴并试图向其他人解释,那些影子其实只是虚幻的事物,并向他们指明光明的道路。但是对于那些囚犯来说,那个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并向他宣称,除了墙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没有其他东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柏拉图利用这个故事来告诉我们,理念世界其实就是阳光照耀下的实物,而我们的感官世界所能感受到的不过是那白墙上的影子而已。那柏拉图是如何提出自己的“理念论”的呢,有两个人对柏拉图的思想有很大影响,第一个当然就是苏格拉底,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苏格拉底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伦理学上,他试图在伦理问题中找到普遍性,并且非常关注对事物的定义。

而柏拉图受到了苏格拉底的影响,他认为定义问题只和非可感事物有关,与可感事物是没有关系的,比如人、马、动物这些定义,和具体的人马动物是无关的,因为可感事物是在变化的,而定义是不变的。柏拉图把非可感的事物称之为“理念”,他认为可感事物必须依靠非可感事物来命名,因为,它们之间有一种本质的联系。柏拉图认为,现实的可感事物是理念的一种“分有”或者说“模仿”,是先有了理念,才可能有,与它同名的可感事物的“分有”存在。

当然,柏拉图的“分有”的思想,也受另外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影响。毕达哥拉斯提出了著名的“数本原论”,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数,事物都是通过对数字的“模仿”而存在的。就像柏拉图说,事物都是通过对“理念”的“分有”而存在的一样。那什么是“分有”呢?其实就是对“形式”的模仿,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数既是一种质料,也是一种形式,而在所有的“数”中,“1”这个数是万物之母,就是“存在”本身,也就是存在物的实体和本质。

柏拉图也同意他的观点,认为形式是事物本质,而“1”则是形式的本质。毕达哥拉斯对柏拉图的深刻影响在于,他让柏拉图把关注点从可感事物转移到了非可感事物。这是古希腊哲学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但是柏拉图和毕达哥拉斯的分歧在于,毕达哥拉斯认为,事物自身就是数目,数是存在于事物之中;而柏拉图认为,理念和形式可以独立于事物而存在,理念和形式和可感事物是可以分离的,存在于事物之外。

柏拉图引入了“分有”的概念,认为所有的事物都是对理念的分有,就好像所有的具体的马,都是分有了“马”这个理念。柏拉图讨论万物的本原的时候,用到了两种原因:形式因和质料因。他让事物产生于质料,但是形式只生成一次。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这个理论并不合理,因为没办法解释,质料是如何产生的、理念是如何形成实体的,也没办法解释事物中的形式是什么。因为在柏拉图看来,理念和形式是独立于可感事物而存在的,那可感事物中的形式是什么呢?因为,亚里士多德认为,实体和其他非实体的事物都具有形式。

所以,亚里士多德说,那些试图证明形式存在的方式中,没有一个是令人信服的,那些关于理念的所有观点与这个理论的本原是相互冲突的。并且,亚里士多德认为,我们关于形式的讨论摧毁了那些我们为之热心的存在物,它们比形式的存在更为重要。相较于柏拉图关注普遍的、抽象的、绝对的形式和理念,认为它们是可以独立于存在物而存在的。但亚里士多德明确反对老师这种观点,亚里士多德更关注具体的实体,具体的存在物。并且他认为,形式是无法独立存在的,形式存在于可感事物中,存在于实体中。

正如苏格拉底是一个具体的人,而“动物、两足、人”的这些理念和形式,也存在于苏格拉底自身,所以,亚里士多德认为,实体和以其为实体的事物,包括形式和理念是无法分离,这是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和柏拉图“理念论”的根本分歧。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内容,请点赞收藏,并关注我,我们下一期再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