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最早见于梁启超写于1900年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在这首诗作中梁启超提出人类文明经历了三个时代:第一纪是由中国、印度、埃及和小亚细亚这四个“古文明祖国”组成的“河流文明时代”。第二纪是由地中海、波罗的海、阿拉伯海和黄海、渤海等周边文明构成的“内海文明时代”。第三纪为“大洋文明时代”,是随着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而诞生的。在国际上美国学者威廉·麦克高希在其所著《世界文明史》中称“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古希腊是世界上的五大文明发源地”。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的《全球通史》则提出:“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块地区的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日本NHK电视台的纪录片《世界四大文明》中将中国、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印度定义为世界四大古文明。英国BBC广播公司的纪录片《文明的轨迹》里则将黄河、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称作世界四大古文明。综合而言:各种说法尽管略有出入,但综合下来中国、古埃及、古印度以及中东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各种说法公认的世界四大原生古文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大远古文明的意义并不单纯在于其历史的悠久,更在于它们是后来诸多文明的发源地。四大文明是原生文明,而其他文明则属于派生文明——当今世界各种不同的文明体系都或多或少同四大原生古文明有着传承关系:东亚汉字文化圈各国的文明在历史上就深受中华文明的影响;南亚各国在历史上都曾属于古印度文明辐射的地区;如今在国际上拥有强势话语权的西方文明表面上看源自于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实际上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最初发源地爱琴文明却是在古埃及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辐射下发展起来的。四大原生古文明都是发源于大江大河之畔的定居农业文明: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依托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古印度文明依托于印度河与恒河;中华文明则依托于长江、黄河。在那个年代大江大河之畔的冲击平原对农业生产的意义是巨大的,也只有当人类由原始的渔猎采集向定居农业过渡之后才能有多余的粮食供应,才能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简单的创造食物的劳动,社会分工由此产生,雕塑、壁画、音乐、文字等各种新生事物开始出现,而这些恰恰构成了人类最初的文明。

大约距今1万年前非洲北部的居民在尼罗河谷地逐渐开始了定居农业生活,他们利用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将尼罗河谷地打造成为古代著名的粮仓。公元前3500年左右尼罗河谷地开始出现十几个早期国家,这些早期国家在经过长期的兼并战争后逐渐形成北部的下埃及王国和南部的上埃及王国。下埃及王国的国王头戴红色王冠,以眼镜蛇为图腾、蜜蜂为国徽;上埃及王国的国王头戴白色王冠,以神鹰荷鲁斯为图腾、白色百合花为国徽。大约5100年前上埃及国王美尼斯征服了下埃及王国,开创了世界上最早的统一王朝,古埃及成为世界上最早由松散的城邦部族形态向统一国家过渡的文明。与此同时古埃及也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数学和几何学,古埃及人用芦苇作笔、莎草作纸,开启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书写记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尼斯在统一上下埃及之后把都城由原来上埃及的都城底比斯迁至上下埃及之间的孟菲斯以方便自己更好地统治整个埃及,他有时戴白冠,有时戴红冠,以象征上下埃及的统一,从美尼斯开始埃及的君主被称为法老。由美尼斯开创的古埃及第一王朝在历经八代法老后被第二王朝所取代。大约在公元前2686年左右古埃及第三王朝建立,在经历第一王朝和第二王朝持续不断的强化君主专制的努力到第三王朝之时埃及的王权已相当强大:坐镇孟斐斯的法老分派总督统治全国各地以替代之前的地方部族首领,日后成为古埃及文明象征的金字塔也诞生在第三王朝时期,在当时要营建这样的工程是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作为支撑的,由此可见当时的埃及已进入相当繁荣发达的文明时代。随着国力的发展法老开始将自己的双手伸出埃及的边界,向邻邦扩张——在留存至今的古埃及浮雕中记载着:早在公元前28世纪中叶法老就开始横跨地中海,展开各种商贸活动。当时埃及人的船只从尼罗河进入地中海,最后抵达腓尼基海滨。在向地中海拓展的同时古埃及法老还派出商队从尼罗河出发顺流而上抵达今天的苏丹等地,在这里他们与南方的黑人部族展开贸易活动,事实上古埃及人才是最早对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内陆进行探险的民族。在位于西亚的西奈半岛也有法老的毛驴商队和铜矿,这表明古埃及法老的权威已扩张到西亚地区。在公元前2345—前2181年的第六王朝统治期间古埃及的商队甚至一直到达了今天的非洲南端地区。

然而就在古埃及文明蓬勃发展之际各省区总督的权力也在开始膨胀,大约在公元前2181年左右古埃及爆发了严重的内乱,在此之后相当漫长的一段时间内古埃及文明就像是人间蒸发似的再也不见任何记载。大约在公元前2040年左右底比斯的统治者门图荷太普二世统一了古埃及,建立了古埃及历史上的第十一王朝,结束了长期的内战。大约在公元前1985年阿蒙涅姆赫特一世建立古埃及第十二王朝并将首都迁往法尤姆绿洲的伊塔威,在这里第十二王朝的法老们实行了富有远见的垦荒和灌溉计划以增加这一地区的农业产量。这时的埃及人已开始对尼罗河水位进行观测记录以辅助农业生产,同时他们也开始兴建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在计算尼罗河泛滥周期的过程中古埃及人逐渐发展起来了自己的天文学和历法学,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就诞生在古埃及。这一时期埃及人的船队在爱琴海上往来穿梭并将克里特等地中海东部岛屿控制在自己的统治之下。在红海北端古埃及人向西开凿了一条运河,在苏伊士运河开通的数千年前古埃及人就已通过这条运河成功将地中海和红海连接起来,也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将大西洋和印度洋连接起来。埃及人的船队通过运河进入红海向非洲的索马里海岸和印度洋海峡挺进。在南方古埃及法老征服了努比亚(今苏丹),将自己的版图拓展到尼罗河第二大瀑布附近,这次扩张之举使古埃及获得了大量石料和黄金。法老为防备战败的努比亚人可能发动的报复性叛乱开始修筑坚固的防御工事。第十二王朝的阿蒙涅姆赫特三世统治时期开始允许亚洲移民进入三角洲地区以为他的采矿业和水利工程提供充足的劳动力,随着亚洲移民的到来使古埃及农矿业的劳动力资源在阿蒙涅姆赫特三世时代变得相当充足,古埃及经济进入高度繁荣时期。然而也是在这一时期古埃及的统治者开始滥用民力,与此同时大量亚洲移民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和本土居民发生了摩擦纠纷,大约在 前1674年左右作为外来移民的希克索斯人推翻了古埃及本土王朝,建立了希克索斯王朝。

在此之后希克索斯人统治埃及长达一个世纪,正是希克索斯人的入侵为古埃及带来了第一匹驯马、第一辆战车,在此之前古埃及人根本不知马为何物,而古埃及的战争形式也一直保持着较为原始的状态。随着希克索斯人的到来埃及人在不断反抗希克索斯人的战争中逐渐掌握了新的军事技术。大约在公元前1575年反抗希克索斯人的古埃及领袖卡摩斯战死沙场,卡摩斯的弟弟阿赫摩斯继承兄长的遗志驱逐了希克索斯人,建立了古埃及历史上的第十八王朝。阿赫摩斯在位时期先后攻击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努比亚,使埃及的势力范围向北延伸到达白布罗斯(今黎巴嫩境内),向南到达布衡(位于尼罗河第二瀑布附近)。从此埃及以军事帝国的姿态傲视邻国。这一军事帝国拥有由弓箭和重型战车组成的强大军队。 阿赫摩斯死后由儿子阿蒙霍特普一世继位,由于阿蒙霍特普一世死后无嗣,所以法老之位由阿赫摩斯的女婿兼部将图特摩斯一世继承。图特摩斯一世刚一登基南方本已臣服于埃及的努比亚人就起兵叛乱,图特摩斯一世率军亲征并杀死了努比亚王,此后图特摩斯一世又发动了对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地的战争,在图特摩斯一世在位时期埃及的疆域向南扩张到尼罗河第四瀑布附近的那帕塔,向北延伸至今天土耳其边境附近,他所带回来的战利品以及附属国连年的进贡使当时的埃及前所未有的富庶,不过这些财富绝大多数被图特摩斯一世用于建造卡纳克神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卡纳克神庙犹如一部浩瀚的史书向今天的我们讲述着古埃及历史上最为鼎盛辉煌的时代所发生的故事:在神庙大厅的后面矗立着一座高约100英尺的由花岗岩制成的方尖碑,这座方尖碑的制作者是图特摩斯一世的女儿哈特谢普苏特,不过这位哈特谢普苏特还有一个身份足以令今天的我们大吃一惊——她还是图特摩斯一世的儿媳。事实上当时的古埃及人尽管在文字、历法、工程等诸多方面发展起了高度的文明,然而在生育理念方面却极为落后——当时的古埃及人还没能意识到兄妹乱伦的危害,恰恰相反历代法老为保持所谓法老家族的纯洁血统往往娶自己的姐妹为妻,于是图特摩斯一世的儿子图特摩斯二世就这样娶了自己的姐妹哈特谢普苏特为妻。图特摩斯二世是庶出之子,而哈特谢普苏特是皇后所生,所以二人的结合也暗含政治联姻的目的。事实上通过政治联姻上位的图特摩斯二世根本无力压制自己的妻子,哈特谢普苏特成为了埃及事实上的统治者。图特摩斯二世死后继承王位的是其庶出之子图特摩斯三世,然而哈特谢普苏特将图特摩斯三世废黜,然后给自己加上法老的头衔。在此之前埃及曾出现过摄政的王后,但还从没一个女人敢于名正言顺给自己加上法老的头衔,哈特谢普苏特因此成为古埃及乃至全世界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女王。这位女王胸怀远大:她曾派出五艘船组成的探险队穿越红海进入蓬特(今索马里),她在位时期一方面强化埃及的君主权力,一方面大力开拓海外贸易。然而自然规律是谁也无法违背的——随着女王的死亡王位重新回到了当年被她废黜的图特摩斯三世手中。

图特摩斯三世被后世誉为”古埃及的拿破仑“: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前1447年他统治了埃及50多年。在卡纳克神庙的壁画中记载着他在位时期曾先后出征巴勒斯坦、叙利亚、努比亚等地,他曾亲自指挥过十多次战役。图特摩斯三世时代埃及的版图向北扩张到叙利亚境内的卡赫莫什,向南扩张到尼罗河第四瀑布。与此同时图特摩斯三世在海上也推行霸权主义:他向爱琴海岛屿派驻了一位总督,统治着包括塞浦路斯岛、克里特岛、爱琴海诸岛在内的地中海东部以及红海沿岸地区。 大约在公元前1445年图特摩斯三世打败了米坦尼国王,夺取了米坦尼王国 位于幼发拉底河西岸的土地,迫使利比亚、亚述 、巴比伦、赫梯等国的统治者纷纷向自己称臣纳贡。在图特摩斯三世一生做指挥的战役中发生于公元前1482年5月的美吉多战役被视为最为经典的战例,也是世界历史上首次被以明确的文字详细记录下来的战役。当时摆在埃及军队面前的行军道路有三条:一条是经“大马士革”大道向东,至基松河附近折向北面,而后由山路到达目的地,然而由于这条路线太长,所以图特摩斯三世弃之不用;第二条经阿鲁纳直达美吉多城南部,这是叛军所认为的埃及军队必经之路,因此在城南部署了重兵。图特摩斯三世先是按正常的行军路线行进,当抵达阿鲁纳地区时突然改变了行军方向,用三天的时间经由一条崎岖的山路出其不意地绕到美吉多城以北,杀了叛军一个措施不及。埃及军队在有惊无险地通过阿鲁纳山谷后休整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两军在城下展开决战。图特摩斯三世头戴蓝色战盔,意气风发地站在金色的战车上从容布阵,弓箭手在前,步兵居后,再后面是埃及军队的主力——由五百辆战车组成的强大突击部队。图特摩斯三世指挥他的军队发起了进攻:先由弓箭手射出一排排利箭以打乱敌军的阵营。随后战车兵以排山倒海之势发起冲锋,当战车接近敌军时车上的弓箭手在法老的统一号令下拉开了弓弦,叛军顿时大乱,战斗序列完全瓦解。如果这时埃及军队一鼓作气趁胜追击本可全歼敌军,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埃及士兵们却忙于抢夺战利品,叛军趁机逃回美吉多城内重新布置防务,当图特摩斯三世率领埃及军队进至美吉多城下时不得不展开长期的围城战。七个月后美吉多城内弹尽粮绝,被迫投降。此战埃及军队缴获了2041匹马、924辆战车、200副盔甲、502件弓以及25000多头牲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