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甘肃一考古员到老农家解手,刚入厕蹲下,却发现茅厕墙缝上插着几根奇怪的竹片。他好奇地拔出一看,顿时大惊,上面竟刻着“王杖诏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磨嘴子,是位于甘肃省凉州市新华镇境内的一处荒野。这天,甘肃当地的考古员老黎,按照上级的工作安排,下乡到磨嘴子搞调查研究。到达目的地后,不知是水土不服,还是夜里吃坏了肚子,老黎突然感到肚疼,而这时眼前正好有一个村庄。

于是,老黎便就近走到一户老农家门口,拍着大门大喊:“有人在吗?能否借用一下厕所?”不一会儿,一位面色肌黄的老农,便叼着烟袋走了出来,他点了一下头,便用手指指了一下,示意老黎厕所就在那里。

老黎看懂了这个手指的意思,一边连声感谢,一边小跑直奔厕所。入厕之后,老黎刚解开皮带蹲下,无意间却发现茅厕的墙缝里插着几根泛黄的奇怪竹片,上面似乎还写着什么字。

出于职业的敏感性,老黎好奇地从墙缝里拔出一根仔细观看,顿时又喜又惊,上面其中的一行竟写着:“王杖诏书”等字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之前,老黎对汉朝历史有所研究,所以当时他的第一直觉:这东西很像汉朝的竹简。随后,老黎又立刻将其他几根竹片拔出来,逐一查看,竟然发现每一根都写着文字。虽然有些文字很古怪,老黎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从这些奇怪的文字判断,这些破旧的竹片绝非普通之物,而是具有重大价值的珍贵文物。

“这些东西,为何会出现在老农家的厕所呢?”老黎带着疑问解完手后,赶紧走出来找到老农交谈起来。由于是第一次见面,老黎出于礼貌,便问:“老大爷,看您身体很硬朗,精神矍铄!您贵姓啊?”

老农笑着回答:“俺姓袁,叫俺老袁就行。”

聊着聊着,两人渐渐熟络起来。老黎见时机成熟,便趁机询问厕所墙缝里竹片的来历。老袁听到竟有人对厕所的破竹片感兴趣,当时就有点惊讶,然而他也没有多想,便一五一十地告知了竹片的来历。

那是在几年前,由于受到雨水的冲刷,老袁家的厕所前便出现了一个大坑。每当下雨时,厕所前的大坑里就会出现积水,有时家人上厕所,一不小心还会滑倒。为了家人的安全,老袁决定到附近的山坡上拉车土,将这个大坑填平。

随后不久,老袁拉着架子车,带上铁锹,到磨嘴子附近的一处土坡上挖土。然而途中挖着挖着,突然“扑通”一声,土坡上竟然露出一个窟窿。老袁看着这个窟窿,猜想这窟窿或许是个兔窝,便想着抓点野兔吃。于是便将铁铲往窟窿里使劲戳了几下,然而却没有什么动静。这时老袁便伸手去摸,结果费了好大劲儿,却只摸出来十几根破旧的竹片。

由于文化水平低,老袁拿着这些竹片看了半天,也没有看出什么名堂,他以为这些竹片就是些破烂东西,正想将这些竹片丢到沟里,这时突然想到妻子临行前,曾交代他拉土时顺便拾些干柴生火用,于是挖完一车土后,老袁便将竹片放上车往家拉。

回到家后,妻子看到这些竹片后,当场就火冒三丈,因为这些竹片并不适合烧火用。无奈之下,老袁顺手便将这些竹片插在了厕所的墙缝里。没想几年之后,正好被考古员老黎撞见了。这才有了刚才的一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得知老黎对这些破竹片很感兴趣,老袁也是个爽快人,便说:“你感兴趣,这26块竹片,就送给你研究了!”收到这26块竹片后,老黎非常高兴,立刻将这些竹片送到当地考古所专家作进一步研究。

经过权威专家鉴定,这些竹片的身份终于得到确认,它们竟是汉朝时期颁发的“王杖诏书令”简册,长度高约23.3cm~23.7cm,宽度约0.9cm~1.1cm。每个竹片上容字4~35个。

竹简上的文字内容,主要是记载汉朝时期的尊老敬老制度,核心的内容大致意思是:对待年龄超过60岁以上的老人、残疾而无人赡养的老人,各地官吏要给予尊敬和帮助。

那么汉朝为何要推行这样的制度呢?这是因为汉朝统治者推崇儒家思想,实行以孝治天下,而孝道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尊老敬老,在当时的汉朝社会中,人的平均寿命很低,而活到60岁以上在当时已经可以说是“老寿星”了,汉朝政府不但会给老人优厚的待遇,而且对德高望重的70岁以上老人,皇帝还会赐予“王杖”。

“王杖”又称为鸠杖,杖头以鸠鸟装饰,长约九尺。持杖者享受以下优待的权利:第一:经商优待,做生意不收赋税;第二:地位优待,享受与郡丞、小县县长同等俸禄六百石粮食的待遇。第三:上到官员下到民众,有敢殴打老人者,下场两个字“弃市”,即当众被处以极刑。这种制度,有利于维护儒家纲常伦理和稳定社会秩序。

“王杖诏书令”简册的发现,为研究汉朝尊老养老制度和汉朝诏书书体的特点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如今这些竹简被定为国家一级国宝文物,珍藏于甘肃武威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