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21世纪第一个十年意甲中场乃至意大利中场的主题叫寻找皮尔洛。

那么意甲赛场21世纪第二个十年里,中场球员的主题则成了“四不像”。

先说比格利亚,这位阿根廷哥们实际上也是意大利后裔,拥有意大利阿根廷双重国籍的他,更容易快速被欧洲球探看中,于是在皮尔洛们2006年唱响意大利之夏时,比格利亚也早早登陆欧罗巴,在比利时安德莱赫特,比格利亚开始他的一段快乐时光。

(比格利亚曾经有个外号叫“小王子”可见也是很潇洒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视野开阔、大局观强,转移球精准,远射能力也不错,你要说他是当时安德莱赫特的皮尔洛也并不过分。

而且也因为这样的特质,比格利亚早早就入选了阿根廷国家队U字号队伍。也和梅西一起捧起了FIFAU20世青赛冠军奖杯。

然而那个时候发生了两件事,足以影响之后比格利亚的人生和踢球风格。

第一件事是在2008年比格利亚的父亲意外去世,给当时才22岁的比格利亚以重大的打击,曾经那个金发潇洒的少年几乎在一夜之间变得沉默内敛。

另一件事则是在那个时候梦三王朝已经拉开了帷幕,全能型B2B中场逐渐成为主流,曾经的组织型中场需要赋予了更多的“功能”。比格利亚也在此时踢得更加有侵略性更具备防守能力,在安德莱赫特的七个赛季里比格利亚越来越居高不下的黄牌数,以及比格利亚以1米75却能有不错的头球争顶能力足以证明比格利亚在防守上越来越下功夫。

一个性格内敛,踢法上越来越具有组织节拍器+覆盖攻防转换功能的球员,注定在世俗定义上的“星味”上要少了很多“圈粉”的时刻。这也似乎间接影响了比格利亚更快的登陆五大联赛的豪门。(比格利亚在安德莱赫特效力时尤其是后期有意在往全能中场上靠,是安德莱赫特重要的攻守转换节拍器)

至少比起他的同龄人巴内加、加戈,比格利亚登陆五大联赛已经是晚了很多很多,2013年比格利亚才登陆拉齐奥,五大联赛的意甲,这时候他才获得了阿根廷国家队的更多关注。

而比格利亚逐渐成为组织型工兵中场。这一属性在后来的拉齐奥俱乐部和阿根廷国家队都非常明显。看起来比格利亚已经具备了一个现代中场的“全能性”,而这种全能性更像是一种没有特色的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拉齐奥时期比格利亚的防守工兵属性被开发得更多,但也还是有一些转移调度的空间和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其是到了米兰之后,比格利亚的问题在动荡的米兰更是被放大得更多,球权分配,攻守转换分工,已经习惯了做“绿叶”的比格利亚,像一个被社会磨平棱角的中年人,不再有那样的魄力和胆识去做米兰中场领袖,也自然难以成为米兰复兴的核心人物。

这不仅仅是比格利亚这一个外援中场在意甲遇到的尴尬,这是很多外援中场在这个有着独特意式防守哲学的联赛里都留下这样的尴尬,除非能做到像布罗佐维奇、马图伊迪、德容恩、巴德利这些个“跑不死”的铁肺中场。那么像巴内加、恩宗齐、从国米重新回到佛罗伦萨的巴莱罗乃至变换了风格的皮亚尼奇这些曾经作为组织型中场,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必须要顶上去作为“全能中场”的球员可能都很理解比格利亚在意甲的难处。在缺少资金,也缺少耐心培养的情况下,在意大利式家族化足球没落和工业化足球崛起的夹缝里,比格利亚这些外援只是简单装在战术板套子里的人。他们被忽略了球员作为人的成长与特点。也自然很难再有像上一个时代,意甲赛场上那些大师级中场,具有鲜明特点的中场频出,这也算是比格利亚们在这个时代意甲所经历的“悲剧”,而这其中的酸涩,只有比格利亚们自己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