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是岁末十二月的别称,这个月正处于新旧交接的时段,是祭祀比较多的年份,因此这个月的习俗和禁忌非常多。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谁也逃不过,但是对于古人来说在腊月生出和离世都是一件不太好的事情。在农村流传着一句老话叫“人怕腊月生,更忌腊月死”,每个月都有无数的人出生和离世,为什么单独这个月不好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怕腊月生

我国民间通过“数九”来计算寒天,有句歌谣叫“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开,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每年从冬至日开始数九,每九天为一九,三九和四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时间段,当人们数到九九八十一天时,也就意味着寒气已尽、春暖花开了。“数九”是农耕社会的产物,是我们古人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气候特征而总结出来的经验,具有很大的科学性,因此农村老人一般都会通过翻开日历,来大概推断一年中什么时候最冷。

三九和四九正值腊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时间段。古代的生活条件是比较刻苦的,没有空调、没有暖气,对于贫困的人来说还没有厚棉被、没有厚棉衣,孩子在腊月出生免不了会挨冻,要知道古代的气候可比现在冷多了。严寒的冬天,再加上没有好的取暖措施,这对于老人和婴儿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其次,古代的粮食单位产量很低,收获的粮食还要上交一大部分,农民只能勉强解决温饱。农民靠天吃饭,如果遇到年景不好的年份,那么粮食就会大减产,那么人们就要面临挨饿的局面。

对于母亲来说,要想有充足的奶水必须要食用有营养的食物,如果大人连吃饱都是问题,那么哪来充足的奶水,刚出生的小孩挨饿就容易营养不良。因此,对于古人来说,是比较忌讳小孩在腊月出生,会被认为没有福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忌腊月死

腊月是最寒冷的季节,对于古代的老人来说由于保暖措施不好,再加上老人本身抵抗能力弱,因此老人相对容易在这个季节去世。

那么为什么会说“人怕腊月死”呢?农村老人去世后,一般都会挑选个好日子下葬,葬礼持续的时间往往会比较长,有头七、三七、七七的说法,这表明了人们对逝者的缅怀以及对亲人的不舍。

在农村有“一人不上两年坟”的说法,古人讲究辞旧迎新、讲究新年新气象,因此人死后最好当年下葬,如果老人在年底去世,那么一般都会让逝者尽快下葬,如果拖到来年才下葬会显得不吉利。人们都说“正月忌头,腊月忌尾”,跨了年还要打理丧事会影响来年的运势,因此人们都忌老人在年底去世。

其次,丧礼是一个比较繁琐且悲痛的过程,而腊月的主题就是喜庆,当这种悲痛与喜庆相撞,那么一家人就会沉浸在悲伤中,年自然也就过不好了,过年的期盼与热劲也就消失了。当看到别人家欢声笑语时,一想到自家亲人去世,就会感到更加难过。

此外,农村老人去世后会有繁琐的程序,都要请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来帮忙,而腊月也是人们最繁忙的季节,人们要忙着准备过年的东西,因此腊月底请别人帮忙,很难把人请够,这也是人们比较忌讳人腊月去世的一大原因(腊月底,请人帮忙比较难请)。

再次,腊月是最冷的年份,如果人在腊月去世时恰巧天气在下大雪,在这种冰天雪地的天气下遇到丧事(这种天气别人给你帮忙,还很亏欠大人情),会严重影响葬礼的顺利进行,很可能会耽搁下葬的时间,这是非常不吉利的。

最后,到了腊月很多人会被债主追债上门,对于多数穷人来说还债、缴纳地租、筹备过年都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如果再遇到家里有人去世,那无疑是雪上加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话“人怕腊月生,更忌腊月死”,在现代社会还有没有道理?

“人怕腊月生,更忌腊月死”主要适用于古代,古代生产资料不足,物质也比较匮乏,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比较弱,可以说这句老话与那时候的贫苦生活分不开。

但是时代早变了,如今的社会人们早已经不在为吃饱、穿暖发愁,婴儿不论在哪个月出生都能满足最基本的物质条件;老人去世后也不用担心安葬,殡仪馆可以随时提供服务。

对于老传统,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不好的封建思想我们要果断摒弃,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了,这些老话也已经没有根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