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之洞被誉为晚清洋务运动后期的健将。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同时也是被彼时中外人士公认的开明派官员。 生活在中西大交汇、大碰撞的晚清社会的他,集荣辱于一身。他曾经挫败了法国人之入侵,倡议、策划并修筑了京汉大铁路,创办了当时亚洲规模最大的汉阳冶铁厂。这些都是他耀目的政绩。同时,历史还对这位才干出众、政绩卓著的洋务干将留下了另一类评价:好大喜功、挥霍无度、沽名钓誉、崇洋媚外,这也为他招来了百年骂名,可谓毁誉参半。

少年得志

《清史稿》记载: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直隶南皮(今河北沧州市南皮县)人,生于道光十七年(1837年)八月三日。

张之洞自幼聪颖,好读书,学习非常用功,他曾经拜过好几位名师,对经学、史学、古典文学、经济学均有涉猎。咸丰二年(1852),张之洞参加应天府乡试,中第一名解元;同治三年(1864)参加会试、殿试,高中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张之洞少年得志,其科举之路和仕途都称得上一帆风顺。

清流派领军人物

张之洞、宝廷、张佩伦、黄体劳时称“翰林四谏”,号为“清流派”。他们拥戴军机大臣、大学士李鸿章为清流领袖,而实际上张之洞才是清流派的中坚。张之洞在翰林院期间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在平反四川东乡冤狱、改订《中俄条约》 (《里瓦几亚条约》)为《伊犁条约》,为大清挽回了巨大的损失。

内恤民愿,外争国权”是清流派官员的思虑所系。对张之洞来说,平反东乡冤案是恤民愿,改订《中俄条约》是争国权。

获慈禧赏识 ,从此平步青云

在中俄交涉事件中,张之洞出力甚大,声誉鹊起,不仅提高了政治声望,并且得到了大清实际掌权者慈禧太后的青睐与器重。他为了感激慈禧的知遇之恩,在以后漫长的政治生涯中,始终竭尽全力为清廷,更为慈禧效命。

封疆大吏:总督两广与抗法战争

张之洞不光忠于清室,服务于慈禧,还确实很有些能力,因此仕途顺利,官运亨通。光绪七年至十年(1881——1884),他出任山西巡抚。光绪十年(1884)被任为两广总督,组织抗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光绪十一年(1885)正月,法军出安南(越南)侵占中越边境之重镇镇南关 ,张之洞推荐前广西提督冯子材、总兵王孝祺等紧急驰援,重创法军。

张之洞在抵抗法军入侵的战争中重用游勇头目刘永福,攫拔他为记名提督。刘永福骁勇善战,率领麾下的黑旗军屡次击败器械精良的法军。在这次边境作战中,他组织得当,调兵遣将、战术部署与筹饷运械非常有章法,战后,清廷对他大加表彰。

洋务干将

光绪十五年(1889)底,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晋升为军机大臣时止,除光绪十八年曾两次暂署两江总督一职外,他在湖广总督尊位上干的最久,湖北俨然成了他兴办洋务的试验田。

据史料记载,张之洞在湖广总督任上曾先后创办了大冶铁矿、汉阳铁厂、湖北铁路局、湖北枪炮厂(后改汉阳兵工厂)、湖北纺织官局,均采用清一色的西方先进机器设备,他还极力促成兴修粤汉、芦汉、川汉铁路,首次开创了内河船运与电讯局,大力兴办新式学堂(如湖北讲武堂、农工商、铁路、师范、律政以及普通教育类学校),派遣留学生赴日、英、德、法、美等国学习先进知识,对湖北以及中国的近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历史功绩应该给予充分肯定。

东南互保运动

戊戌变法失败后,曾经赞成变法的张之洞开始转向。为表示与康有为、梁启超彻底决裂,以表效忠清廷,他通过亲信梁鼎芬等人向日本政府施压, 以追杀流亡海外的康、梁,迫使二人离日转赴加拿大等国避难。

然而,光绪二十六年(1900)上半年,在慈禧、载漪等满清守旧顽固派势力的暗中怂恿下,义和团运动在北方迅速蔓延,终致尾大不掉。就在慈禧6月21日颁布向十一国宣战的诏书前的6月15日,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两江总督刘坤一等人上奏朝廷,明确提出和慈禧截然相反的思路,主张严厉镇压擅杀教士、教民、焚毁教堂的义和团,以避免与八国联军开战、防止各地反清势力借机生事;6月18日,张之洞还分别写信给两江总督刘坤一、首席军机大臣(总署)荣禄,在信中重申其观点;慈禧宣战诏书下达后,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决定扣押此诏,不予宣布;慈禧向列国宣战诏书下达后的第五日,在大买办盛宣怀、上海道余联沅的联络下,张之洞、刘坤一赴上海与各国领事签订了《东南互保运动》,并邀请李鸿章以及各省督抚加入,这就是晚清史上极具争议的“东南互保运动” 。

“东南互保”说白了就是在慈禧与列强开战时东南数省保持中立,既不派兵进京勤王,还承诺保护洋人在东南地区的利益,答应派兵保护各国领事馆、洋商、教会,各国的舰船可照旧停泊在 原来的港口里......

镇压自立军表忠心

张之洞等位高权重的封疆大吏在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拥兵自重 、拒不支援的一系列举措,迹近公然违抗慈禧一时盲目排外的愚蠢政策,在这里暂且把对错搁置不论(至少庚子事变后东南半壁江山是平静而完整的 ),敢这样做,对于骨子里信奉儒家伦理纲常的张之洞来说无疑是需要极大勇气的。

同年七月,流亡海外的康有为等人策划了“勤王自立军” 行动,唐才常率自立军在湖南、湖北、安徽起事,目的是“勤王”解救被慈禧软禁的光绪皇帝,旋即遭到张之洞的严厉镇压。8月,自立军被剿灭,唐才常在汉口英租界内被逮捕, 随即被处死。

尽管如此,张之洞因策划“东南互保”、拒绝勤王一事,依然无法摆脱精于权术的慈禧太后对他深深的戒惧之心。但逼于不利局势,慈禧并未深究 ,此事遂不了了之。

大势已去,无力回天

张之洞虽然在八国联军大举入侵之时审时度势,搞了个“东南互保运动”,但骨子里他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大清忠臣。

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不遗余力的极力调和满汉矛盾,但已无力回天了。

他怀着对慈禧太后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拯救大清颓势之志才进京入内阁的,又以老成持重的心态,谨言慎行,对清廷“预备立宪”态度暧昧。身为一个老臣,他也曾和专权的庆亲王奕劻、北洋头子袁世凯进行过抗争,对于大肆揽权的载沣之流也不厌其烦的进行劝说。但是,清王朝已积重难返,处于大厦将倾、土崩瓦解的境地之中,纵使张之洞有盖世的奇才,有力挽狂澜的志向,也只能徒唤无力回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插图源自网络】